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2020年2月28日,《中國學校體育》雜志官網發布《第四屆全國學校體育優秀教育教學案例》征集活動獲獎名單,在“案例選登”版塊的88人“入圍案例”名單中,沈陽市于洪區兩位教師的名字映入眼簾,在“案例摘錄”版塊的226人“入圍案例”名單中又出現了另外兩位教師的名字。于洪區共有四名教師獲獎,在遼寧省21名獲獎選手中占了四席之位,于洪區教育研究中心獲得“第四屆全國學校體育優秀教育教學案例征集活動優秀組織獎”。這個成績對于我們來說是始料未及的,帶給我們欣喜的同時也讓我們倍感欣慰,將近兩個月的辛勤付出終于有了回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從統籌規劃到職責分工,從線下專題培訓到線上反復研磨,從區內選拔到最終頒獎,教師們從“案例小白”變成了“寫作小咖”。一路走來,這其中的收獲和感悟只有我們自己最清楚。
一、統籌規劃,明確分工
2019年10月獲悉《中國學校體育》雜志正在面向全國體育教師征集教育教學案例,之后又得到錦州市太和區體育教研員王勇老師轉過來的《第四屆全國學校體育優秀教育教學案例征集活動規程》和相關資料。作為教研員的筆者覺得應該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因為撰寫教育教學案例的過程也是體育教師們深入研究教學、提煉反思的過程,對提升課堂教學實踐能力也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很想組織于洪區的體育教師們參加。于是,筆者把自己的想法向主管領導進行了匯報,主管領導非常支持,希望以此項活動為契機,提升體育教師學習意識,并對如何組織開展培訓和評優提出建設性意見。得到領導支持后,筆者馬上制訂活動方案,設計活動流程。最后確定參與人員以“山水體育名師工作室”成員為核心,以全區體育“種子教師”為主要人選,并鼓勵全區體育教師積極參加,做到點、線、面結合。研訓方面采取線上線下分層培訓指導、工作室名師與“種子教師”結對子分組交流改進的方式,以提高教育教學案例的撰寫質量。
二、專業引領,專題培訓
要想寫出規范的教育教學案例,一定少不了對體育教師的專題培訓。因為之前已經給全區的體育教師開展過主題為“教學案例、教學設計與教育敘事的區別”的專題培訓,大多數體育教師對教育教學案例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所以這次改變了以往教研員“一言堂”的培訓模式,將7名“山水體育名師工作室”名師和27名“種子教師”分成7組,首先由教研員對本屆案例征集活動規程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并從日常素材的發現、教育教學案例的行文格式、案例反思的思考視角等方面,對如何撰寫教育教學案例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然后結合培訓的內容提出類似于“日常教學中有哪些事件可以成為撰寫教育教學案例的素材?”“素材背后都反映出哪些問題?”等開放性話題,組織參訓教師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研討。因為教育教學事件每天都在課堂上發生,所以教師們講起來都饒有興致,研討氛圍特別濃厚。通過這種形式的培訓,體育教師們覺得撰寫教育教學案例也不是那么難的一件事情。
為了調動于洪區所有體育教師積極性,在進行重點參與對象培訓的同時,我們又把相關活動及培訓資料下發到全區體育教師微信群里,向大家傳遞信息,發出倡議,鼓勵體育教師積極參與此次活動,廣泛征集稿件。
圖2 專題討論
三、師徒結對,互助提升
在集中培訓后,工作室的每位名師都有了自己的具體任務。名師們除了自己要撰寫教育教學案例之外,還要負責3~4位“種子教師”的第一輪案例指導和修改工作。工作室也把這項工作作為對工作室名師的考核內容之一,看看最后誰指導的教育教學案例入選得最多。任務下達后,工作室名師們的積極性也被調動了起來,除了收集資料加強自身學習外,還各自組建了小的微信群,方便師徒在撰寫過程中相互交流、共同探討。事實證明,師徒結對子的方法不但使指導和交流更加細致,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師徒還在研討過程中,形成了默契,做到了互幫互學、共同成長。師徒們撰寫教育教學案例的能力都有各自不同程度的提升,真正達到了雙贏的目的。
四、線上指導,答疑解惑
通過師徒共同反復修改的教育教學案例上交后,我們發現大家的案例格式和內容都沒問題,但是還有很多需要改進之處。如標題的立意不夠新,反思的角度比較窄,分析得不夠深入和透徹,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通過微信群進行了集中指導,從案例描述部分的語言表述,再到案例分析中闡述觀點的要點提煉等和體育教師一起進行了推敲、梳理與再構。同時還把一些優秀案例發到群里,同大家一起剖析案例的寫作技巧,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教師思考案例描述的教學事件背后反映出來的本質問題,拓寬教師的思路,并重點強調撰寫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經過耐心細致的指導,于洪區體育教師們不僅懂得了如何完善自己的案例,思想上也發生了變化。有的體育教師最初只是被動地想參與一下而已,但有了對案例反復推敲打磨的經歷后,居然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渴望寫好的欲望越來越強烈。原來一提筆就頭疼的體育教師們變得愿意寫了,覺得有東西可寫了。體育教師們從被動參與到主動提升的心路歷程,充分詮釋了研訓工作的重要意義。
五、選拔擇優,區內表彰
為了充分調動體育教師積極性,于洪區開展了區內教育教學案例評比活動。第一輪對全區報上來的所有教育教學案例進行初選,淘汰掉不符合要求的案例后,再以匿名的方式進行第二輪等級評選。通過兩輪評選,有11人獲得區一等獎,12人獲得區二等獎,于洪區教育研究中心在期末為獲獎教師頒發了獎狀,并對名師工作室的成員進行了表揚。
最后,采用集體報名的方式,將獲獎的23篇教育教學案例報送到《中國學校體育》專用郵箱。
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得到此次獲優秀組織獎的消息后,于洪區教育研究中心一把手主任親自過問此事,對體育學科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的肯定,并向中心工作群發送了喜報,號召中心各部門向教師進修學校體衛藝部室學習。應中心領導要求,體衛藝部主任還把獲獎與“入圍”情況通報給相關學校校長,希望基層學校更加關注體育教師的成長。
這是于洪區第一次以集體報名的方式參加這樣的活動,沒有想過會獲獎,只是把它當作一次學習的機會,希望能在提升體育教師寫作水平的同時,促進大家更加深入研究教學。獲獎后,體育教師們更加有信心了,紛紛表示還要繼續參加這樣的活動。
我們深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成績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是因為有了點滴的積累和沉淀,才有了今天的些許成績。我們會繼續努力,抓住一切可以學習與交流的機會,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是上得課堂、寫得文章,帶得訓練、搞得科研的業務精良的體育教師。
感謝《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社給全國的體育教師們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我們也會繼續努力,積極準備參加下一屆的全國學校體育優秀教育教學案例征集活動,讓我們第五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