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華
(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婦幼保健院 中牟451450)
卵巢囊腫是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體積過大時可能會引起患者下腹部墜脹、月經異常等,病情嚴重者還可能引發囊腫破裂、繼發感染、蒂扭轉等情況,加重病情[1]。 卵巢囊腫主要是由于月經周期紊亂所導致,臨床認為與飲食、激素、感染以及生活環境等因素有一定關系[2]。 手術是目前治療該病最廣泛的手段,以往開腹手術是臨床應用較多的手術方式,但因其創傷大,術后并發癥多,影響患者術后卵巢功能恢復。 因此創傷較小的腹腔鏡手術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3]。 鑒于此,本研究收集我院98 例卵巢囊腫患者的病歷資料,旨在研究不同手術方式對卵巢囊腫患者術后卵巢排卵及月經情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7 年8 月~2019 年11 月收治的98 例卵巢囊腫患者完整資料,根據手術方式分為對照組46 例和觀察組52 例。觀察組年齡22~45 歲,平均(36.52±3.71)歲;病程1~5 年,平均(3.23±1.21)年。對照組年齡24~47 歲,平均(37.23±3.42)歲;病程2~6 年,平均(3.25±1.82)年。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本研究符合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標準。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婦產科學》[4]相關診斷標準;符合手術標準且同意手術治療;患者或其家屬同意翻閱病歷資料且臨床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伴有惡性腫瘤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代謝性疾病者;精神異常或家族有精神疾病遺傳史者。
1.3 手術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開腹卵巢囊腫切除術治療。 常規進行消毒鋪巾, 給予腰椎管麻醉以及持續硬膜麻醉方式,取膀胱截石位。 于下腹臍恥間作一8 cm 左右的縱切口,逐層將皮膚以及皮下組織切開,探查并確定盆腔情況和卵巢病變部位, 鈍性分離囊腫和卵巢間隙,將卵巢皮質剪開,成功將囊腫剝離,若剝離中囊腫破裂,則將囊液吸凈后,使用生理鹽水將腹腔沖洗干凈,創面進行電凝止血,術畢檢查無出血情況后,使用可吸收線縫合卵巢,再次確定腹腔無出血后逐層關腹。
1.3.2 觀察組 采用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治療。術中選用購自德國Rudolf 公司的腹腔鏡系統進行,取膀胱截石位。 采用氣腹針于臍下約1 cm 處進行穿刺,建立CO2氣腹,氣腹壓力調整并維持在14 mm Hg, 將該穿刺孔作為觀察孔, 置入10 mm Trocar。 于麥氏點及左下腹部同位置進行穿刺,將其作為主操作孔與副操作孔。 于鏡下將盆腔粘連處進行分離,確定囊腫位置后,將囊腫剔除后取出,若在剔除過程中囊腫發生破裂,則使用生理鹽水將其沖洗,并將囊液吸凈后,從囊腫破口處將卵巢皮質剪開將囊腫完整剝離,創面進行電凝止血,使用可吸收線縫合卵巢,術畢檢查無出血情況后,抽出腔鏡,排出CO2氣體,依次縫合穿刺點。
1.4 觀察指標 (1)手術指標。 統計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用時、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2)卵巢功能。經美國GEE8 型多普勒彩色超聲儀檢測患者術前、術后3 個月的卵巢體積以及竇卵泡數目。(3)月經情況。 隨訪術后患者3個月,統計所有患者月經周期異常(術后較術前提前或者推遲>7 d 均為異常)和月經量減少(術后較術前少)發生情況,發生率=月經周期異常(或月經量減少)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 兩組手術用時及術中出血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s)
住院時間(d)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手術用時(min)術中出血量(ml)首次肛門排氣時間(h)46 52 t P 32.45±10.26 35.78±10.32 1.599 0.113 26.34±5.34 26.41±5.37 0.065 0.949 18.57±2.34 11.24±2.11 16.307 0.000 4.84±1.12 2.67±1.06 9.849 0.000
2.2 兩組卵巢功能對比 術前,兩組卵巢體積以及竇卵泡數目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卵巢體積、竇卵泡數目較術前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卵巢功能對比(±s)

表2 兩組卵巢功能對比(±s)
時間 組別 n 卵巢體積(cm3) 竇卵泡數目(個)術前對照組觀察組46 52 3.85±0.85 4.05±1.05 3.74±0.95 3.95±1.09 t P 0.601 0.461 0.549 0.646術后3 個月對照組觀察組46 52 5.82±1.52 5.95±1.08 7.48±2.65 7.85±2.19 t P 4.066 5.336 0.000 0.000
2.3 兩組月經情況對比 對照組月經周期異常3例,月經量減少2 例,月經異常發生率為10.87%;觀察組月經周期異常1 例,月經量減少1 例,月經異常發生率為3.85%。 觀察組月經異常發生率略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912,P=0.178)。
卵巢囊腫需盡快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以防病情進一步加重。 開腹手術因創傷大, 不利于術后恢復,且對美觀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故臨床上逐漸摒棄開腹術式而選擇創傷小、 并發癥少的腹腔鏡手術治療[5~6]。
本研究選取我院卵巢囊腫患者病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較對照組低, 術后3 個月卵巢體積較對照組大,竇卵泡數量較對照組多(P<0.05);兩組月經異常發生率、 手術用時以及術中出血量對比未見明顯差異。表明相比開腹手術治療,腹腔鏡更有助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 具有促進術后卵巢功能和月經恢復的作用。分析其原因在于,卵巢囊腫摘除時應維持卵巢血液供應, 從而起到保護患者卵巢儲備功能[7~8]。 但開腹手術治療過程中,會對卵巢囊腫周圍部分正常組織造成一定損傷, 如組織丟失和熱損傷等,或造成血管和組織損傷處有新的粘連,致使術后患者卵巢體積縮小,影響其排卵,造成月經異常[9]。相對比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的切口更小,且可通過氣腹和腹腔鏡共同作用,也可更清晰、直觀地觀察到患者腹腔內部情況,可保證在最小的手術操作范圍,更加準確地確定囊腫位置, 在盡可能減少對腹腔內卵巢鄰近組織損傷的同時,準確將囊腫剔除,因此更利于術后胃腸功能以及卵巢功能的恢復。同時因腹腔鏡創傷小,患者術后機體恢復快,且更加美觀,患者身體和情緒均保持較好的狀態,因此更利于術后卵巢功能的恢復,以保證其排卵功能正常,月經正常[10]。
綜上所述, 卵巢囊腫患者經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治療,更有助于其術后機體以及卵巢功能恢復,促進排卵和月經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