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月 馬小妮 王菊
(延安大學附屬醫院,陜西延安,716000)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簡稱為“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較高,護理人員應就妊高癥產婦的產后出血護理工作進行改進,通過優化護理效果,全面滲透“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加強護理指導、護理干預、護理管理等,從而達到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目的,在和諧護患關系的影響下,診療工作的推進也將變得十分順利。本次實驗研究具體總結了優質護理在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體會,比較評估了不同護理方式的應用效果,希望能為其他護理人員更好地推進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收治的妊高癥產婦中隨機抽選100 例產后出血患者,由護理人員為她們提供規范的護理服務[1]。按照科學分組原則,將所有產婦分成對照組50 例和實驗組50 例,其中:對照組產婦年齡在21-36 歲之間,平均年齡(24.99±3.01)歲;實驗組產婦年齡在25-40 歲之間,平均年齡(30.07±3.55)歲。
1.2 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包括:密切觀察對照組產婦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指導產婦安全用藥,并且進行止血治療。優質護理強調:給予實驗組產婦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具體進行如下操作:
1.2.1 在妊高癥產婦分娩后,護理人員應把新生兒抱到產婦面前,協助新生兒進行吮吸,以此促進產婦分泌催產素,進而增強產婦宮縮力度。護理人員要對產婦產后出血量予以密切監測,并且對其顏色、性狀予以觀察,給予積極的防治措施,以免出現水電解質紊亂、體循環衰竭等癥狀。與此同時,還要對產婦宮縮情況予以密切觀察,嚴格按照醫囑指導產婦服用藥物,從而增強宮縮力度,減少產后出血量。還可以對產婦腹部進行按摩,以此促進宮縮,達到快速排除宮內血塊的目的。
1.2.2 妊高癥產婦一旦出現產后出血,就會使其產生恐懼、焦慮、不安等負性情緒,進而加重產后出血癥狀,危及著產婦的生命健康。對于此種情況,護理人員需在產婦分娩后,及時向產婦說明嬰兒情況,并且鼓勵與安慰產婦,囑咐其安心休息,保持平和心態,以此消除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實現減少產后出血量的效果。
1.2.3 在妊高癥產婦分娩后二十四小時內,必須對探視人數進行嚴格控制,并且注意病房遮光,維持病房濕度、溫度適宜,以此保證產婦得到充分的休息,加快其身體恢復。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和產婦及其家屬溝通,使其可以積極配合護理工作。當產婦胃腸道功能恢復之后,護理人員指導產婦適當食用流質食物,并且逐漸過渡到普通食物。除此之外,護理人員應叮囑產婦多喝水,防止出現脫水現象。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的護理效果,進行產婦護理工作滿意度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的統計調查。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 輸入各項數據,處理相關信息,用χ2實施計數資料的檢驗分析,p<0.05 表示組間結果的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護理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產婦產后出血護理效果
2.2 兩組妊高癥產婦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價,見表2:

表2 :產婦護理工作滿意度
2.3 護理中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見表3:

表3 :產婦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針對婦產科而言,妊高癥發生率越來越高,對產婦及嬰兒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倘若治療不及時,就會出現子癇、產后出血等并發癥,甚至造成產婦死亡。從心理角度分析,多數妊高癥產婦均存在恐懼、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導致其產后恢復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為此,針對以上情況,必須給予恰當的護理干預,以此改善產婦心情,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從而加快產婦身體恢復。實踐研究發現,優質護理能夠有效減少妊高癥產婦的產后出血量,并可作為臨床首選的護理方式予以廣泛推廣運用[2]。本次實驗結果充分證明了優質護理的有效實施,更利于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護理質量的提高,進一步加強優質護理,臨床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即可取得最優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