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淇祥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為了促進企業的經營發展,需要加強企業的管理,同時也需要采取先進而良好的經營模式。因此,生態化管理方式已經成為中小企業改革轉型的必要發展策略,能夠保證中小企業穩定快速發展,從而建立完善優秀企業文化根基。本文主要論述了企業如何利用生態管理模式來服務市場化經營,并對相關的策略展開了探究與分析。
關鍵詞:生態管理;企業經營;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12-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12.112
On th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enterprise operation
Li Qixiang
(Yunfu City Pollutant Discharge Total Control Center,Yunfu Guangdong 527300,China)
Abstract:At present,China's economy is in the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and adopt advanced and good business models.Therefore, ecological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necessary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which can ensure the st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o a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foundation of excellent enterprise culture.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use the ecological management model to serve the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and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Key words:Ecological management;Business management;Strategy analysis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生態化的管理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影響。公司生產經營和市場環境、生態保護、產業政策等自然和社會環境銜接不當,可能對公司產生致命性的打擊。因此,我們就需要充分的了解企業經營發展的內外環境,綜合分析企業發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切實從企業生態經濟管理運行的角度入手,增強企業的管理效率,提高企業的管理質量,全面推動企業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1 企業經營強化節能環保綠色生產管理的原因
隨著當前全球對于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全球的綠色革命與綠色生產興起,通過生態經濟管理能夠有效轉變當前管理方式,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同時又能夠節省企業的生產成本。在傳統的管理方式中,中小企業管理往往只注重生產經營環節,對企業環保管理考慮欠周。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如今企業管理的環境因素也影響企業發展,中小型企業如果不能夠順應社會的發展,根據外部環境轉變經營策略,就很有可能導致企業的生產發展不能夠適應環境而破產[1]。在當前環境下,作為企業運營必須尊重消費者的權益以及社會的長遠發展利益,升級企業經營理念,在關注企業個體利益以外,還需要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反過來再提升企業長遠效益。改良服務和產品方案,提供同時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兼顧的服務,生產與生態環境和諧的產品,盡可能地減少資源的浪費,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這樣的經營模式才能夠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2]。
在當前綠色革命的推動下,根據相關的生產資料顯示近些年綠色和低能耗產品正在以較高的速度增長刷新了人們對于綠色革命的認知。綠色消費逐漸成為人們思想觀念中的重要內容,企業推動綠色化的生產觀念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途徑,因此,隨著當前消費者綠色消費觀念不斷增強,國家不斷提高生產和服務的環保標準和生態保護要求。作為企業需要推進生產經營綠色化,在進行生態經濟管理的過程中通過節能生產和綠色生產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此外,當前國際化進程中綠色貿易壁壘不斷加強,為了應對綠色貿易壁壘,提升企業生態化管理水平,有助于扭轉貿易逆差,減少我國對外貿易劣勢。通過構建生態經濟管理體系,提高產品標準,迎合企業生產出口的需要,從而打開國際市場,推動企業的國際化生產,例如圖1的品牌生態管理系統的體系[3]。
2 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生態管理策略
2.1 完善生態文化創新機制
企業創新需要文化推動,建設生態化企業是進行生態化的管理的關鍵,這種文化需要與企業文化體系相關聯,有助于不斷完善企業原有的文化體系。創新生態文化是公司發展的命脈,雖然不是一種具體的管理方法,但是對于公司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影響。生態文化作為公司管理的理念,雖然不是具體的生產活動和產品服務,但對于生產過程具有重要的影響,對于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例如四川沱牌集團是中國當代大型白酒制造廠商之一,為了保持公司的生態發展優勢,完善公司的創新機制,堅持將社會效益擺放在重要位置,在生產過程中完善污水處理,建設完善的污水處理工程,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4]。
2.2 建立生態型生產技術的創新機制
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在生產效率的提高的同時,要堅持生態環境友好型的生產管理,不斷創新綠色生產機制,提升綠色生產技術,盡可能地降低污染環境,提倡清潔生產。其中的關鍵是從產品設計到產品銷售,采用清潔化的生產過程,在進行廢物處理的各個環節,也需要堅持從生態化的角度出發,堅持自然資源與能源使用效益最大化,盡可能地減少對于人與環境的危害。目前我國建立了一些循環工業基地,在基地內配套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除了提升資源附加值,還實現了廢品資源化再利用,在生產和轉運過程中注重提升環保管理水平,采用先進的治污技術,顯著降低工業基地污染物排放量,實現經濟效益、環保效益和生態效益共同提升。
2.3 建設經營創新機制
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要兼顧消費者、區域生態環境、周邊群眾和地方政府的角度深入思考,企業個體利益、社會利益要同時納入到以及營銷思考范圍之內,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減少資源浪費和對生態環境的污染,維護生態和社會的長期效益。創新經營方式,例如工業企業進園區生產經營,實施集中供熱,廢水集中處理,污染天氣過程實現統一管控,有助于降低經營成本,也能減少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2.4 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管理組織
要健全生態環境管理組織,首先需要強化企業生態隊伍建設,從而適應企業發展與生態經濟的需要。企業需要建立環保部門以及相關的部門小組,例如環保節能部等相關部門通過集體化決策的方式,建立完善該部門的權責任務和工作安排。相對于企業面臨的環境問題以及政治問題,同時生態管理上的問題都由環保部門與企業工作人員共同商討,共同處理。為了加強企業管理效率的提高,需要將環保體系與生產體系融合與合作。把控好企業內部管理部門,將環保工作人員在每個車間都有所安排負責車間的環保工作,同時還需要有效地處理車間的環保經濟的氛圍,不斷地提高公司員工的環保意識。此外,環保產業發展迅速,中小型企業或企業集群可通過建立與第三方環保機構合作機制,購買環保管家服務,緩解企業人員不足和環保管理水平低下的困難。
2.5 加強生態經濟管理制度
企業內部的任何決策都需要有制度和理念的指導,我國企業在進行生態經濟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建立完善相關的理念和運行機制,保證生態管理能夠持續有效地運行。在企業進行生產經營與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切實的生產管理體系,保證生態管理體系能夠權責分明,長效運行,同時還需要明確相關的管理指標,將具體的目標落實到具體操作單位,保證各操作單位能夠達到企業的生產發展要求。企業在進行轉換運營機制時,必須要將企業的生態經濟作為重要的條件,有效結合企業生態權責,對企業內部具體的操作單位進行統一的考核與管理,促進企業生產效率和生態環境保護效果協調提升,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真正符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3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環保逐漸成了人們最為關注的內容之一,城市建設以及公共活動都需要環保思想,對于企業來說,建立生態化管理體系是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維持自身優勢,不斷提高競爭力的需要,也是維持社會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因此,企業需要堅持生態化的管理,從而滿足市場的變化,滿足當地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全面推動企業生產發展,不斷增強企業的生存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高亮.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變革與人力資源生態環境建設[J].商場現代化,2018(7):114-115.
[2]何堯軍,單勝道.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3]李飛亞.基于新經濟常態下我國企業經濟管理的探討[J].經濟師,2019,362(04):271-272.
收稿日期:20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