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潔
(萍鄉市人民醫院,江西萍鄉,337000)
從專業化角度出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還可以簡稱冠心病,屬于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從發病原因上來看,主要是因患者的冠狀動脈發生粥樣性硬化變化,進而引發其血管腔縮小或者是堵塞,最終造成心肌缺氧以及缺血,病情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心肌壞死[1]。而冠心病合并心絞痛就是指在患者冠狀動脈血管狹窄或者是堵塞的前提下,其動脈缺血造成供血不足,進而出現的心肌短暫急劇缺血、缺氧的臨床綜合征。根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冠心病心絞痛將對會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2]。為了進一步控制患者的自身病情發展,改善預后,應對患者進行科學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干預。為了探討優質護理干預對冠心病合并心絞痛患者的預后影響,本文選取2017 年5 月至2019 年8 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絞痛患者60 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17 年5 月至2019 年8 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絞痛患者60 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30 例,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齡41-85 歲,平均(65.5±1.3)歲,從患者疾病類型上看,屬于冠心病初發心絞痛的有12 例,屬于穩定型心絞痛的有13 例,屬于勞力性心絞痛的有5例。對照組30 例,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齡40-84 歲,平均(65.6±1.2)歲,從患者疾病類型角度出發,冠心病初發心絞痛患者13 例,穩定型心絞痛患者11 例,勞力性心絞痛患者6 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結合病情進行病情觀察護理與止痛等對癥護理,給予觀察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對患者實施環境護理干預 為了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復,醫院護理人員需為患者營造安靜以及舒適的休息環境,確保室內通風,光線充足,最大限度減少強光照射,病房內禁止吸煙。(2)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 因冠心病并發心絞痛在發病情況上相對較急,而且有著非常強烈的疼痛感,一般情況下患者都會出現焦慮情緒以及恐懼心理等,進而加重了患者自身疾病的惡化。這種情況下,護理人員需做好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強化與患者的溝通,耐心細致地給予患者關懷,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最大限度緩解患者不良情緒。(3)對患者實施飲食護理干預 指導其攝入一定量的蔬菜以及水果等,而且要針對患者腹部實施定期按摩。如果患者出現便秘情況,可以運用開塞露或者是低壓鹽水等進行灌腸。一些患者有吸煙習慣,會加重其動脈粥樣性硬化,故護理人員應指導其養成早睡早起以及禁煙的好習慣。
1.3 觀察項目(1)觀察護理滿意度 滿意度問卷劃分成滿意(90分以上)、基本滿意(80-90 分)以及不滿意(80 分以下)三部分。(2)觀察患者的血壓、心率與心絞痛次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7%,對照組為83.3%,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2.2 兩組預后情況對比 觀察組的血壓水平、心率水平以及心絞痛次數都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在預后情況上的比較(±s)

表2 兩組在預后情況上的比較(±s)
組別 血壓(kPa) 心率(次/min) 心絞痛次數(次)對照組觀察組t P 21.6±1.6 18.1±1.2 7.984<0.05 99.6±1.2 75.6±1.3 7.904<0.05 16.5±1.6 6.1±0.9 8.284<0.05
近年來,在我國老齡化人口不斷增多的背景下,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日益上升,尤其是心絞痛以及冠心病在患病率上呈現為逐年上升的趨勢,且大部分患者都會出現冠心病并發心絞痛癥狀,進而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如果不能夠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實施及時有效治療,則會大大延誤病情,增加治療難度[3]。所以,不僅要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有效治療,還必須要對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干預,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計劃,改變其原有不良生活方式,從根本上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減少心絞痛的實際發作次數,保持血壓與心率平穩運行[4]。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血壓、心率以及心絞痛次數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說明對冠心病合并心絞痛患者進行優質護理,能夠提升其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預后,護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