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江濤
(石家莊循環化工園區醫院,河北石家莊,050099)
醫療水平的逐漸提升能提高醫學診斷的精準性,但是也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在患者自保意識逐漸增減的背景下出現醫療糾紛的概念越來越大。醫院為了能提高疾病診斷的精準性,在放射科質量管理過程中運用PACS 聯合PDCA 的模式,這樣能在保障影像診斷質量的基礎上減低不合格率,有助于提高患者對影像診斷的滿意度。為了分析在放射科質量管理中運用PACS 聯合PDCA 管理的效果,選擇本院2018 年12 月份至2019 年12 月份收治的220 例放射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選擇本院2018 年12 月份至2019 年12 月份收治的220 例放射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數字表選擇的結果進行組別的劃分,對照組110 例患者接受常規形式的管理,觀察組110 例患者開展PACS 聯合PDCA 的質量管理,分析兩組患者的檢查結果的合格率。觀察組有65 例男性患者,45 例女性患者;年齡在21 周歲到70 周歲之間,均值為(35.26±10.24)周歲;對照組有64 例男性患者,46 例女性患者;年齡在20 周歲到71周歲之間,均值為(35.81±10.09)周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分布和平均年齡等基本資料比較不呈現統計差異,可以開展臨床比較分析。
對照組110 例患者接受常規形式的管理,觀察組110 例患者開展PACS 聯合PDCA 的質量管理,具體開展以下幾方面的質量管理。一是制定針對性的工作計劃。結合科室情況成立質量管理小組,制定科學的工作計劃,明確小組成員的工作職能。制定管理計劃之后對每一項工作內容進行復核,避免在崗位工作中出現不合理的現象[1]。然后組織科室人員參與到質量管理培訓中,對計劃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并嚴格遵守相關的操作標準。
二是進行質量管控。科室負責人應該對醫生分配相關的工作要求與職責,運用評分表對醫務人員的工作能力進行客觀的檢測,隨機抽取影像檢查內容并分析檢查質量[2]。通過會議討論的方式分析出現質量不過關影像內容的具體原因,結合原因分析制定針對性的整改措施,這樣利于提高影像檢查的質量。
三是進行質量檢測。對科室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檢查,然后通過理論與實踐考核的方式對醫務人員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定,立足考核情況開展年終獎的分配。針對那些考核不過關的醫務人員,科室應該取消年終獎并組織再次考核。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兩組患者的檢查結果的合格率,結合影像檢查合格率對質量管理效果進行比較。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均數比較。計量數據分別采用數(n)率(%)表示,t 檢驗、x2,檢驗表示,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3]。
本次研究得知觀察組患者CT 與DR 檢查結果的合格率遠遠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呈現統計學差異。對照組出現3 例患者個人信息不準確問題,4 例患者的檢查條件出現不符現象,6 例患者體位不達標,5 例患者膠片出現障礙問題,還有5 例其他現象,不合格率為20.91%。觀察組1 例患者的檢查條件出現不符現象,2 患者的檢查條件出現不符現象,還有1 例其他現象,不合格率為3.64%。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檢查結果的比較分析
研究指出醫療水平的逐漸提升能提高醫學診斷的精準性,但是也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在患者自保意識逐漸增減的背景下出現醫療糾紛的概念越來越大。醫院為了能提高疾病診斷的精準性,在放射科質量管理過程中運用PACS 聯合PDCA 的模式,這樣能在保障影像診斷質量的基礎上減低不合格率,有助于提高患者對影像診斷的滿意度。
為了分析在放射科質量管理中運用PACS 聯合PDCA 管理的效果,選擇本院2018 年12 月份至2019 年12 月份收治的220例放射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數字表選擇的結果進行組別的劃分,對照組110 例患者接受常規形式的管理,觀察組110例患者開展PACS 聯合PDCA 的質量管理,分析兩組患者的檢查結果的合格率。數據研究得知對照組不合格率為20.91%,觀察組不合格率為3.64%。觀察組患者CT 與DR 檢查結果的合格率遠遠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呈現統計學差異。
這說明在放射科質量管理中運用PACS 聯合PDCA 管理能提高CT 與DR 檢查結果的精準性,進一步提高患者對放射科檢查工作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