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眾的不良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和行為方式是各種環境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讓公眾參與環保,在公眾中倡導一種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營造一種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對環保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完善的機制是確保公眾參與環保管理決策的關鍵依據。但是在現階段我國在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機制建設方面還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眾參與效果,因此加強對公眾參與機制的全面研究和分析,促進在機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并能夠得到有效的執行,是當下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本文重要以南通市為例,探究了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機制的相關問題,旨在進一步強化公眾參與機制的有效實施,為提升環境保護力度,建設生態文明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關鍵詞: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機制;探索
中圖分類號:X-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12-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12.099
Explora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i Dandan
(Nan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Center,Nantong Jiangsu 226000,China)
Absrtact:The bad lifestyle,consumption and behavior of the public are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va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Therefore,it is irreplaceable for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vocate a healthy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way of life and consumption among the public,and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The perfect mechanism is the key basis to ensur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However,at this stage,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not perfect,which affects the effec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Therefore,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promote the scientificity and rationality of the mechanism,and can be effectively implemented.Taking Nantong C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evant issue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iming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and provide soli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build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Exploration
“互聯網+”時代,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并積極運用多元化的新媒體手段為環保事業建言發聲。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監督,既是公民實現參與環保權利的過程,更是對政府部門的監督,有助于環保部門更好作為。生態環境部在推動公眾參與方面出臺了《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管理辦法》《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關于推進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指導意見》《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等,都對公眾參與做出了明確規定,明確了公眾參與的方式、監督舉報、保障措施等,為公眾參與環保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但是當前我國在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機制建設上還不健全,很多措施不能在實踐中得到有效執行,嚴重影響了公眾參與的有效性。
1 公眾參與機制建設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生態文明的建設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需要政府和公眾的聯動合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主要方式是參與環境保護決策和管理,并對政府的環保行為進行評價和監督。科學有效的公眾參與可以保障政府對環境保護決策的合理性,并能夠監督政府充分發揮自身的環保職能。[1]公眾參與機制的有效建設和完善,能夠進一步確保公眾參與的合法性和規范性,保障公民的民主權利。此外,公眾是環境保護的直接受益者,他們的積極參與,公眾參與環境保護,能夠進一步提升公眾對環保決策的認同和支持,從而減少決策實施和執行的阻力,并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
2 當前公眾參與存在的問題
公眾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相關的環境信息,才能夠為有效地參與提供保障和依據,才可以對環境污染狀態進行全民科學的分析和判斷,并為依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提供真實的數據依據。同時,保障公眾的環境信息的知情權,也可以促進公眾對政府環保行為的有效監督,防止出現決策失誤。但是在實際的參與過程中,環境信息公開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1)信息內容專業性太強,很多信息環境信息是以檢測數據方式呈現的,具有較高的專業性,普通公眾根本看不懂,也不能全面理解,導致參與熱情降低。(2)信息滯后性。環境信息發布比較滯后,環境污染事件發生了一段時間公眾才知道,久而久之,公眾對信息公開失去耐心。(3)信息公開選擇性。在相關的法律制度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強制公開的范圍較小,限制了公眾的知情需求和監督權利。
3 多渠道加大公眾參與力度
政府和企業在環境保護中的局限性,使得公眾參與顯得尤為重要。環境違法行為時有發生,鼓勵群眾發現線索積極舉報,切實從源頭做好環境監管,依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因此要重視公眾的力量,為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探索更加全面的途徑和策略。
3.1 加強環境宣傳教育
現階段,還有部分公眾對環境保護參與意識不強,或者是因為認為這是政府的事情和自己無關。針對這種情況,更需要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和教育工作,提升人們的環保參與意識,并讓公眾意識到自身在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5]
