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驥
摘 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后各省市采用的在線學習帶來的輔導員和學生的空間距離給開展傳統思政教育帶來“危機”,但也是深化網絡思政教育的“機遇”。文章分析了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政教育的意義,其次提出了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政教育的路徑,包括凸顯思政教育的政治屬性;提高網絡思政本領;結成網上“思政教育統一戰線”,為在疫情期間和疫情結合后開展網絡思政教育提供方法依據。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網絡思政教育;輔導員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將防范新型冠狀病毒作為頭等大事。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將疫情阻擋在校門之外,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延遲2020年春季開學,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停課不停學”。各高校出臺措施保障學生在家通過網絡平臺正常學習。應該看到高校教育有兩個陣地,一個是通識教育和專業知識傳授,這是主要由課程任課教師完成的;一個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是主要由思想政治輔導員完成的。疫情下輔導員和學生接觸由“線下”轉到“線上”,如何利用互聯網開展思政教育就成為輔導員不可回避的課題,也是擺在思政工作者面前的現實問題。
一、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政教育的意義
(一)開展網絡思政教育是應對疫情宅家的需要
高校是人流密集,互動頻繁的場所。在疫情沒有得到完全控制的前提下,為了保障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延遲開學,居家開學成為有效防范疫情蔓延的不得已的舉措。居家學習必然導致輔導員和學生面對面的思政教育中斷,但面對面思政教育中斷不意味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中斷,相反應該通過網絡思政教育來進一步加強。而網絡思政教育也是在疫情期間開展思政工作的唯一選擇。
(二)開展網絡思政教育是提高思政教育實效性的需要
網絡思政教育不僅僅是應對疫情期間思政工作的需要,也是疫情結束后更有效地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需要。輔導員開展思政工作的對象已經逐漸從“90后”過渡到“95后”。“95后”大學生是互聯網的“原住民”,自帶互聯網基因,具備互聯網思維,習慣運用互聯網工具獲取信息。表現在:他們敢于懷疑,善于思考,有較強的功利心和獵奇心理;他們崇尚個性,追求自由,喜愛個性化元素;他們信息來源渠道豐富,思想認識多元,發展要求多樣。但他們價值觀還處在形成和發展期,對未來人生,就業不確定因素無法把握而迷茫,容易被不良價值取向左右[1]。這些特點要求思政工作者改變以往傳統的說教模式,用互聯網思維去考慮問題,用互聯網語言與他們交流,突出思政教育的政治性,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厚植他們的精神家園,引導他們用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正確分析問題,樹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自覺抵制不良價值取向侵蝕。
(三)開展網絡思政教育是創新思政教育方法的需要
已經步入社會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在思政教育中早有應用,但是在疫情前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一般采用線下面對面溝通為主,線上思政教育只是作為輔助。此次疫情迫使輔導員不得不在疫情期間開展網絡思政教育。網絡思政教育能力不足,辦法不多的短板就凸顯出來。應該看到互聯網的實時性,開放性,隱蔽性讓學生克服面對輔導員緊張焦慮心態,自由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述求提供了良好的平臺[2]。輔導員可以通過互聯網掌握學生思想動態,行為愛好等,做“一生一策”的精準思政教育。高校輔導員要及時改變傳統的“說教”式的教育方法,以“平等的身份”關心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的個性需求,解決學生實際困難,建立輔導員話語權。
二、疫情下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政教育的路徑
(一)凸顯思政教育的政治屬性
此次疫情即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也是對開展網絡思政教育的一次考驗。在疫情期間如何開展網絡思政教育,疫情后如何提升網絡思政教育實效,更好發揮網絡思政教育在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的作用,核心是要進一步凸顯思想教育的政治屬性,牢牢把握思政教育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最終目標。一是開展網絡專題討論。可以以其次疫情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定實現。