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彬
(池州市人民醫院,安徽池州,247100)
部分孕產婦在分娩后會出現產后抑郁,既影響產婦健康及生活,又影響嬰兒成長,所以需要對產后抑郁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馬普替林和帕羅西汀是近年來常見的產后抑郁治療藥物,能夠有效提高產后抑郁治療效果,并且不良反應少,相比較而言帕羅西汀的產后抑郁治療藥效比馬普替林更快,且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優于馬普替林,所以很多醫院都選擇帕羅西汀片治療產后抑郁[1]。對此,本文作者選取自己所在醫院的80 例產后抑郁患者作為本文研究對象,以馬普替林作為對比治療方法,探討產后抑郁經帕羅西汀片治療后的臨床效果。
選取我院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產后抑郁患者80例,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 例,80 例患者均符合《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的抑郁癥診斷標準。觀察組40 例患者中有28 例為初產婦,12 為經產婦;年齡為20~35歲,平均年齡為(26.62 士4.51)歲。對照組40 例患者中有30例為初產婦,10 例為經產婦;年齡為22~36 歲,平均年齡為(27.26±3.32),兩組患者在診斷標準、年齡及產婦類型方面的比較均具有可比性,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
(1)診斷標準:①情緒抑郁;②對活動缺乏顯興趣;③體重突然出現下降或增加;④失眠、睡眠過度;⑤神經運動過于興奮、抑制;⑥非常疲勞;⑦預示感無或出現自罪感;⑧思維力減退、注意力渙散;⑨出現自殺想法[1-2]。
(2)排除標準 :藥品過敏、免疫抑制藥治療、自殺傾向、感染性疾病、臟器功能障礙、惡性腫瘤和精神障礙等患者。
①規格為20 mg/片的帕羅西汀片(批號:20100618,浙江尖峰藥業有限公司);②馬普替林片,規格為25 mg/片,批號為20100805,生產于湖南洞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③儀器:型號為FT630G 的單探頭、γ計數器和型號為7170 的全自動生化儀,其中FT630G 單探頭和γ計數器生產于北京核儀器廠,7170 全自動生化儀生產于日本日立公司[2]。
兩組患者均在治療的前1 周停用使用其他抗抑郁的藥劑,這1 周是患者的清洗期。在接受治療時要求80 例患者都停止哺乳。兩組患者的具體治療方法如下:(1)觀察組治療方法: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帕羅西汀治療,在治療的第1 周進行劑量標準為10mg/d 的帕羅西汀治療;在2 周內增加帕羅西汀劑量,一般增加至40mg/d~60mg/d,服用次數為1~2 次,1 療程為6 周[2-3]。(2)對照組治療方法對對照組患者進行馬普替林治療,治療第1 周進行劑量標準為50mg/d 的馬普替林治療,2 周內適量增加馬普替林,可根據患者病情實際及身體耐受情況確定藥劑使用量,藥物劑量不能>250mg/d,服用次數1~3 次,1 療程為 6 周[3]。
①治療效果:包括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采用HAMD減分率>75%為痊愈;50%≤HAMD 減分率≤75%為顯效;25%≤HAMD 減分率≤49%為有效;HAMD 減分率<25%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不良反應:包括失眠、頭痛、嗜睡和口干,不良反應發生率=(失眠例數+頭痛例數+嗜睡例數+口干例數)÷總例數×100%[3-4]。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 分析數據,分別使用x2和t對計x±數s資料及計量資料進行檢驗,并分別表示為(%)和(±s),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示為P<0.05。
治療后觀察組40 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100.00%,對照組40 例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2 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
治療后觀察組40 例患者的失眠、頭痛、嗜睡及口干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對照組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00%,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2 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很多產婦因分娩過程中因承受巨大的疼痛,所以一直都處于非常緊張的狀態,加之家人的不關心等,導致產后抑郁的發生,影響產婦身心健康及嬰兒健康成長,所以需要在分娩后進行及時的產后抑郁治療。
馬普替林和帕羅西汀都是治療產后抑郁的主要治療方法,均具有顯著的產后抑郁治療效果,但相比之下帕羅西汀的治療效果高且不良反應發生率小,所以提議最好通過口服帕羅西汀來治療產后抑郁[4]。
本文對含有40 例患者的觀察組進行了帕羅西汀片治療實驗,對含有40 例患者的對照組進行馬普替林片治療實驗,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00.00%和2.50%,均優于對照組的90.00%和1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帕羅西汀片的產后抑郁治療效果優于馬普替林片。
綜上所述,對產后抑郁患者給予帕羅西汀片治療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且不良反應發生率極低,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