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弼 章艷 楊俊



一、發展幼兒靈敏與協調能力的體育活動區域
功能性體育活動區域是指根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幼兒園養育目標,能夠有效促進兒童特定能力發展而設置的園區(包括場地及器材)。這個區域可以是室內也可以是室外,由于大多數幼兒園的室內場地有限,因此,構建功能性戶外體育區域顯得更為迫切和實際。
2020年第4期筆者對構建戶外功能性體育活動場地的意義及發展幼兒平衡能力的功能性器材區域和案例進行了介紹,本期重點介紹如何構建發展幼兒靈敏與協調能力的體育活動區域及案例。
靈敏與協調能力的發展貫穿著0~14歲孩子的動作發展過程,而發展靈敏與協調能力的最佳敏感期是在9~14歲,幾乎所有的動力性動作都需要靈敏與協調性的配合,而靈敏與協調能力則表現出明顯的個體差異,這種差異是很容易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在動作發展過程中,靈敏與協調能力往往伴隨著動作的發展而發展,如跳繩是平衡、靈敏與協調、力量與持久力、速度與耐力等素質的綜合表現。對3~6歲幼兒來說,個體差異很明顯,靈敏與協調能力比較好的幼兒4歲左右就能夠跳繩,但次數不會很多,由于力量不足,大部分幼兒要到5歲半跳繩才開始協調,跳繩的最佳發展年齡是在10~14歲,也就是小學高年級至初中期間。因此,幼兒園的靈敏與協調性練習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這個階段發展好了,對孩子小學乃至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重要的意義。這也給幼兒園構建戶外發展靈敏與協調能力的體育活動區域提供了依據,即設置的器材要符合3~6歲幼兒的年齡特征,器材難度過低或過高均不利于幼兒的發展[1]。
(一)軟器材場地
軟器材場地是指利用簡單的體育器材或圖形,組成可以移動或變換的器材場地,如用敏捷梯、小標志桶、跳房子等軟器材設置的場地(圖1)。軟器材場地靈活性比較大,可隨時根據教學活動布置及安排練習。像跳房子等練習場地可以根據幼兒園場地條件在建設時作為固定活動場地。
軟器材中最多的是球類器材,球類是發展幼兒靈敏與協調能力的重要器材,幼兒對球類有天生的興趣,現在許多幼兒園都在開展球類活動。一提到球類,好多人首先會想到足球和籃球,足球和籃球的曲線運球、轉身運球、停球、追球跑、左右腳(手)拍球等都是發展靈敏與協調能力的好方法。除了這兩大球之外,幾乎所有球都可以發展幼兒靈敏與協調能力,如乒乓球、羽毛球的移動動作,抓、滾、接、彈、撥小球(包括紙球等)等游戲均可發展靈敏與協調能力。
(二)實器材場地
實器材是指木或鐵等制品做成的體育活動器材,實場地是指為了發展幼兒各種能力而專門設置的室內外活動場地。實場地可以分為開放式場地和固定式場地兩種。開放式場地由各種發展靈敏與協調能力的器材組成,平時以單個器材練習為主,根據游戲或活動內容需要臨時組成2個以上器材的練習路徑。固定式場地是按照器材功能固定連接在一起的練習路徑,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設置“三維動作”實器材路徑的戶外功能性場地。
二、發展靈敏與協調能力的器材練習類型
根據發展幼兒靈敏與協調能力的功能,各種體育活動器材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旋轉類
如滾動圈(輪)、旋轉馬、旋轉梯、小單杠(翻滾)等(圖2-1~圖2-4)。
2.搖蕩類
如蕩橋、秋千等(圖2-5、圖2-6)。
(三)曲線類
如梅花樁、平衡道等(圖2-7~圖2-9)。
(四)鉆爬類
如鉆爬圈、魔幻鉆箱、多功能架等(圖2-10~圖2-12)。
(五)組合類
把發展幼兒靈敏與協調能力的各種器材組合成路徑,組合器材路徑就是功能體育器材區域。器材組合的數量可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條件進行設置,整個路徑最好能夠涵蓋旋轉、搖蕩、曲線和鉆爬等方面的器材,以期能夠全面發展幼兒的靈敏與協調能力,練習時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選擇練習的器材數量及負荷。
在建設戶外功能性體育活動器材場地時,應該在場地邊設立說明板,把器材路徑的功能、練習器材的要求、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項加以說明。
