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華,周 靜,譚 譯,陸云平
(蘇州市環境科學研究所,江蘇 蘇州 215004)
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國情調查,對于加強宏觀調控、調整優化經濟結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以下簡稱二污普)內容涉及類型行業廣、覆蓋范圍大、調查數據多,因此普查質量控制在整個普查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1]。本文就某市二污普質量核查中工業源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應的整改意見。
本次共計抽查工業污染源1342家,抽樣核查工業污染源行業類型分布匯總信息見表1。核查區域的工業污染源行業類型主要為紡織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本次隨機抽取的工業污染基本覆蓋了核查區域主要行業類型,同時,抽取時考慮了不同規模的企業,抽查對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對于普查對象的抽查審核,重點核查普查表填報的完整性、真實性、合理性及相關指標間的邏輯關系[2~4]。

表1 抽樣核查工業污染源行業類型分布匯總

續表1
(1)部分調查對象遺漏產品種類、生產工藝、原輔材料、能源消耗情況。如有些印刷行業含揮發性有機物原輔材料使用漏填;機加工行業原輔材料遺漏膠水,環氧樹脂漆,液壓油等;紡織印染行業遺漏煮漂,清洗,染色等工藝,遺漏染料,助劑,漂白劑,化學品等原輔料;較多企業G101-3遺漏柴油。
(2)遺漏一般工業固廢的填報、未填寫工業固廢貯存量。大部分工業企業應有一般固廢產生,但有一定數量的企業未填報固廢相關內容。部分企業遺漏危險廢物的填報,如廢活性炭。
(3)G105表中是否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是否進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未填寫。
(1)固廢貯存處置場所、填埋場地理坐標、焚燒裝置的地理坐標不應填0。
(2)地址填寫不規范和統一,同一地名部分采用多種簡稱,不利于統計分析。
(3)含揮發性有機物的原輔材料品牌代碼不能為PP99,應從PP01-PP70中選擇。
(1)經現場抽查部分企業,發現企業實際情況與填報存在不一致的情況,系統填報時遺漏部分工藝、原輔料、能源,工藝,與企業實際情況不符。
(2)表格間的內容不一致,原料,產量用量及名稱前后表不一致。
(1)原輔料使用量,產品產量不合理,實際產量和原輔料使用量之間存在較大差值。
(2)部分企業在G101-2表填寫了產污工藝,卻未填報相應原輔料使用或存儲情況表格、污染物治理與排放情況表格。例如G106-1中有原料切削液,則可能產生危險廢物廢切削液但后續未填報廢水或固廢、危廢相關表格;產污工藝中有注塑或印刷,卻未核算廢氣產生量;生產工藝有硫化,101-3表和103-13表的原輔材料未填硫化劑。
(3)部分企業S103 表單位耗氣量存疑。
(4)J103-1 未勾選除塵設施,污水受納水體名稱未填寫。
(1)進一步核實調查對象的生產工藝、原輔材料及能源消耗,避免遺漏涉及產污工藝、原輔料及能源消耗,尤其是產生揮發性有機廢氣的工藝和原輔料,補充完善相關表格。
(2)避免遺漏固廢、危廢相關內容的填報。核實是否有一般工業固廢產生,補充完善表G104-1內相關內容。使用活性炭的企業核實是否遺漏危廢填報。
(3)對地址填寫不規范統一,固廢貯存處置場所、填埋場地理坐標地理坐標、焚燒裝置的地理坐標問題、含揮發性有機物的原輔材料品牌代碼問題進行集中整改。
(4)補充G105應急預案編制和備案情況。
(5)數據填報前后與實際相符且一致。如對可能產生危險廢物的后續補充填報廢水或固廢、危廢相關表格;產污工藝中有注塑或印刷,核算廢氣產生量;生產工藝有硫化,101-3表和103-13表的原輔材料補充硫化劑。對企業填報的表格間的數據邏輯性進一步復核和整改,避免出現數據前后不一致或矛盾的情況。
(6)單位耗氣量存疑,需核實鍋爐運行時間及其蒸噸數是否正確。
(7)核實廢氣處理方式,補充污水受納水體名稱。
污染源普查是一項系統性強、復雜度高、牽扯面廣的工作,從源頭上嚴格把控普查數據質量關,層層過篩,篩去雜質[5.6],以微觀精確保證宏觀準確[7],為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管理決策,提供可靠的基礎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