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欣 遲夢霞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在推動國家經濟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中小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面臨著科技創新水平低、融資難、人才流失嚴重等困難,給企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員工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巨大的壓力不僅損害員工的身心健康,而且直接降低了企業的工作效率和成果,有些因沒能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導致惡性事件在企業中頻繁發生,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企業員工壓力問題是企業長期存在的問題,此問題迫切需要專業工作者的介入。文章以Z企業員工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參與式觀察的方式,對員工壓力的現狀進行調查,發現員工在人際關系、入職適應、工作家庭平衡方面存在著困惑,進而產生了一系列的壓力問題,并從個人、企業和社會三個層面來闡述壓力產生的成因,并且以此為介入點,去探索有效緩解員工壓力的對策建議,從而在一定限度的幫助企業提高其經濟效益,也有助于完善我國企業社會工作的服務內容,推動企業社會工作專業化和職業化的發展。
關鍵詞:社會工作;中小企業;員工壓力管理
一、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迅速發展,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力量。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研究網發布《2018年版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研究及融資策略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以下簡稱“中小企業”)37.0萬戶,比2015年底增加5 000家企業。其中,中型企業5.4萬戶,占中小企業戶數的14.6%;小型企業31.6萬戶,占中小企業戶數的85.4%。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與同行業的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資金不足、科技創新水平不高、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這就給員工帶來一些的困難和挑戰,工作不穩定、工資低以及個人職業發展迷茫等是員工面臨的主要問題。企業是以盈利為為目的的,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經濟效益的提升,而忽視了企業員工的心理壓力,從而使員工產生心理問題,部分員工字遇到心理壓力問題時,也不知如何更有效的處理和應對。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對于壓力的來源,林陽認為壓力主要來自“環境條件與員工期望”、“工作支持與決策參與”和“家庭關系”三個方面,并對壓力產生的原因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建議和對策:一是建立績效考核的依據、公平、公正、公開、適度競爭的原則和激勵與補償制度。二是完善健全組織機構,明確各部門職責。三是完善溝通機制,及時反映員工意見和要求。四是改善員工的家庭環境和工作環境。五是加強體育文化娛樂基礎設施建設,為員工參與文化娛樂活動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在解決壓力方面,陳琳等人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一是通過切實可行的社會工作方法,調整和減少社會和環境因素的壓力源,從根本上減輕或消除員工的壓力;運用專業的社會工作方法為員工提供指導和幫助,消除組織因素和員工個人因素的壓力源。
斯圖爾特在相關文章中指出,社會工作在美國生活中的貢獻是非常 特別的,個人和團體都要負責相關工作。19世紀開始的職業特點成為這種關注的獨特性的根源。社會工作者依靠社會調查的方法來了解慈善組織的客觀環境、客戶系統和客戶環境是社會工作最重要的關注點。職業應激源研究是職業應激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不同的職業壓力源會相互影響,形成影響個體的復雜系統。Ivancevich和Mattson(1980)借鑒了先前的研究成果。從組織內外兩個維度,將職業壓力源分為五類:生理條件、個體水平、團隊水平和外部組織因素,強調個體差異對壓力感知的影響。
三、Z企業員工壓力現狀及分析
(一)Z企業員工壓力狀況調查
若企業員工心理壓力過重,不僅難以集中精力做好本職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無法將工作和家庭更好的平衡,也無法分配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處理家庭問題,使親子關系和夫妻關系產生問題,這就進一步加重了企業員工的心理負擔。在實習過程中,通過參與觀察,我們對Z企業員工的工作生活壓力有了深入的了解。
(1)Z企業的基本情況
Z企業是一家果蔬銷售企業,本著“打造綠色蔬菜第一品牌,引領眾健康消費”之使命,以道德良知生產優質的產品,在自有基地完全按綠色無公害蔬菜標準生產合格綠色菜果。企業規模約150人,包含行政管理部門、財務部門、事業部門、研發部門、質檢部門及市場營銷部門。經實習觀察,了解到Z企業的大部分員工年齡層集中在25歲~40歲
(二)Z企業員工壓力問題的調查現狀
通過進一步的參與和觀察,獲得客觀真實的信息,分別與30位員工在閑聊時了解到他們在不同崗位層次,面臨著不同的壓力問題,主要集中在新員工的適應環境、個人婚姻和入職晉升壓力,而中小企業的管理層往往面臨著企業經營發展、工作家庭平衡等壓力問題,通過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得出相對集中、具有代表性的壓力如下:
(1)情感壓力
