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趙亞蕓 魏靜
(空軍第九八六醫院,陜西西安,710054)
急診是醫院的重要科室,主要收治病情急、病情復雜的危重疾病患者。急診科護理工作的有效開展,不僅影響到危重患者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也決定著后續診療工作能否有序推進,是進一步提升醫院整體形象的關鍵所在。護理人員能夠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原則,更好地改進急診護理質量,細化急診護理流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鑒于此,本次實驗具體研究了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過程中的應用效果,希望能為其他護理人員妥善解決護理工作的相關問題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100 例患者均符合急診科“危重疾病”的診斷標準,隨機分組后可知:對照組包括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20 例,患者年齡區間為20-70 歲,平均(45.19±2.88)歲;實驗組則有男性患者37 例,女性患者13 例,患者年齡區間為25-84 歲,平均(49.33±2.96)歲。
1.2 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的50 例患者常規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需要做好家屬溝通工作,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配合醫生進行搶救,保證患者生命健康。實驗組的50 例患者應用全成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
(1)患者進入重癥監護室后,護理人員嚴密監測患者的血壓、體溫、呼吸、心律等各項生命體征,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神志情況,采用格拉斯哥評分標準評價患者病情,詳細記錄,及時將異常情況匯報給搶救醫師。
(2)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抬高床頭,避免誤吸,且護理人員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及時將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如果患者排痰困難,則予以患者無菌吸氧,予以患者高流量吸氧。護理人員迅速開通2 條以上靜脈通路,及時予以搶救藥物。
(3)危重患者身體留置導管數量較多,如胃管、尿管等,護理人員做好導管護理工作,勤巡視,檢查導管是否固定妥當,避免導管脫落,且注意保證導管通常,記錄患者排尿量、排尿時間,并將相關情況及時匯報給醫師。
(4)護理人員遵照醫囑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用藥前先做好藥敏測試,并注意藥物注射速度,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反應情況,及時記錄。
(5)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安撫鼓勵患者,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主動與患者溝通,獲得患者的認同,構建護患的良好關系,及時向患者解釋情況,保證患者的能在最佳時間得到救治。
1.3 指標比較
比較兩組急診危重患者的搶救質量,主要涉及搶救時間、搶救成功率綜合評分指標的分析。調查統計兩組患者及家屬的護理服務滿意度、不良事件發生率等。選擇SPSS 22.0 軟件處理各項數據,計量資料用χ2檢驗后,p<0.05 表示組間結果有統計學的意義。
2.1 實驗組以及對照組患者急診科危重疾病搶救質量的比較分析,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搶救質量
2.2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家屬護理服務滿意度的調查統計,詳見表2:

表2 :患者及家屬護理服務滿意度
2.3 關于兩組患者急診危重疾病搶救過程中不良事件發生率的統計分析,詳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
全程護理相較于常規護理干預,可為搶救患者爭取更多時間。護理人員工作效率更高,相比常規護理,全程護理對護理人員操作技術以及安全意識要求較高,要求熟練掌握各種急救知識,要有豐富的急救經歷,并且不斷提升自身操作的熟練度,且也提升了與主治醫生的默契度,更能爭分奪秒的成功救治患者,對衛生醫療條件做出相應的改善,減少患者的并發癥幾率,用藥方面從搶救到病房治療進行全程記錄指導,可有效避免用藥不當引起的并發癥[3]。全程護理在急診搶救中的合理運用,對拯救危重患者的生命有重要作用,強調明確分工和程序標準化,為危重患者贏得了寶貴搶救時間,有效改善搶救工作現狀,進一步提高搶救效率,因此,廣泛推廣價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