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惠
(安徽省六安市人民醫院,安徽六安,237000)
重癥胰腺炎在當下也可以理解為急性重癥胰腺炎,簡稱SAP,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具有起病兇險、病情復雜多變、預后性差、并發癥多和病死率等特點,因此也屬于 急腹癥之一。根據相關顯示,就目前來說,治療重癥胰腺炎的最有效方法 便是早期營養治療法,該方法已經在重癥胰腺炎臨床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1]。使用早期營養治療法治療重癥胰腺炎,不但能夠保護腸道功能,還能夠促進白細胞、血淀粉酶的恢復,進而提高治愈率。對此,本文作者以自己所在醫院2018年12 月~2019 年12 月60 例重癥胰腺炎患者為例,對重癥胰腺炎的早期營養治療進行了詳細分析,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重癥胰腺炎患者60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 例,所有患者中有32 例為男性患者,有28 例為女性患者;年齡為23~55 歲,平均年齡為(58.1±10.2)歲,所有患者均在發病后的2d 內進行醫院進行治療,治療前均依據臨床癥狀進行了相應的生化檢查、CT 檢查,最后被確診為重癥胰腺炎,符合中華醫學會消化院重癥胰腺炎診斷標準。60 例患者的性別、年齡、入院時間、診斷標準等一般資料,均具有可比性,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治療,具體如下:①對患者的胃腸進行減壓治療,并要求患者禁食,然后對患者進行加貝脂治療、生長抑素治療和抗生素治療等;②待最基本的簡單治療后,還需要進行水電解質紊亂糾正治療、酸堿紊亂糾正治療和口服清胰腸治療等[2]。
1.2.2 觀察組
給予早期營養治療,即在常規治療的基礎進行更加具體的早期腸內營養治療 ,具體治療如下:①待常規治療后,要求患者在住院后48~72h 內進行腸內營養;②治療時需要將營養管在內鏡直視的條件下放入患者腸內,當營養管到達 Treitz 韌帶以下時,便對患者進行X 線透視,以確認營養管在鼻空腸的位置;③開始慢慢注入標準為250~500ml 的生理鹽水,以便于患者腸道對營養管的適應,為后面營養治療創造了良好的營養傳輸空間;④在營養管固定后的第二天便進行標準為500ml 的營養液注入,諸如百普力、能全力和瑞素等,營養液的溫度應保持在40℃左右,通常情況下使用汞緩慢且均勻的輸注,輸入量應控制在<2000ml/d 范圍內;⑤營養輸注期間,相關護理人員要積極沖洗營養管,1d/次,最好使用溫水,以避免營養管堵塞;⑥早期營養治療時還需要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嚴格控制,一般控制在<10mmol/L 的范圍內,另外脂肪乳劑的供應量比例標準控制在30%~50%的范圍內,熱氮比控制在100~120:1 的范圍內,脂肪乳劑供應標準為2g/(kg.d);⑦待患者腸道功能完全恢復后便可以直接結束腸內營養[3]。
療效判定:①治愈:臨床癥狀在治療4d 內完全消失,且相應的指標得到完全恢復;②顯效:臨床癥狀在治療5~10d 內得到顯著緩解,且相應的指標得到高效恢復;③有效:臨床癥狀在治療10d 內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環節,且相應的指標得到有效恢復;④無效:臨床癥狀在治療>10d 后依然沒有得到改善,且相應的指標完全滿意得到恢復。⑤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療效指標:白細胞恢復正常天數、白淀粉酶恢復正常天數、原淀粉酶恢復正常天數、并發癥發生率、死亡率、住院天數[3-4]。
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資料進行計算、統計、分析和處理,分別采用x2和t 檢驗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并分別用(x±s)和(%)表示,數據比較具有可比性且具有統計學意義,則用P<0.05 表示。
觀察組患者經早期營養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經常規治療后的總有效率則為73.33,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顯著差異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例,(%)]
觀察組患者經早期營養治療后的白細胞恢復正常天數、白淀粉酶恢復正常天數、原淀粉酶恢復正常天數、并發癥發生率、死亡率和住院天數均優于對照組,顯著 差異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療效指標比較(x±s)
重癥胰腺炎一直以來都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系統疾病,會導致患者消化道系統功能退化、內分泌失調、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紊亂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健康水平及生活質量,嚴重者還會致使患者臟功能喪失,乃至休克和死亡,所以引來了醫學界的重視與關注。
早期營養治療是指通過外部渠道對患者補充營養的一種治療方法,治療過程中會使用到營養管、營養劑及其他質量工具和藥物,是治療重癥胰腺炎較為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與傳統的重癥胰腺炎治療方法相比,其治療效果更加,不但能夠恢復患者的臟功能,還能夠恢復患者的白細胞、白淀粉酶、原淀粉酶等健康指標,有效降低了重癥胰腺炎并發癥發生率、死亡率,并降低了重癥胰腺炎患者的住院時間,在重癥胰腺炎臨床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4]。
本研究對觀察組30 例重癥胰腺炎患者進行了早期營養治療后,所有患者的白細胞、白淀粉酶和原淀粉酶恢復情況都得到了有效改善,其恢復天數分別為(5.8±0.5)d、(4.9±0.2)d、(9.5±1.2)d,且發癥發生率(16.67%)和死亡率(3.33%)得到了降低,相應的住院天數也得到有效縮短,均優于對照組(見表2),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進一步證實重癥胰腺炎治療中早期營養治療方法優于常規治療法。
綜上所述,對重癥胰腺炎患者給予早期營養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