Z企業未婚的員工認為,婚戀壓力會對其身心健康產生一定影響。當身邊的人強調“年齡對于婚戀的影響大”時,他們會感到非常焦慮。父母認為子女到適婚年齡時,就會進一步干預,甚至過渡干預,使他們產生不安和壓力,從而“戀愛、婚姻”等詞比較排斥反感,導致家庭關系日趨緊張,增加家庭成員的心理壓力。
(2)入職適應壓力
通過與企業新入職員工進行交流,他們表示會出現工作新環境、新的人和新的事物的陌生、恐懼以及溝通不暢等問題,因而工作的積極性、效率就會大大降低,難以開展具體的工作。也不適應企業復雜的人際關系,在溝通和交流方面也存在問題,不熟悉領導及同事的性格、工作作風等。
(3)工作家庭沖突壓力
在與部分員工聊天過程中了解到,企業研發部的工作人員常常面臨家庭與工作之間平衡的問題。需要不斷地學習進修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陪伴家人、照顧家人的時間則會減少。
(三)Z企業員工壓力產生的成因
(1)個人層面
內心不成熟,婚戀認知存在偏差以及自身經驗欠缺。一些剛入職的年輕員工性格和思想不成熟,易失去方向,高估自己,盲目自信,擇偶標準過于理想化。新員工并沒有完全從學生角色轉變為社會人士,他們抗挫折能力低,團結合作意識和責任感弱。有些員工比較懶惰,對于職業晉升不感興趣,不去主動的學習,不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2)企業層面
新員工管理體系不完善。中小企業的資金實力較弱,一般拿出較少的資金來培育員工,崗前培訓及工作技能培訓不足,導致內心焦慮產生心理壓力。其次,工作設計不合理,工作任務過重。大多數中小企業為了節省成本來追求利潤最大化,精簡員工,增加工作量,加班加點以及頻繁出差會侵蝕家庭團聚時間。當家庭成員抱怨缺少陪伴與關愛時,家庭就會出現關系疏離問題,進而導致事業與家庭的兩難境地,更無法全身心投入在工作中。
(3)社會層面
社會經濟環境的不穩定性以及社會關注度不高。中國加入WTO后,經濟迅速發展,帶動著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同時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大多數中小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銷售渠道創造企業利潤,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就會降低企業的勞動成本,增加員工的工作量。也會有大批的年輕人為了獲得更高的工資涌向大中城市,他們不得不承擔高負荷、高壓力的工作。
四、社會工作介入中小企業員工壓力緩解的對策建議
(一)運用多種方式加大服務活動的宣傳力度
企業社工要重視服務活動的宣傳。一是建立宣傳渠道,包括網站、微信公眾號,甚至出版物、雜志等,讓更多人了解什么是社會工作,社會工作的作用什么等等。二是在向企業推廣社會工作服務活動時,要了解企業的文化和管理理念,尋找社會工作服務活動與企業文化理念相一致的關鍵點。“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遵循,在人力資源管理中,也越來越注重員工的發展,與員工更好的建立關系,進行良好的交流。
(二)積極構建和完善網絡服務平臺
對于面臨的中小企業員工所提出的線下時間難統一的困境,社會工作者可以以網絡為媒介建立虛擬社區來搭建服務平臺。根據員工的需求和問題,邀請相關專業教師、專家提供語音或現場直播的方式,滿足員工的需求。社會工作為企業員工提供專業化、全面化、系統化服務的同時,使企業能夠認識到社會工作所提供的服務能夠讓員工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從而得到企業的認可,有助于網絡服務平臺的建構與完善。
(三)社工要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素養
每個企業的情況都是不同的,企業的性質和員工的構成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異性,因此社會工作者應當以服務需求的不同而提供相應的專業服務。企業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閱讀、論壇學習等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能力,以相對全面的知識理論指導和成熟的實務技能為服務對象提供專業化、全面化、系統化的服務。在與企業管理人員、員工溝通時要注重和學習企業的思維方式,提高對企業的認識,并從企業的角度宣傳服務的重要性。良好的溝通技巧是社會工作者與不同行業專業服務組織之間建立良好合作的基礎,這些服務為員工與專業的服務資源進行鏈接。
參考文獻
[1] 王泳爭.企業社會工作介入員工工作壓力策略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5,36(01):115-116.
[2] 田沖.社會工作介入中小企業員工壓力緩解的實務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學,2019.
[3] 李勝光.社會工作介入資源型企業員工壓力問題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8.
[4] 占弘.企業社會工作介入IT員工壓力問題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7.
[5] 左菲菲.社會工作介入企業員工壓力問題實務探索[D].鄭州:鄭州大學,2016.
[8] 武娜.中小企業員工工作壓力研究[D].山西:山西財經大學,2011.
[9] 林陽.國有資源開發型企業員工壓力狀況研究—以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為例[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8,2(21):70.
[10] Stuart PH.1980.Linking Clientsand. Policy:Social Works Distinctive Contribution.Social Work44.
[11] Ivancevich JM,M atteson M T.Stress and work: a managerial perspect ive [M].Glenview,L:Scott,Foresman,1980.
作者簡介:劉玉欣(1995- ),女,山東濰坊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司法社會工作;遲夢霞(1995- ),女,山東煙臺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婦女兒童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