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背景: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多省市已經部署錯峰開學的相關通知,部分學校已經恢復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一個超長寒假,使得原本應該在學校進行的體育課變成了“居家運動”。疫情下中小學生陸續復課,給體育課堂教學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日前,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暫停恢復大型體育活動和聚集性活動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針對疫情防控要求,統籌調整年度教育教學、運動訓練與學生活動計劃,合理制訂教學組織實施方案,減少人員聚集和流動給疫情防控帶來的風險,幫助學生通過體育鍛煉“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本期研討旨在針對當前疫情下中小學復課后體育教學如何有效開展與實施進行研討,希望通過全國各地一線體育教師的交流與互動,共同獻計獻策,提高疫情下學校體育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話題一:基于當地戰“疫”要求,疫情下復課后的體育課堂教學將主要面臨哪些問題,您有哪些應對策略?
問題:1.針對“宅家”一段時間身體素質下降的學生,如何恢復其體能。2.疫情下如何選擇體育課堂教學內容,避免進行聚集性活動。3.各地學校的場地資源不同,如何因地制宜地開展體育課。
策略:1.疫情下復課后的體育課要把握好運動強度,將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體育課內容以恢復體能為主,多進行一些強度較低的項目,取消足球、籃球、排球這些較激烈、易集中的活動,采取單列慢跑、拉伸運動、俯臥深蹲等相對較輕松的鍛煉方式,讓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體育運動。2.為了確保順利開課,避免學生大量聚集,固定上課路線,充分利用空間,錯開上課時間,保證學生間隔,做好消毒工作。3.分散體育課上課時間與場地。對于“地廣人稀”的學校,盡可能地利用學校的廣闊空間,加大班級之間的間距及學生之間的距離。對于“小場地人數多”的學校,合理安排課程時間,各班盡量錯開體育課的時間。
——安徽羅傳偉、上海呂祥文
疫情下復課后的體育課堂的主要問題有:1.體育課中運動負荷的適宜問題;2.如何在短時間內恢復學生體能;3.如何避免學生聚集;4.教師指導時如何避免師生之間的近距離接觸;5.如何評價課堂教學質量。
——山東姜建明、山西宋錦儒
應對策略:1.授課時應全員佩戴口罩;2.合理劃分運動場地,班級固定地方授課;3.因為要戴口罩上課,運動量過大會導致呼吸不暢,教學時注重技術動作學習和示范;4.及時了解學生動向,針對缺課學生,體育教師及時聯系其班主任;5.分組練習時增加小組數量,減少小組人數。
——山西柴澤森、新疆葉小蘭
問題1.戴口罩問題。策略:避免摘口罩,進行運動強度小的運動,少用嘴巴呼氣,少說話。問題2.場地問題。策略:根據要求測量已有場地能開展幾個班的教學,就允許幾個班一起上課,但要保持好安全距離,最好貼上位置點,以易于管理。問題3.項目選擇問題。策略:可選擇個人鍛煉項目,可以鼓勵學生自帶器材,但要注意運動強度的控制。問題4.滲透健康教育問題。策略:通過此次疫情強化學生的健康意識,促進體育健康行為素養的培育。
——山東姜洪秀
線上線下教學的銜接問題。策略:1.調整學生狀態。學生為了緩解開學后的各種不適應,要提前做適當調整。一是調整作息時間,二是調整好學習狀態,三是調整好身體狀態。這需要家校攜手,共同幫助學生恢復到最好的狀態。2.銜接優化教學。為了讓學生從線上學習平穩過渡到在校學習,教師要做好線上教學與正式開學后課程的銜接,做到統籌兼顧。一是整合教材,二是了解學情,三是分層教學,四是線上線下教學融合。
安全問題。策略:1.課時配置。減少同時段上課班級,增大場地人均面積。2.隊列調整。學校樓道較寬,所有課前集合均為兩路縱隊,錯時站隊,盡量減少等待時間,站好后立即帶隊行進。3.器材消毒。所有器材進行統一擦拭與消毒,課后將所用到的器材羅列到指定位置后,進行消毒、晾干、收納。做到“有用過,必消毒”,防患于未然。
學生身體素質下降問題。策略:多進行一些強度較低的體育項目練習,讓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運動。在教學內容設置上,以身體素質練習為主,避免開展直接對抗性的體育活動,主要采取能獨立完成的練習方式,并把握好強度,達到微出汗即可。
