“相比城市,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們的短板。”習近平總書記對推動農村網絡發展有著深深掛念和殷切希望,強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農村互聯網建設步伐。在各地各部門的持續努力下,我國農村互聯網建設進度加快。截至2020年一季度,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46.2%,城鄉之間的互聯網普及率差距縮小5.9個百分點,廣大農民群眾逐步跟上互聯網時代的步伐。
手機銀行、網上政務、直播帶貨……很多人曾經以為數字化、信息化離鄉村距離很遠,但其實數字鄉村早已在鄉村治理、產業振興、城鄉融合等方面暗自發力,融入鄉村生活的每個場景,也改變著老百姓的點點滴滴。從2G、3G到4G、5G,從互聯網到物聯網再到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的空前活躍,讓農業農村農民與城市的聯通無限接近,城鄉發展鴻溝在數字化的作用下漸成彌合態勢。
騏驥千里,非一日之功。數字鄉村發展路徑何在,信息互聯時代農業農村變化幾多?自2019年《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發布以來,這些問題就一直是業內熱議的話題,這樣的討論也延續到了今年全國“兩會”上。
貸款難、貸款貴是農村發展長期存在的問題,資金短缺也是推進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的難點。數字鄉村的建設,有力化解了鄉村金融供給不足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連金普新區七頂山街道朱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朱朝治表示,農業生產聚集了大量的小微企業和普通農戶,金融服務緩解了農戶的成本壓力和資金壓力,為企業提供了“源頭活水”。
據悉,數字鄉村建設有力推動大中型商業銀行以鄉村服務為重點,運用互聯網等技術,為農村居民提供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網絡支付、移動支付、網絡信貸等普惠金融發展環境不斷改善,金融機構與金融服務深入覆蓋鄉村,為農村居民提供足不出村的金融服務。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董事長盧慶國表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所發揮的產業帶動、產業扶貧作用不容忽視,特別是在邊疆地區。希望隨著數字鄉村戰略的推進,農企、農戶對金融支持的需求能進一步得到滿足,不斷提高自身“造血”能力。
數字鄉村逐步擴大了在農村社會治理、農村養老、生態保護、精準扶貧等領域的應用,信息化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出基礎支撐作用。
近年來,廣西巴馬縣給每個農戶建立“信用檔案”,村民可以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積累信用分數,通過金融支持這個杠桿和抓手,讓治理變革悄然從經濟領域拓展到了社會領域。
事實上,伴隨著數字鄉村戰略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地方開始認識到,不能簡單將數字鄉村理解為現代信息化技術在鄉村治理中的應用,更多的是對鄉村社會關系、社會結構的重塑。
“將抽象的治理理念轉化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優化社會治理在鄉村基層有了實實在在的抓手。”全國政協委員、廣西農科院原副院長陳彩虹表示,把對農戶的金融支持力度與其踐行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結合起來,從而凝聚最廣大鄉村的強大合力,形成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五四村黨總支書記孫國文表示,走向未來的鄉村需要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這離不開創新驅動,離不開擁抱數字化浪潮,鄉村治理數字化平臺為實現 “自治、共治、他治、民治、智治”提供助力,既響應了上級組織的號召,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也為村居環境改善、鄉村經營狀況提升、鄉村治理智慧化等全方位工作帶來改變,引領基層治理模式變革。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由于物流受阻,不少地區農業生產面臨人工不足、農產品陷入“賣難”困局。采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機器人等信息技術的無人農場進入大眾視野,電商成為各地農戶破解生鮮農產品“賣難”的重要方式。

5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團隊在華南農業大學增城教學科研基地展示了水稻無人農場直播技術——對行精度可達2厘米,可以實現水稻生產耕整、種植、田間管理和收獲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
數字科技的發展讓農業生產開始擁抱未來,也為農產品上行暢通了道路。
過去一段時間,“直播帶貨”成為農產品流通領域的熱詞。從縣長到一線生產工作人員,從代表委員到網絡紅人,紛紛開啟網絡直播為各地農產品帶貨。
在5月16日由農業農村部發起的“助力三區三州脫貧攻堅 代表委員來代言”網絡直播中,全國政協委員、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州長丁秀花拿起鍋鏟,現場教網友做草果家常菜,推薦怒江野生核桃油、草果、蜂蜜等農產品。丁秀花說,怒江原生態農產品品質好,但知名度不高,銷售方式落后,營銷渠道窄,希望通過線上渠道打通“農產品進城”通道,助力農產品銷售。
“農村電商發展激發了農村創新創業的熱情,減少了外出打工人口,促進了農民減貧脫貧和增收致富,使農村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比例下降,實現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黨支部副書記左香云認為,應當從政策上把電商村確定為數字鄉村試點,加強人才體系建設,實施鄉村人才振興戰略,強化農村電商發展激勵機制,全面提升鄉村信息基礎設施,持續改善農村地區的交通、物流、電信、電力等基礎設施。
相關鏈接
專家學者談?“數字鄉村”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翁鳴:
“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一環,數字技術將支撐農業現代化發展,提升農村信息化應用水平,推進農村新型發展方式轉變。
@國家職業教育研究院電子商務行業分院副院長、商務部研究院電商專家李建華:
雖然“數字鄉村”在我國相關部門的推動下取得了較大進展,但其發展也存在頂層設計缺失、資源統籌不足、基礎設施薄弱、區域差異明顯等問題,亟須進一步發掘信息化在鄉村振興中的潛力。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
當前的“數字鄉村”建設,為縮小城鄉公共服務提供了有效途徑,甚至是捷徑。農村寬帶網絡和WIFI,為遠程醫療、遠程教育提供了極大便利,為農民共享城市優質資源提供了可能。對古老的農村而言,信息化還很新鮮,硬件相對容易,軟件方面任務更加繁多。
@全國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霍學喜:
“數字鄉村”戰略的實施,可以有效減少治理層級、減少管理環節、提高管理效率,支持構建更加扁平化和高效率的鄉村治理體系。在“互聯網+農業”時代,注重推廣應用數字經濟理念和技術,可助力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更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