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成軍
(益陽市中心醫院,湖南益陽,41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簡稱慢阻肺,英文簡稱COPD,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破壞性肺部疾病,其多成進行性發展,疾病的嚴重程度與肺對有害顆粒及氣體發生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臨床治療除了針對肺功能進行處理外,還應采取綜合性措施,康復治療是治療的關鍵環節[1]。本文就有關綜合性肺康復治療穩定期COPD 患者的臨床效果展開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8 月至2019 年9 月收治的COPD 穩定期患者68 例進行分組對照研究,即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病例34 例,男21 例,女13 例,年齡54—76歲不等,平均(64.98±9.80)歲;研究組:病例34 例,男20例,女14 例,年齡51—73 歲不等,平均(63.67±8.98)歲。兩組一般資料統計學分析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單純藥物治療。研究組采用綜合性肺康復治療,具體:①呼吸肌鍛煉:患者取舒適的體位,放松身體,兩手置入腹部,嘴閉合后采用鼻緩慢深呼吸,以腹部的手抬起為準,然后嘴成“O”型,緩慢呼氣,同樣以腹部的手下降為準。首次鍛煉2 次為宜,往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增加次數。②肢體鍛煉:主要包括上肢和下肢鍛煉。上肢主要雙上肢向前、向后繞圈,每天一次,一分鐘30 圈,鍛煉的時間從首次的5min加至20min;下肢鍛煉主要是通過步行,同樣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從每天10min,每周增加5min。③氧療:針對血氧分壓<60mmHg 者,每日需接受氧療,每天治療時間在12—15h,氧流量為每分鐘0.5—2.5L。
1.3 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患者的肺功能指標,FEV1、FEV1/FVC。同時觀察血氣分析結果,主要觀察PaO2以及PaCO2。
1.4 統計學分析處理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 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并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n,%)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肺功能指標分析 經過各自治療后,研究組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沒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分析(±s)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分析(±s)
指標 時間 研究組 對照組 t P FEV1 治療前 56.56±4.98 56.35±5.09 0.879 >0.05治療后 70.89±8.68 61.45±7.43 9.789 <0.05 FEV1/FVC 治療前 54.23±6.45 53.56±7.12 1.375 >0.05治療后 61.09±11.56 55.45±7.34 8.023 <0.05
2.2 兩組血氣分析結果比較 研究組組治療方法對PaO2以及PaCO2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統計學分析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氣分析結果比較(±s),mmHg

表2 兩組血氣分析結果比較(±s),mmHg
指標 時間 研究組 對照組 t P PaO2 治療前 68.98±10.67 67.09±9.99 1.342 >0.05治療后 83.56±16.67 70.67±1.45 10.987 <0.05 PaCO2 治療前 53.49±9.45 53.56±9.56 0.236 >0.05治療后 44.23±5.34 50.09±6.67 9.563 <0.05
隨著社會的逐漸老齡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經成為臨床常見的一種肺部疾病,且呈慢性進展,已經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臨床大多滿足急性期治療,而忽視了穩定期對肺功能的康復治療[2]。肺康復治療是一種集預防、藥物以及康復治療為一體的綜合治療模式,主要是穩定、逆轉肺疾病病理生理,繼而改善患者肺功能,將呼吸功能的潛能發揮到極致,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呼吸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復治療的靶器官,通過局部刺激增強并改善呼吸肌的肌力,繼而改善肺通氣狀態。體能鍛煉在改善患者呼吸肌功能的前提下改善肺通氣和肺換氣的功能[3]。COPD 患者在穩定期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癥、持續性慢性缺氧致使動脈血管發生痙攣和收縮,繼而促進肺動脈壓升高,引起長期氧療能夠控制慢性缺氧狀態,最終控制疾病的發展。此外,COPD 患者常常伴有營養不良,繼而出現機體免疫力下降,所以記憶出現呼吸道感染,因此加強患者營養支持,不僅能夠增加免疫力,同時還能緩解肌肉萎縮[4]。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治療方法對于患者的肺功能以及血氣分析結果的改善下過顯著優于對照組,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并且與大多數臨床研究結果一致,由此看來,其具有一定科學依據,值得參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