輔導員定期在網絡開設研討專題,利用網絡平臺與學生溝通互動,引導學生閱讀抗疫一線新聞報道,有醫護工作者不論生死救死扶傷,公安民警不畏生死維持社會治安,一線工人不分晝夜火速修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社區志愿者不計報酬上門送米送菜,黨員不辭辛勞奔波在防疫最前線……,精心轉發各大新聞媒體關于此次疫情的精彩評論給學生閱讀,結合學生在疫情期間宅家抗疫,線上學習的親身經歷,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帶領全國人民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總體戰,人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能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什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唯一正確道路?”;“中華民族面對疫情,為何能做到14億人團結如一人?”;“疫情期間新時代大學生如何承擔時代使命?”……“真理不辯不明”。學生在思考,討論,辯論中提升政治素養,增強對偉大祖國,偉大人民,偉大黨的自豪感。從黨中央應對疫情堅強有力領導,黨旗在防疫一線高高飄揚中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從我國豁免新冠肺炎患者所有診療費用,與資本主義國家普通民眾要承擔高昂的核酸檢測費用、治療費用形成鮮明對比中感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從應對疫情強大的組織能力和動員能力中感受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性;從中華民族應對疫情眾志成城,同舟共濟中感受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從精準防疫和脫貧攻堅任務兩手抓中感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定實現的堅定信心。二是配合思政教師提升網絡思政課的課堂效果。輔導員可以進入所帶班級的思政教師“云課堂”,了解學生“云課堂”課堂學習討論交流情況,為后續有針對性開展思想教育提供支撐。對在思政課表現活躍,觀點立場鮮明正確的學生,輔導員可以引導學生多閱讀馬列經典著作,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為參加“一馬當先”競賽準備“種子選手”。對思政課較少發言,曠課缺席的學生,引導他們從親身經歷的疫情出發,到思考我國的社會制度,基本國情,不斷激發他們對思政課程興趣。關鍵在于要分層次,分階段,分對象采用“因人而異”的教育引導辦法,即開展“精準思政教育”。
(二)提高網絡思政本領
(1)建立網絡思政意識。輔導員平時把大量的時間精力用在日常事務處理上。這給一些輔導員帶來錯覺,認為把日常事務處理好,學生沒有出大事,輔導員工作就算完成了,思想政治工作擺在次要的位置。而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具備隱蔽性,工作量無法考量等缺陷就更容易被忽視。此次疫情迫使學生在家學習,輔導員日常事務和學生安全壓力大大減輕,這讓有的輔導員認為思政工作可以暫時停頓。事實上思政教育不但不能中斷,反而可以通過互聯網開展,而網絡思政教育成為在疫情期間唯一可行的舉措。網絡思政卻是當今高校思政工作的薄弱環節。究其原因,首先在于輔導員網絡思政意識薄弱。輔導員沒有把新媒體的技術和思政教育緊密結合,僅停留在利用網絡平臺發送通知,談心談話,沒有把網絡平臺打造成無時無刻影響學生的思政陣地。
(2)增強自身理論水平。打鐵還需自身硬。新時代對輔導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思想政治素養過硬,又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熟悉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則和工作方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這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看家本領”,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壓艙石”。但是許多輔導員專業背景復雜,并非“科班”出生——即不上思想政治專業,造成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水平不足,特別在開展思政教育過程中常感到理論知識匱乏。輔導員可以利用此次疫情在家充電,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系統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思考理論如何用于指導開展網絡思政教育,探索網絡思政教育的方法,提高網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3)打造網絡思政精品項目。學生的網絡陣地如果輔導員不去搶占,就會被別人搶占,輔導員就容易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失聲”、“失語”。輔導員要主動打造一批思政精品項目,搶占大學生網絡輿論陣地,成為學生“輿論引導者”。一是輔導員要主動深入學生,深入研究學生網絡行蹤,特別是學生群體易扎堆、交流發聲的網絡平臺。例如學生喜歡逛校園貼吧,輔導員要及時跟進,在校園貼吧中與學生交流互動。學生喜歡看微博,輔導員要著手打造個人微博。學生喜歡看抖音,輔導員要主動了解并打造思政教育的抖音視頻。總之,就是學生的興趣點轉移在哪,輔導員思政教育陣地就要設立在哪,讓思政教育在互聯網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二是輔導員要有“偏往虎山行”的勇氣,迎難而上,與時俱進,主動學習并掌握互聯網技術。