三、利用器材發展幼兒靈敏與協調能力的案例實施與教學建議
如何利用體育活動器材在戶外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的靈敏與協調能力,筆者以獲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全國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構建廣東省幼兒體育活動實踐體系的研究”研究成果為例,介紹功能性區域體育活動器材的教學案例與建議。
案例1:“靈活的小老鼠”(小班、中班或混齡)
(一)活動目標
通過一個或多個魔幻鉆箱練習,發展幼兒靈敏與協調能力;培養幼兒遵守規則的意識和勇于探索的信心。
(二)場地與器材
場地:空曠的操場。
器材:一個或多個魔幻鉆箱,墊子若干張,道具糧食。
(三)分組方式
異質(男、女或能力均可)分組,不輪換進行練習。
(四)活動負荷與密度
活動負荷:中等強度。
練習密度:70%~80%。
(五)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活動內容
熱身操:《鄉下老鼠》;動作練習:練習腰部、腿部、頸部的動作。
(2)教學步驟與方法
①情境引入:“我可愛的鼠小弟們,今天媽媽要帶著我的鼠寶貝們去練習本領,因為,馬上要入冬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出去找些食物來準備過冬。鼠小弟們,在去之前,讓我們一起跟著媽媽來學本領,這樣我們才能躲過危險,安全回家哦。”②做《鄉下老鼠》熱身操。
(3)幼兒活動
幼兒分四列橫隊,聽音樂做熱身操《鄉下老鼠》,注意動作協調。
(4)安全措施
①隊列間距兩臂寬,避免碰撞;②提醒幼兒合作游戲時注意安全,不相互推搡。
2.基本部分
(1)活動內容
游戲:“靈活的小老鼠”。
(2)教學步驟與方法
①一位教師做示范指導前面幼兒鉆魔幻鉆箱;②另一位教師(班主任或保育員)帶幼兒跟著教師做鉆、爬魔幻鉆箱(圖3-1);③幼兒鉆、爬魔幻鉆箱時如果有危險,教師要及時做好保護與幫助。
(3)幼兒活動
開始幼兒成一路縱隊進行游戲;起點出發走到魔幻鉆箱前,按教師要求(左右上下都可以鉆),依次鉆、爬過魔幻鉆箱。
游戲1:“鼠小弟找食物”。幼兒先變成“小老鼠”,按照教師的要求鉆、爬過魔幻鉆箱到達指定位置,將道具糧食運回。
游戲2:“鼠小弟找食物”。本游戲增加了難度,加入了“貓”。幼兒先變成小老鼠,按照剛才教師的要求鉆、爬過魔幻鉆箱,如果發現“貓”就要及時躲在魔幻鉆箱里,等“貓”走了再繼續鉆到指定位置,將道具糧食運回。
活動開始可以先做1個鉆箱練習,再過渡到2~4個鉆箱練習,逐漸加大練習難度,可以將5個鉆箱成直角連在一起進行練習,運動負荷可以根據幼兒年齡進行調節,如大班練習可在完成鉆箱練習后增加曲線跑或跳。
(4)安全措施
①提醒幼兒在鉆、爬過魔幻鉆箱時眼看前方,要注意腳要踩穩,避免打滑;②提醒不熟練鉆魔幻鉆箱的幼兒可以慢點兒;③有安全隱患時要求教師及時做好保護。
3.結束部分
(1)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做放松運動
(2)分享并收拾活動器材
(六)活動反思及育人點
1.通過情境引入,做鉆、爬、躲閃的動作,再以游戲形式鞏固練習,在活動中提高身體靈敏與協調能力。
2.幼兒發現“貓”,快速躲到魔幻鉆箱里時,要提醒幼兒不要碰頭,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3.幼兒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守規則、敢挑戰,養成了良好的規則意識和勇于探索的信心。
案例2:“小猴子摘果子”(中班、大班)
(一)活動目標
通過快速變向、方位感知和鉆、爬、跑動作的練習,發展幼兒靈敏與協調能力;培養幼兒遵守規則的意識。
(二)場地與器械
場地:空曠的操場。
器材:梅花樁幾組,魔幻鉆箱若干個,多功能架若干個,S形平衡道若干組,小單杠幾個,墊子若干張,泡沫棒幾根,道具果子。
(三)分組方式
將幼兒分成4組,同時進行練習。
(四)活動負荷與密度
運動負荷:中高等強度。
練習密度:70%~80%。
(五)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活動內容
慢跑熱身;徒手操。
(2)教師教學步驟與方法
