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培 張瑛
(西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陜西西安,710038)
白內障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發病時間急,病情發展快,晶狀體在幾周內甚至在幾天內就會完全渾濁[1],這是導致患者眼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多采用超聲乳化術進行治療,臨床取得顯著效果,但是術后會產生一些無法避免的創口,受創口影響導致患者角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角膜水腫是白內障術后最普遍的并發癥,處理不當,直接影響著手術效果,因此需實施科學的護理干預來恢復病情。為探究白內障術后角膜水腫的護理的對比,我院選取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白內障術后角膜水腫患者88 例進行對照研究,實驗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白內障術后角膜水腫患者88 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 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1 例,女性患者23 例,年齡在45~76 歲,平均年齡為(55.31±2.29)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17 例,年齡在48~78 歲,平均年齡為(59.34±3.21)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相似,無顯著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進行普通的病情觀察和用藥指導。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包括:(1)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向患者詳細介紹關于白內障術后角膜水腫的相關知識,講解超聲乳化術的優點及實施步驟,告知其注意事項,打消患者內心的緊張感,及時發現并處理引導患者的負面情緒,給患者樹立戰勝病痛的力量。(2)眼部護理 手術前注意眼部的衛生,規范使用眼藥水避免發生感染,全面估算血糖水平,避免影響手術質量。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調節好手術室溫度與濕度,給患者提供一個安全合適的手術環境,密切觀察各項重要指標及生命體征。術后用無菌的敷料包扎眼睛,短時間不能碰水,謹防發生感染。仔細觀察患者是否伴有惡心、嘔吐等不良情況,及時發現并對癥處理,避免耽誤病情。為降低青光眼發生率,要遵醫囑,按時按量使用降眼壓藥,避免激烈的情緒波動及劇烈咳嗽,以免導致傷口開裂,改變晶狀體的位置。術后一般采用平臥位,保證健康均衡的飲食搭配,給病人足夠安靜的休息時間。(3)藥物干預 根據角膜水腫狀況給予配置高張鹽,高糖,減輕角膜水腫點眼治療,術后護理人員發放點眼單,定時為患者點眼。
1.3 觀察項目和指標 觀察經過不同護理下的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評分,兩項指標的評分數值均越高則護理效果越明顯。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軟件開展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 進行檢驗,采用率表示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分數等計數資料開展χ2 檢驗,差異為P<0.05,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數和生活質量進行對比。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數和生活質量分數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護理方式下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對比
白內障作為眼科多發疾病,是我國目前致盲的首要眼科疾病。發病患者普遍為中老年人,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40 歲以上的人群為白內障的多發人群,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與發展,超聲乳化術已經相當成熟,并廣泛應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療中,其優勢在于創口小,時間短,效果顯著。有專家研究[2-3]表明,超聲乳化術雖然可以幫助患者達到預期手術效果,但是術后會發生角膜水腫,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加長了病情恢復時間,因此需要實施綜合護理。通過讓患者全面地了解白內障的發病原因、發病史,讓其能夠正視自身的疾病,不產生焦慮感,保持樂觀自信的態度[4]。護理人員要及時發現具有不良情緒的患者,并及時疏導,減輕自身壓力,對于眼部護理來說,時刻保證干燥的敷料,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綜合護理的條件上,予以患者少量睡眠藥物來保證足夠的睡眠,加快眼部恢復。在本次調查研究中,兩組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數和生活質量分數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白內障術后角膜水腫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以促進角膜水腫的消退,提高視力,以積極的心態去配合治療,能夠有效的改善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極具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