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川
說學教育是一個教育主張,也是一種教育思想。它主張用“說學”的方式學習,“說學”即表達和對話,完成一次表達和對話,會引發學生表達、思維、合作三大素養的聯動。說學教育源于“231高效教學模式”,把“說學”貫穿在兩個模塊(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三種策略(學、講、練)、一個目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全過程中,以培養學生表達與思維素養為改革著力點,建構一種“說學”的全新學習方式。
“說學教育”的理論體系
說學教育的基礎理論是自主、合作、探究,這是國家第八輪課程改革提出的新學習方式。國家課程標準從“雙基”到“四基”再到“核心素養”,聽說讀寫一直是教育教學的重點。說學教育把“說”作為一個核心點,統籌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形成“說學”學習方式,是基于傳統、現代和國家標準的研究成果。
說學教育有“說學五理念”。一是先學后教,要求課堂教學建立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二是學生主體,要求學習和課堂教學中學生為主體。三是合作學習,要求學生組成對子或小組進行習慣性合作學習。四是說學藝術,把“說學”上升為一門藝術,不斷研究豐富其內涵和形式。五是學以致用,要求及時安排拓展應用。
說學教育有“說學三原則”。第一是“多說少寫,以說代寫”。第二是“說中有思,以說啟思”。第三是“多種說學,說寫結合”。“說學三原則”描述了說學樣態,解釋了學思內涵,界定了說寫關系。
說學教育有“說學三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熟讀成誦;第二重境界是積少成多;第三重境界是融會貫通。“說學三境界”體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哲學思想,第一重境界是對一個知識點進行量的積累,第二重境界是由點及面進行量的積累,第三重境界是量變到質變,徹底理解。
說學教育有“說學五形式”。其一是一個人說學,屬自主學習。其二是兩個人說學,以督促、檢查為主要目的。其三是小組內說學,用交叉性、復雜性知識進行檢查、測評、討論,主陣地是早讀和課堂。其四是自由式說學,全班學生自由參與,全面融合匯報、交流、補充、質疑、思辨、指導。其五是微社團說學,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自發組成微社團,利用節假日或業余時間說學。
說學教育提出了“說學N法”。說學教育研究者提出說學藝術概念,認為“說學”有學、讀、仿、練、講、述、說、解、導、談、告、訴、評、議、論、思、辯、勸、責、介、背、寫等N種方法,具有廣闊的研究和創新空間。
“說學教育”的操作方法
說學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環形結構,預習、課堂學習、復習是其三個組成要素。預習是課前學生的自主行為,既是過程,也是習慣,更是能力;課堂學習以“五環節四動作”為模式,每節課由“導入、檢查、導學、拓展、小結”五個環節組成,每一次學習活動由“對學(自學)、匯報、質疑、指導”四個規定動作構成。“五環節四動作”使說學課堂既有張力又有深度。
說學教育的落實路徑。首先,說學課程應說學教育而生。學校系統開發了說學課程,包括演講、朗誦、辯論、閱講、新聞五門課。說學課程充分體現說學特征,貫徹自主合作學習理念,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
其次,說學評價是說學教育帶來的一種新型評價方式。“說學”是從大量書面作業走向說學方式,評價也必然從單一筆試走向筆試與口試相結合。說學評價確立了“1+n評價方式”:1是筆試,n是口試。每門學科根據具體情況和學科素養要求,設立固定的長期的口試項目。
說學教育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求高度契合,符合國家人才和未來社會人才培養的需要。說學教育是一個發展的學說,為保障深度學習,說學教育提出“說學+”思想,說學語文、說學數學、說學英語、說學+文學欣賞、說學+數學思想等應運而生,為說學教育未來研究打開了廣闊空間。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金鳳區第三小學教育集團)
責任編輯: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