①情境引入:“小猴子們,看到場地上這么多器械了嗎?想不想和它來玩一玩游戲?玩游戲時,小眼睛仔細看,小耳朵仔細聽,游戲之前我們先來慢跑一下吧!”②做徒手操,從頭部到腳部做熱身活動。
(3)幼兒活動
一路縱隊慢跑,接著幼兒分四列橫隊做徒手操。
(4)安全措施
①隊列間距兩臂寬,避免碰撞;②提醒幼兒游戲時注意安全,不相互推搡。
2.基本部分
(1)活動內容
游戲:“小猴子摘果子”。
(2)教師教學步驟與方法
①教師帶幼兒通過靈敏與協調路徑:梅花樁(走過小河)—魔幻鉆箱(鉆過山洞)—多功能架上撐或爬(支撐或爬走過巖石)—走S形平衡道(穿過小樹林)—翻小單杠(翻過小欄桿)—拿道具果子—轉身從右側跑回出發點(圖3-2);②另一位教師拿著泡沫棒假裝老虎守在道具果子旁,以督促幼兒拿到果子后盡快轉身;③開始練習時,教師要做好保護與幫助(游戲時可以在器材兩旁布置一些模擬教具,如在平衡道兩旁放小樹,成曲線小樹林)。
(3)幼兒活動
將幼兒分成4組進行游戲;到多功能拱門架前,上架子后要眼看前方,雙手側平舉保持平衡。
游戲1:“小猴子找果子”。幼兒從起點出發先過梅花樁,鉆爬過魔幻鉆箱,再從多功能架中間鉆爬過來,接著快速跑過S形平衡道,翻過小單杠,在前面摘下果子后迅速從右側跑回隊伍即為完成練習。
游戲2:“小猴子摘果子”。幼兒從起點出發先過梅花樁,鉆過魔幻鉆箱,再從多功能架上撐走或爬走(圖3-3、圖3-4),接著穿過S形平衡道,翻過小單杠,摘果子后轉身從右側跑回隊伍即為完成練習(摘果子時不要被“老虎”抓住),熟練后進行比賽。
梅花樁及平衡道均是發展靈敏與協調能力的小器材,小班幼兒可以繞梅花樁跑,大班幼兒可以踏著梅花樁跑;多功能架的練習方法有很多,可根據幼兒的水平進行選擇,也可以經常變換練習,使幼兒保持練習的積極性;平衡道的彎道大小決定練習的難度,練習時,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增加或減少器材的數量及難度;在進行多功能架上走或爬和小單杠前翻時,要注意做好安全保護。
(4)安全措施
①走多功能拱門架時要求教師及時做好保護與幫助。②提醒幼兒“摘果子”往回跑時可以慢點兒走,教師不會很快來抓。
3.結束部分
(1)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做放松運動;
(2)分享并收拾活動器材。
(六)活動反思及育人點
1.通過情境引入,以游戲形式完成快速變向、方位感知和鉆、爬、跑動作練習,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融入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身體靈敏與協調能力。
2.幼兒拿到“果子”后,怕被教師抓到,容易著急,要提醒幼兒轉身跑時先慢后快,要注意安全,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3.幼兒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守規則、敢挑戰,養成了良好的規則意識和勇于探索的信心。
以上提供2種遞進式的幼兒園戶外體育器材活動案例,是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教案的形式之一,不只是一次活動內容,案例可以幫助大家在組織活動中開拓思路,教師在開展戶外體育活動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舉一反三,增加或減少活動內容。
參考文獻:
[1]莊弼.“三維”幼兒體育活動組合器材[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莊弼,教授,廣州商學院學校體育與健康研究所所長,廣州體育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原廣東省教育廳體育教研員。主持全國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構建廣東省幼兒體育活動實踐體系的研究”,獲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在《中國學校體育》雜志、《中國教育報》《體育學刊》發表數篇幼兒動作發展研究文章,主編《幼兒園體育活動大綱》《“三維”幼兒體育活動組合器材》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