——安徽楊樂樂、陜西侯華
防護問題是當下體育課堂中的重點工作之一,主要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上課時要注意間隔距離,聚集式的小游戲環節要省略,主要做活動范圍較小的恢復性體能練習,強調注意衛生。長時間居家鍛煉,學生體能或多或少會下降,應循序漸進地逐漸恢復學生體能,開學初應對學生體能進行一次摸底,測試時注意間隔,注意方式方法,根據具體情況制訂合理的鍛煉方案。
——山東于華云、山西張文秀
問題:1.運動強度、運動量如何掌握。2.疫情防控階段如何開展個人項目。3.如何掌握低年級學生容易聚集的問題。
策略:1.選擇稍低強度、不易出汗的項目,如武術里的基本功(各種步法、手法、站樁等)。2.可以開展一些個人體育項目,如空竹、毽子、功夫扇等傳統體育項目。3.保持一定間距進行游戲活動。
——浙江黎姣 甘肅張永璟
問題:1.長期居家導致學生體能下降。2.有史以來最長寒假導致學生課堂意識和行為習慣變差。3.疫情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陰影等。
策略:1.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通過小負荷的游戲和活動使學生機體逐漸適應練習強度。對于體能差距變大,體育課上應該按體能進行分組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安排不同的任務和強度。2.教師應有意識地去引導和強化學生的課堂意識及行為習慣。3.通過組織趣味性的游戲,利用體育鍛煉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積極利用課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通過抗疫先進事跡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的教育,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
——湖北陳常悅、山東叢培剛
問題:1.學生紀律渙散。2.易聚集,間隔距離不足。
策略:1.利用“返校復學引導課”,提出上課的具體要求,對學生在寒假及線上學習期間的鍛煉情況進行調查了解。2.列隊時,強調前后左右距離。
——安徽李厚余、遼寧宋繼偉
策略:1.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與工作方案。2.盡量減少學生間的接觸。3.精心組織教學內容,運動強度應循序漸進。4.師生佩戴口罩,加強體育健康與衛生知識教育,生生間保持防疫要求的距離。5.在教師規定時間內分散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在指定區域完成教學任務。6.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湖北熊昌軍、貴州劉以攀
話題小結:問題1:學生對課堂常規有松懈,對體育課堂教學需要適應過程。應對策略:加強教育教學管理,盡快讓學生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問題2:疫情期間學生體能下降。應對策略: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增加運動量,注意觀察學生的狀態,及時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防止運動過度,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問題3:要求戴口罩上課,不利于呼吸,對運動有影響。應對策略:集中聽講、間距1.5m左右時需戴口罩,其他練習,間距在1.5m以上可不戴口罩練習。問題4:疫情防控要求防止扎堆聚集。應對策略:練習時要拉大間距,雙人近距離接觸的面對面合作、對抗練習要取消,減少聚集性的合作學習,練習形式上以獨立學練為主;采用全時段錯時排課,充分利用學校運動場地;規定時間,指定區域,分組練習,以小組為單位,散點學習。問題5:注意運動前后的個人衛生。應對策略:讓學生知道“新冠肺炎”的傳染方式,加強健康教育,運動前用洗手液洗手;器材堅持定期定時消毒殺菌。問題6:運動量需要控制,運動后學生要保暖,不能造成學生感冒等情況,否則要居家隔離。應對策略:運動量適宜,運動后學生要及時保暖,防止感冒。
——江蘇張建
話題二:疫情下復課后的體育課堂教學內容應如何選擇,有哪些注意事項?