輔導員掌握網頁設計、博客寫作、公眾號創建管理等互聯網技術,了解互聯網信息傳播路徑、掌握網絡運行規律,探索網絡思政教育規律,把握網絡溝通的藝術,打造一批吸引學生注意力,與學生實時互動,引導學生輿論導向,讓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思政精品項目,開辟網絡思政工作新天地。三是要持之以恒,打造“持續引流”的網絡思政精品項目。有許多輔導員網絡精品項目之初,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成為師生溝通的良好橋梁,但是在初見成效后較少打理甚至不再更新網絡思政項目內容,讓已經初見成效的網絡思政項目“雜草叢生”,這著實令人惋惜。輔導員要做到持之以恒,定期更新網絡思政項目內容,結合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焦點,學生學習、生活過程中的難點、困惑點發表觀點,闡述見解,讓已經建好的網絡思想項目能夠持續“引流”。四是要掌握并善于運用學生的語言。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論告訴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學習掌握學生的語言上,高校輔導員有先天的優勢。輔導員是高校中與學生接觸最緊密的群體,是幫助學生解決“最急,最需,最憂,最患”問題的貼心人,在工作過程中能接觸大量鮮活生活的學生語言,關鍵在于輔導員要做工作生活的“有心人”,掌握并靈活運用學生的生活語言,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網絡平臺是扁平化的交往平臺,人于人的交往是平等的,善于運用學生生活的語言為“外衣”,用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內核”,啟迪學生,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國際國內大事,解決學習生活成長中的難點、困惑點。這樣的網絡思政教育方能讓學生“如沐春風”,心悅誠服,網絡思政教育才有可能融入學生的日常網絡生活。五是要弘揚網絡正能量,發揮網絡精品思政項目的輿論引導力。輔導員首先要在學生生活中要主動關心幫助學生,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成為“可親,可敬,可信”的人。輔導員可以把學生對他們的信任感可以延伸到網絡空間,當學生面臨各種觀念交匯交鋒而迷茫困惑時,輔導員開設的思政精品項目就要成為開展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工作載體,輔導員要敢于發聲,勇于亮劍,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氛圍[3]。
三、結成網上“思政教育統一戰線”。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靠輔導員“單槍匹馬”就能實現的,要依靠教育部門、新聞媒體、企業、專任教師、教育管理者、輔導員、學生家長、學生結成網上“思政教育統一戰線”,共同培植大學生網絡思政家園,抵御不良價值取向入侵,營造天清氣朗的網絡空間。網上“思政教育統一戰線”可以分兩步走,首先從打造校園網上“思政教育統一戰線”著手,再推動構建全社會網上“思政教育統一戰線”。在校園網上思政統一戰線打造上,輔導員應起到積極溝通橋梁作用。
(一)輔導員積極主動與專業教師結成思政教育聯盟
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要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徹到教育育人的各個環節。輔導員可以通過qq,微信等主動與專業教師取得聯系,用最新教育精神感染專業教師,用實際行動改善濃厚學風、班風,取得共同開展思政教育最大合力。
(二)輔導員積極主動與學校教育管理者架起合作橋梁
輔導員要把解決學生實際問題作為解決思想問題的先導。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上輔導員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才能圓滿解決問題。在疫情期間出現的問題,輔導員可以通過電話、qq、微信、辦公OA與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取得聯系,妥善高效解決出現的問題
(三)輔導員積極主動與學生家長系好起溝通紐帶。
學生在家表現學生家長有第一手的信息來源,輔導員要積極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了解學生在家身體健康情況,學習情況,情緒變化,及時了解并化解尚在萌芽中的問題。
(四)充分發揮學生干部互聯網優勢
輔導員的精力畢竟有限,無法兼顧到學生管理的方方面面,疫情帶來的空間隔離更加劇了信息收集難度。因此要充分動員班級學生干部參與學生事務管理,發揮學生干部具備的互聯網“原住民”優勢,在學生原有的宿舍交流群,班級群,班委群基礎上,建立學生干部帶頭負責的網絡信息收集小組和互幫互助小組,對學生在疫情期間的身體健康、去向動態、學習困難,經濟困難、心理問題、就業困難全程監控,實時跟蹤,及時匯報,迅速介入,讓學生干部成為到輔導員的工作助手。
四、結語
此次疫情對傳統思政教育的一次“危”,更是對網絡思政教育的一次“機”。輔導員要轉變傳統思政教育模式,補齊網絡思政教育短板,克服開展網絡思政教育本領恐慌,積極作為,開拓創新,為思想教育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書寫新篇章。
參考文獻
[1]張琪.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政教育的思考[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7(9):95.
[2]李秀.“互聯網+”背景下輔導員開展思政工作的探討[J].青年與社會.2019(10):173-174.
[3]李麗,張會來.高校輔導員掌握網絡思政教育話語權的三個關鍵[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