重大節日或者重大活動,往往社會關注度比較高,進行環保宣傳的效果也會更好。一是結合“6.5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生物多樣性保護日、全國海洋宣傳日等主動策劃相關活動,力求形成聲勢。二是每年“6.5世界環境日”新聞發布會上,均發布上年度的環境質量公報及南通市環境執法十大典型案例。三是將 “6.5世界環境日”與“走幫服”相結合,在開發區竹行街道星怡社區開展“實施精準治污,建設生態家園”活動,引導公眾一起來關注環保問題。四是組織公眾參觀環保科普知識展板,發放《南通市民綠色生活讀本》《一部“長牙齒”的法律》《低碳生活》《PM2.5成因與應對》等宣傳手冊,進一步引導公眾學習環保法律、提高環保意識、積極參與環境保護。
近年來,南通市大力開展了“263”專項行動、“三河三行業”整治行動、污染防治攻堅行動、生態河湖3年行動等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建設,積極建設美麗的生態家園。在這些專項行動過程中,南通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始終堅持群眾參與原則,積極動員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和參與生態環境整治工作,注重發揮廣大群眾監督作用。在發現問題、整改整治、跟蹤檢查、工程建設等各個環節、各個方面擴大群眾的參與度,讓廣大群眾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督查員,又是生態文明教育的宣傳員。
3.2 加大環境信息公開
確保信息公開透明化,保障公眾的知情權,進一步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建設的重要保障。搭建完善的信息發布平臺,為公眾合法獲取環境信息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渠道和路徑。政府以及企業要及時發布相關環境信息,明確責任人。(1)針對相關的環境信息要在第一時間向公眾進行發布。(2)針對不向公眾公開信息的行為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并予以一定的處罰,從法律上保障信息公開的有效執行。[6](3)對公開的信息內容進行明確規定,要簡單易懂,要讓公眾看懂并理解。召開聽證會等,積極采納公眾的意見和建議。(4)采用多種參與形式,可以設置相關的參與活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讓公眾近距離參觀和了解環境保護政策的執行情況。
南通自2012年以來一直開展“公眾看環保”活動,主要包括參觀環保科普基地、污水處理廠、自來水廠、空氣自動監測站、垃圾發電廠、綠色企業、生態細胞工程等,讓公眾親身體驗生態南通建設的成效,感受“污染容易治理難”及“保護環境,重在參與、貴在行動”的道理。2017年5月,原環境保護部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關于推進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等四類設施定期向公眾開放,開放工作常態化、形式多樣化,以此為抓手切實推動公眾參與,讓公眾真正參與環保、了解環保。目前,南通有9家單位列入開放名單,我們將“公眾看生態”與“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兩個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市縣聯動,努力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環保的良好輿論氛圍。全面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環保的良好輿論氛圍,最大限度上保障群眾的環境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增進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理解與支持,激發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有利于政府部門更有效地監督企業。
為保證活動有序開展,南通采取前期宣傳(企業、生態園概況)、召集參觀志愿者(線上、線下報名)、實地參觀的模式開展“公眾看生態”活動,主要通過參觀環保科普基地、污水處理廠、自來水廠、空氣自動監測站、垃圾發電廠、綠色企業、生態細胞工程等,讓公眾親身體驗生態南通建設的成效,感受“污染容易治理難”及“保護環境,重在參與、貴在行動”的道理。
2020年年初,為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南通市四類環保設施開放單位暫停對外開放,但為了持續推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南通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采取了線上“云參觀”形式,將設施運行與開放、宣傳教育與科學普及、環保課堂與在線參觀相結合,挑選了海安天楹、通州森藍兩家單位,通過撰寫圖文資料、拍攝制作參觀小視頻,模擬現場參觀的實際情景,通過微博、微信開展宣傳,讓公眾看到各類環保設施運轉的情況,真正地參與生態環境“云監督”和“云教育”。
3.3 健全環保監督機制
(1)健全公眾參與監督機制。為引導公眾參與、推動、監督環境保護工作,共推環境質量改善,共守美好綠色家園,南通除了開展“公眾看生態”等一系列活動,發揮好52名環境守護者 “五個角色”的作用,還積極支持環保組織成立并開展活動,為公眾參與提供平臺。如南通市環保公益聯合會是由24個民間環保組織自發形成的公益性環保聯合體,自成立以來,除組織公眾看環保、治污設施操作工培訓、社區及學校主題活動等,還主動參與到聯動執法工作中,拍攝制作的環境違法警示錄專題片《捍衛生態紅線》榮獲第十三屆全國法制動漫微電影征集展播活動宣傳片類三等獎,組織企業負責人旁聽法院環境違法案件庭審,承擔了“市區大氣污染防治成果及績效”調查課題等。
(2)健全環保志愿服務機制。環保志愿者,是生態文明教育的生力軍。南通市宣教中心注重吸引更多的環保志愿者加入進來,每年暑假組織大學生環保志愿者深入開展宣教活動,巡回宣傳,開展調研,用圖片、櫥窗、演講、文藝演出等形式宣傳先進的生態文明理念。
(3)健全環保輿論監督機制。建立輿情辦理快速反應機制,2018年以來,我市“263”辦在《南通日報》開設“曝光臺”“回音壁”“致歉欄”等欄目,使公眾輿論監督更為系統化、制度化,壓實企業治污主體責任。在此基礎上,出臺了《南通市環境違法失信行為公眾監督管理辦法(試行)》等相關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公眾輿論監督的范圍、辦理流程以及后續跟蹤監督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在全國率先構建了環保輿論監督系統。
4 結語
在市場經濟發展背景下,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越來越強,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機制的建設是當前政府環保部門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公眾參與環境保護,能夠為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獻計獻策,也可以保障政府部門的環保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并對政府的職能發揮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要對公眾參與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對現階段公眾參與機制的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從而制定針對性的改善方案,促進公眾參與機制的有效性和科學性,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和群眾基礎。
參考文獻
[1]成瑜,楊翠翠.環境政策制定中公眾參與機制存在的問題和完善路徑[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6):289-291.
[2]邱晨.公眾參與水環境保護機制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9.
[3]王雯睿.新時代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9.
[4]鄔琪媚.我國環境行政決策公眾參與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9.
[5]王小青.基于公眾參與視角的大氣污染治理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8(12):46-47.
[6]王宏.我國環境行政公眾參與權的規范完善[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8.
[7]魏翠力.環境決策中公眾參與機制研究[D].秦皇島:燕山大學,2016.
[8]李永勝.水污染防治中公眾參與問題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
收稿日期:2020-10-05
作者簡介:施丹丹(1994-),女,漢族,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