1.教學中盡量安排獨立完成的內容,減少師生及生生之間的接觸。2.教學中應根據學生自身實際情況量身定做練習內容與方法,做好教學反思。3.課堂教學盡量以針對性的方法和手段為主,教會學生鍛煉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練習內容。
——甘肅達世榮
疫情防控期間,雨天、空氣質量不好的情況下體育教師要加強室內理論課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江蘇張小瑜
教學內容可以選擇跳繩、“隔網”球類、韻律操、健美操、武術操、柔韌性拉伸、乒乓球、踢毽子等。也可以選擇師生或者生生的比賽項目,如腰腹肌力量練習的時候比時間長短。但活動中做到間隔距離大于1.5m,器械體操要盡量避開,運動量不用太大,避免使用公用器材等。
——山東宋曉露、上海王彩云
體育教師要根據場地實際和疫情防控要求,盡量安排可獨立完成和非對抗類的練習,可以選擇健身走、走跑結合、慢跑、跳繩、武術、廣播操、健身操、健身舞蹈等形式的恢復性體能練習項目,采取小規模、分區域、分時、分批、分散、分項等方式,保持學生間1.5m以上的距離。
注意事項:要教給學生科學的鍛煉方法,組織學生認真做好練習前的準備活動和練習后的放松整理活動。練習中要合理把握運動強度,保證運動量適度、循序漸進,切忌運動過量、過猛,運動以達到輕微出汗即可,避免讓學生大汗淋漓。
——遼寧馬紅、安徽李厚余
教學內容應根據學生的體能,循序漸進安排內容,不能進行大運動量的體育活動。課堂上做到“微微笑”“微出汗”即可。如,根據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柔韌性、靈敏性、協調性內容。如“套餐搭配”:節奏腿部練習+坐姿舉腿+拉伸動作,連續做2~3組,微出汗即可。
注意事項:1.運動量適宜,忌長跑。2.循序漸進安排內容,不能憑感覺上課,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內容。
——廣東宋華娟、浙江汪澤沛
注意事項:1.減少對抗。避免開展直接對抗性體育活動,多安排能獨立完成的練習內容。2.豐富教學形式。小學教學要以趣味性為主,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健康教育知識融入課堂,培養學生運動興趣、體育品德和防控意識。3.保持衛生。體育設備、教具等每天要進行始末消毒,要求人人勤洗手,適量飲水補充,課外鍛煉適中。4.設置多元化教學形式。劃分班級區域,應盡量避免聚集,不組織班與班的體育競賽活動。在課堂體育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分組,劃定鍛煉區域。5.營造鍛煉氛圍。在學校范圍內號召同事、學生以及工作人員錯峰參與鍛煉,避免聚集性鍛煉。
——安徽羅傳偉、江蘇樊思嫻
內容選擇:1.熱身活動可以廣播操和徒手操為主,運用學過的練習方法進行體能恢復。2.基本部分可采用練習一些運動量小、動作柔和的項目,增強學生體能的練習或者強度小的球性練習要多一些,如球類的技術練習;減少激烈運動或對抗性項目,減少易聚集性項目。3.結束部分做好放松和心理疏導,可結合舒緩音樂做放松活動等。
注意事項:1.課前準備。課前做好場地準備,體育器材充分消毒;體育教師到教室引導學生按照疫情防控指定路線到上課場地,規定班級上課路線、場地,減少交叉感染。2.區域劃分。對各班上課地點進行劃分,避免學生聚集,確保學生間至少1.5m的距離。3.科學分組。將學生分組劃定練習區域,教師在各區域的中間位置示范指導。4.教學內容。根據學生體質狀況,采取低強度、動靜搭配、循序漸進、以身體素質練習為主、避免開展直接對抗性的體育活動,主要采取能獨立完成的練習方式。5.把握強度。微出汗即可,避免大汗淋漓,預防感冒發熱。6.課后衛生。教師課后及時洗手,下班后消毒器材,降低衛生安全風險。7.心理引導。注意對學生的心理教育,使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8.避免枯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
——青海童有超
疫情下復課期間體育組織形式不宜豐富多樣、頻繁變換隊伍,一般采用4列橫隊、6列橫隊,或散點隊形,學生間保持1.5m的距離。教學方法(方式)上一般采用教師領做、學生跟做,盡量避免合作探究。
——廣東黃寧波
疫情下的體育課與以往的最大不同點是運動形式方式發生了變化。復課后,教師要注意保持一定距離運動,不可以多人一起“親密”練習,器材選擇上要做到衛生干凈。因此,根據特殊時期的情況,筆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選擇室內體育知識的深入學習;2.開展形體舞蹈的練習,樹立學生的自信心;3.以小游戲形式豐富教學內容,做到動靜結合,有柔韌素質練習,也有力量素質練習,保證學生在享受體育課樂趣的同時,又能增強體質健康。
