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佳
(江門市中心醫院,廣東江門,529000)
急診重癥腦梗死是現時代最常見的臨床重癥疾病之一,具有致殘率高和死亡率高的顯著特點,如果不加以治療,將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對此,本文選取56 例急診重癥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詳細分析了精細化護理在急診重癥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重癥腦梗死患者56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8 例。男性患者39 例,女性患者17 例,年齡為(60.5 士 5.9)歲,病程時間為(20.9 士 3.1)h;納入標準:所以患者經過頭顱CT 和MRI 檢查后均被確診為急診重癥腦梗死[1];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檢驗均無意義(p<0.05),具有較強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護理內容包括健康宣傳及教育、護理質量評估、疾病基本知識宣講;
觀察組:給予精細化護理,即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行精細化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心理的精細化護理,護理人員要主動關心患者,積極熱情的與患者進行交流,并認真傾聽患者的不良情緒,以此緩解患者的治療緊張感,達到增強患者抗病信心的護理目的;②急性期的精細化護理,該護理是在患者發生緊急病癥時實施的護理措施,即護理人要將急性病癥患者及時送入ICU,給予吸氧治療,吸氧過程中應將患者身體抬高至床頭約300處,然后對患者進行口腔、皮膚等的護理,基本的護理工作結束后,醫護人員要時時監測患者的病情,以便于及時發現患者病情異常,并保證患者患者呼吸通暢[2];③飲食的精細化護理,在治療過程中盡量避免患者進食,可胃管將需要的營養物質注入患者體內,同時抬高床頭,避免食物誤吸。④并發癥的精細化護理,醫護人員要時刻保持病房溫度、濕度;清理好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使患者呼吸順暢;對患者進行詳細的尿量、尿性狀和尿顏色等檢查,并及時為患者更換尿袋,同時對患者進行按摩及鍛煉指導,防止患者肌肉萎縮。
住院時間、GQOLI-74 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
采用SPSS19.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和分析,其中計量數據采用t 檢驗,計數數據采用X2檢驗,數據比較具有顯著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經精細化護理后的軀體功能、物質功能及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經常規護理后的對照組,且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故觀察組護理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GQOLI-74 評分比較
觀察組經精細化護理后的總并發癥發生率為7.14%;對照組經常規護理后的總并發癥發生率為21.43%,觀察組患者總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重癥腦梗死多數是由外在原因導致疾病發生,該疾病具有發病快、癥狀復雜、并發癥種類多和難治愈等特點,所以重癥腦梗死的治療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也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求醫護人員做好護理工作。隨著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帶動了治療技術的發展,同時也促進護理體系的完善,出現很多新型的護理模式,精細化護理模式就是最具有代表性新型護理模式之一,將之應用于重癥腦梗死患者治療,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腦梗死治療效果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腦梗死治療有著重大意義。
本研究中,觀察組28 例患者經精細化護理后的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GQOLI-74 各項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相應的各種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經精細化護理后的觀察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各項指標比較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將精細化護理用于急診重癥腦梗死患者治療中,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評價,還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具有顯著的的應用效果,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