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萍


一、案例背景
在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第1課時)教學時,筆者經過認真思考,設計了一堂課,基本操作流程如下:1.情景導入(提問,激發興趣);2.學生(校籃球隊隊員)示范;3.教師示范;4.走三步練習,第三步雙腳騰空后同時落地;5.在第一步落點旁邊擺放一張小墊子,加大第一步的練習;6.拿固定球練習,小組長拿球站在一邊,學生跨出第一步的同時拿球;7.助跑一步拿固定球練習;8.運一次球模仿上籃練習;9.運多次球模仿上籃練習。
筆者覺得整堂課的設計流暢且合理,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出現了很多問題,特別是女生在練習時根本沒有按照筆者的要求去做,動作五花八門、花樣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拿球的一剎那,球是拿住了,腳卻忘記跨了,導致拿球和跨步沒有同時進行;記住了腳步的跨越,可球又忘記拿了;甚至有的學生跑了四五步之后,隨手把球一扔,就算完成練習了,真的是令人哭笑不得。下課后,筆者特意找了幾個在課堂中出現過類似問題的女學生,問她們對于這節課的看法。“老師,我們對籃球不感興趣。”“那你們喜歡什么?”“玩!”一個簡單的“玩”字讓筆者陷入沉思:我們是農村中學,男生對籃球的興趣相對強烈一點兒,但大多數女生對籃球的認知基本是聊勝于無,她們最多只是在課堂上才會接觸一下籃球,更不要說平時去打籃球了。她們對當天學習的內容沒有一點兒興趣,而且還是她們認為非常復雜的動作,沒有學習興趣何來學習動力,所以她們都只是在應付。筆者想了很久,既然她們喜歡“玩”,為何不從“玩”入手,將技術動作與“玩”結合起來,說不定會有不錯的效果。于是,筆者順著這個思路重新設計、備課,然后第二天在同年級的其他班級再上,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主動參與性較高,大多數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動作。
二、案例描述
教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個字——玩!”
學生:“老師今天大發善心了。”“老師今天怎么了?”
聽到“玩”字,學生們議論紛紛,開始雖然有些摸不著頭腦,但轉眼便都喜形于色了。
教師:“雖然是玩,但可不是隨便玩,而是有規則、有方法地玩,看到那邊的氣球了嗎(筆者指向布置好的場地,圖1)?今天老師要看看誰能按照我的方法把氣球打得最高。”
學生:“就這么簡單?”
教師:“對!就這么簡單,你們行嗎?”
學生:“行!肯定行!”
看著他們開心、興奮、躍躍欲試的樣子,我暗自歡喜:這節課有戲!而后我講解了“玩”的方法和規則并按照步驟逐步操作。
第一步(圖2):徒手練習,左腳在前,右腳跨一步的同時數“1”,左腳跨一步的同時“數”2,依此順序跨步、數數,數“6”的同時左腳單腳起跳,右手屈肘于肩上,然后展臂擊打氣球,看誰把氣球打得最高(圖6)。
第二步(圖3):徒手練習,左腳在前,右腳跨一步的同時數“1”,左腳跨一步的同時數“2”,依此順序跨步、數數,數“5”的同時右腳跨躍一大步,然后左腳跨躍一小步,數“6”的同時左腳單腳起跳,右手屈肘于肩上,然后展臂擊打氣球,看誰把氣球打得最高。
圖2~圖5 教學步驟示意圖
圖6 徒手6步練習? ? ?圖7 運球6步練習
第三步(圖3):徒手練習,左腳在前,右腳跨一步的同時數“1”,左腳跨一步的同時數“2”,依此順序跨步、數數,數“5”的同時右腳跨躍一大步,雙手胸前擊掌,左腳跨躍一小步單腳起跳的同時數“6”,右手屈肘于肩上,向后屈腕,肘內收,前臂與地面接近垂直,目視目標(氣球),展臂擊打氣球,看誰把氣球打得最高(圖6)。
第四步(圖5):持球練習,左腳在前,右腳跨一步的同時數“1”,并運球1次,左腳跨一步的同時數“2”,同樣運球1次,依此跨步、數數,數到“5”時,右腳跨躍一大步的同時雙手抱住籃球,左腳跨躍一小步時數“6”,同時屈肘持球于肩上, 向后屈腕,肘內收,前臂與地面接近垂直,左手扶球的左側,左腳單腳起跳,目視目標(氣球),展臂用手上的籃球擊打氣球,看誰把氣球打得最高(圖7)。
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如有的同學是左撇子,在練習時,我也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和指導。
經過以上由易到難且充滿趣味性的練習之后,學生們對于動作掌握的熟練程度都有所提高。于是我在課的最后設置了比一比、賽一賽的游戲環節,把整堂課的氣氛推向了高潮。比賽結束后,我把氣球當作獎勵發給了每一名學生,因為在我看來,他們都是勝利者。看著他們開心、自信的笑容,我問他們:“今天大家玩得開心嗎?”“開心!”“今天在‘玩中,你們學到了什么?”“老師,這好像是籃球里面的三步上籃。”“對!今天我們就是在‘玩中學習了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這一動作,你們覺得自己學得怎么樣?”我聽見有幾個女生在悄悄地說:“這就是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啊,其實蠻好玩的,很簡單嘛!”我很欣慰。
三、案例反思
1.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有了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進入課堂,從而讓教師的教學更貼近每一個學生。案例中,筆者通過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巧妙地將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技術動作融入“玩”里面,讓學生在“玩”中學,成功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以“生”為本,認真考量,找到最有效、最適合學生的方法。好的方法不僅會引起學生的關注,也會得到班中學生的積極響應,讓每個人都能有所思考,有所心動,有所行動,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這樣能提高課堂教學結構中每一個環節的教育功能,使各環節之間相互滲透、整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教師應以自己的教學活動和學生學習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行為、決策進行審視和分析,善于捕捉動態課堂中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細節,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可以提前預設一些在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做到有的放矢,及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4.體育教學是為了教會學生找到有效、合理的方法去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真正實現“會練了有方法,練會了有技能,快樂了有興趣”。只有我們在教學中真正搞清楚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育”什么的概念,課堂教學才會具有針對性,才會給學生運動習慣的養成播下良好的“種子”。筆者通過“玩”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對籃球的興趣,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正如心理學家所說: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產生無休止地追求成功的意愿和力量。
校對有感:吳老師用行動踐行了“會練了有方法,練會了有技能,快樂了有興趣”的教學思想。本篇案例背景較冗長,如果將開頭課的基本操作九步流程刪除也不影響整體案例的構思。一、案例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