——廣東宋華娟
1.返校后盡量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體能訓練,畢業班的學生要盡快過渡到中考體育項目的鍛煉;2.教師要盡量關注學生的身體狀況和心理變化,發現問題盡早干預;3.錯峰上課,最大可能地避免交叉感染。
——廣東陳列旭
實施建議:1.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調整教學內容,主次分明;2.因人而異,分層分類教學;3.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應以體操隊形為主要組織形式,抓主放次;4.把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的健康教育知識融入課堂,培養學生運動興趣、體育品德和防控意識,以及增強體育與健康的意識;5.增加課外體育鍛煉形式,教學要以趣味性為主,盡量采用獨立完成、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貴在創新;6.體育教師上課時注意觀察學生狀態,及時發現問題,問題嚴重時要及時送學生就醫,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健康小組長,當同組學生不舒服時要及時報告給教師,防患于未然。
——山東宋曉露、山西陳世婧
1.疫情期間上課需要戴口罩,說話隔音,影響教師用哨,學生離得遠了不好組織。建議最好室內講解完要點后再進行室外練習。2.疫情期間學生活動范圍小了,興趣低了,課堂枯燥了,因此要注重調節學生的情緒。建議每堂課都能結合音樂,調節學生情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山東姜洪良
差異:1.教學形式上,從小組合作學習、集體聚集練習轉變為以個人為主的個人定點、保持一定距離的練習;課上減少集聚講解,增加分散散點講解。2.教學方法上,由之前比賽法、游戲法等全面的教學方法轉變為重復練習法、循環練習法等盡可能減少人員流動的教學方法。建議采用分組教學,避免集中組織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教師以示范、模仿教學為主,減少語言及肢體接觸,學生練習次數適當增加,減少互動性的教學。建議教師疫情下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以更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形式和方法。
——江蘇林通、山西閻璐璐
復課后要根據考試項目區別對待,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中長跑耐力項目,采取的方式是增加組次,減少每組學生數量,讓學生錯時起跑。練習時可以讓學生稍微把口罩往下拉一點兒,或者摘下口罩,摘下口罩時必須拉大同伴距離,練習結束后要及時戴好口罩。
——陜西高飛
教學組織形式:較疫情前,練習的隊形可以少一些。教學方法:較疫情前,分解教學的方法可以多一些。實施建議:1.強調課堂紀律;2.少用分散活動的練習形式;3.放緩上課節奏;4.根據疫情,采用一些靈活的練習隊形。
——安徽李厚余、浙江隋鳳龍
話題小結:復課前后體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與方法的差異:1.組織形式的差異。由集體練習向復課后的個體練習轉變。2.運動負荷預計的差異。降低學生的運動量,采用循序漸進原則。3.組織練習時的差異。保持學生間適合的距離,避免身體接觸的差異,少采用合作、探究形式學習。4.課堂評價形式的差異。個人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減少小組間互評。5.放松方式的差異。以個人放松為主。
具體的實施建議。教師層面:1.根據需要開展分層分類體育教學。2.適當調整教學內容。3.增加課外鍛煉形式。4.教學要以趣味性內容為主,盡量采用獨立完成、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5.把有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健康教育知識融入課堂,培養學生運動興趣、體育品德和防控意識。6.復課后應以分散隊形為主要形式列隊。7.體育教師上課時應注意觀察學生狀態,及時發現問題。8.提出明確的課堂要求。新要求,新事項,保證課堂教學安全順利地進行。
——江蘇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