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雪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廣東惠州,516000)
內眼手術通常都是治療眼科疾病的,與傳統的藥物治療相比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如果治療過程中給予合理的護理服務措施,其治療效果將在原來的水平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就是近幾年在內眼手術中應用較為廣泛且最效果最好的護理服務措施[1]。故本文選擇內眼手術患者90 例作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討內眼手術中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效果。
選取我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內眼手術患者9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 例。其中對照組45 例患者中有26 例為男性,有19 例為女性,年齡為24~76 歲,平均年齡為(55.8±4.1)歲;內眼手術的類型: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患者為17 例,接受青光眼手術的患者為13 例,接受視網膜脫離手術的患者為9 例,接受玻璃體手術的患者為6 例。觀察組45例患者中有28 例為男性,有17 例為女性,年齡為22~75 歲,平均年齡為(55.2±3.8)歲;內眼手術的類型: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患者為20 例,接受青光眼手術的患者為12 例,接受視網膜脫離手術的患者為8 例,接受玻璃體手術的患者為5 例。觀察組患者的性別資料、年齡資料和手術類型資料與對照組相比,具有可比性,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對內眼手術中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
觀察組:對改組內內眼手術中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即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優質服務,具體如下:①健康評估:治療前由護士帶領患者到相應的檢查部門進行全身專科檢查,評估患者健康狀況、過敏史及飲食習慣等。②術前護理服務措施:護理人員要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并對患者宣教一些關于內眼手術治療的原理、過程、方法及注意事項等;要對患者患眼進行抗菌素眼藥水滴加,滴加的標準為4 次/d。在內眼手術前的1d 還需要對進行手術的患眼做好標示,并對其淚道進行沖洗、對睫毛進行修剪等,沖洗的時間一般為進行手術當日的早晨,沖洗的次數一般為2~3 次,另外還要根據內眼手術的類型,在術前1 h 進行散瞳處理,處理的藥物一般為復方托品酰胺,處理的標準為15 min/次,次數為3 次[1-2]。③術后體位護理服務措施: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病房的巡視,對患者進行優質生活護理;要將安全告示牌掛于患者病床的尾部,以減少跌倒摔傷等不良事件的發生。
①臨床指標:住院時間、醫療費用、并發癥發生率;②癥狀改善評分:眼痛、異物感、畏光、流淚和灼熱感;③生活質量評分: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和精神健康(MH)[2]。
采用SPSS20.0 軟件對收集而來的數據資料進行計算、統計、分析和處理,采用x2與t 檢驗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用[n(%)]和(x±s)表示,顯著差異且具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 表示。
經優質護理服務后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醫療費用和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比較(x±s)
觀察組患者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后的眼痛癥狀、異物感癥狀、畏光癥狀、流淚癥狀和灼熱感癥狀的評分均明顯低于經常規護理后的對照組(P<0.05)。
觀察組患者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后的PF、BP、GH、SF、RE 和MH 評分均明顯高于經常規護理后的對照組(P<0.05)。
內眼手術與其他手術治療一樣,在手術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對患者產生創傷性傷害,所以在內眼手術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宗旨是為患者提供最高效的、最優質和最滿意的護理服務,最終目的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患者醫療費用、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不良癥狀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所以在醫院各種疾病手術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3]。本研究經過對觀察組中45 例內眼手術患者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后,得出患者的住院時間、醫療費用及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且相應的眼痛癥狀、異物感癥狀、畏光癥狀、流淚癥狀和灼熱感癥狀改善也均優于對照組,最后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PF、BP、GH、SF、RE 及MH 評分也均優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內眼手術中效果優于常規護理。
綜上所述,在內眼手術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效果,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