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超
(宣酒集團,安徽 宣城 242000)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各類工業產業的興起擴張,在推動我國社會經濟改革轉型的同時,給我國生態環境帶來了不可逆轉的影響,大氣環境污染治理問題已經成為全球國家高度關注的問題。我國人民生活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大多數人們的大氣環保意識相對薄弱,針對大氣環境的污染治理管理質量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尤其是近幾年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已經給人民的生活健康造成極大負面影響的背景下,對于大氣環境的污染治理工作,已經成為我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的重點關注內容[1~3]。
根據表1、表2數據可知,H市大氣環境主要污染物的平均濃度整體降低,市內優良天數以及優良率也在不但斷增加,H市大氣環境質量總體趨勢發展良好[4]。

表1 H市主要污染物濃度年平均值

表2 H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
2.2.1 主要污染物
H市的主要污染物見表3。

表3 H市大氣環境首要污染物統計
由表3可知,H市大氣環境主要污染物為PM10、PM2.5以及O3,PM2.5的天數占比均在44%以上,最高天數占比為50.78%,PM10的天數占比均在9%以上,而O3的天數占比均在36%以上,NO2以及CO的大氣污染物天數占比在不斷下降,甚至有天數占比為0的實踐,同時O3的污染物影響在不斷增加,已逐漸接近于PM2.5的污染天數占比[5]。
2.2.2 污染頻率
由表4可知,H市在2017~2019年期間出現的空氣污染天數共計323 d,H市的天氣污染天數在不斷下降,H市的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在2019年輕度污染天數有73 d,在2017年以及2018年嚴重污染天數為0 d。

表4 H市空氣污染頻率
2.2.3 污染時空
由圖1可知,H市空氣污染頻率高的時間主要發生在1月與12月,污染頻率相對較低實踐為4月、7月。1月以及12月在受到降水量、靜穩天氣、沙塵天氣以及擴散條件的影響,在該時間段內空氣污染次數頻發。

圖1 2019年H市空氣污染時空分布
造成H市大氣環境污染問題不斷加重的原因如下。
(1)H市的大氣污染意識薄弱,對于特定大氣環境指標的關注程度不夠,并未將PM10、PM2.5以及O3等污染物治理上升至重要議事日程,最終導致大氣環境污染治理措施未能得到全面落實[6]。
(2)H市的責任傳導工作并未有效落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開展過程中涉及到的管理主體相對較多,導致大氣污染治理責任以及治理壓力并未傳遞至下級部門以及個體經營企業中,由于H市內部門協同聯動機制的額不完善,導致在H市內并未形成齊抓共管的大氣環境治理局面[7~9]。
(3)對H市存的大氣污染問題并未實現有效整改。H市開展的大氣環境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對建筑工地以及道路揚塵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治理不徹底問題,對于工業污染極為嚴重的中小型企業并未進行有效取締控制,對于周邊鄉鎮出現的餐飲油煙污染以及垃圾焚燒問題的治理仍舊存在治理不到位的問題。
(4)由于大氣環境污染并未有明顯的污染邊界,因此H市需要與周邊市縣做好聯防聯控工作,但由于H市的區域共治工作并未妥善開展,導致H市輸入性大氣環境污染問題市場發生,尤其是在冬春季節輸入性大氣環境污染問題極為嚴重。
為了能夠有效解決我國大氣環境污染問題,需要始終堅持“全面共治,源頭防治”的大氣環境治理原則,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各級黨委人員以及區域政府需要將大氣環境防治工作納入重要議事議程,明確區域大氣環境污染防治工作開展的第一責任人,構建完善的行業環境督導管理制度,將大氣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細化分解至具體部門、具體工作崗位中,實現大氣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各個責任工作開展都有具體人員進行管理,繼而形成全覆蓋的網格化大氣污染防治管理局面。
需要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對大氣污染源進行調查和分析,對區域大氣污染特征進行分析,建立區域大氣污染排放源清單,以此為基礎制定精細化的大氣污染物防控策略,加強對大氣污染源的管控力度,強化大氣環境污染治理的科學合理性。此外需要對臭氧形成成因進行研究分析,借助采樣檢測實驗研究,對各類臭氧前體物濃度特征進行分析,對揮發性有機物進行大范圍的摸底排查,構建科學準確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源清單,對臭氧污染較為嚴重的行業領域進行有效控制管理,在高溫時段對重點行業領域進行有效管控,對當下臭氧污染問題進行有效治理和改善[10]。
為了有效解決大氣環境污染問題,需要提升新型清潔能源在各個行業領域生產經營中的應用程度。在受到需要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國大多數企業并未應用新型清潔能源,為此需要不斷提升高污染企業對污染物的處理清潔技術。如煤炭對于推動我國工業產業發展有著極大的應用價值,因此煤炭資源在工業產業的應用頻次相對較高,煤炭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煤炭在燃燒過程中會向大氣環境排放大量有害氣體,影響大氣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開展成效。針對這一問題,需要企業技術人員加大對生產技術的研發力度,提升煤炭在生產過程中應用效率,降低煤炭應用過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時通過新型能源的應用對我國資源應用配置進行優化,借助無污染的新型能源取代重污染能源,為大氣環境污染治理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礎[11]。
大氣環境質量關乎著人們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健康,因此需要加大對大氣污染源的管理力度,對做好大氣環境保護宣傳工作,加強社會公民的大氣環境保護意識,借助減少汽車出行次數、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等多項環境保護措施,削減生活源的大氣污染排放量,全面提升我國大氣環境保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