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智啟 陳 丕
討論部分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討論部分,研究者會對研究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深入分析。在這個過程中,研究者不可避免地要把自己的研究結果與已有的研究結果進行比較并評價。如果自己的研究結果與已有的研究結果一致,就能相互印證、相互支持;如果自己的研究結果與已有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就會出現學術觀點的沖突。在這種情況下,研究者會設法充分地論證自己的研究結論,修正或推翻先前的研究結論。出現這種學術沖突并非壞事,學術觀點的沖突對推動學術進步有重要的作用。學術就是在這種新研究與已有研究的互動中不斷進步的。研究者通過對沖突觀點的說明和討論,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轉化成潛在的知識(Cheng&Unsworth 2016)。研究者如何處理與其他學者學術觀點的沖突對獲取讀者尤其是本學科領域內的學者認同是十分關鍵的。
國內關于學術論文中學術沖突的研究并不多見,其中有的通過語類視角對批評性言語行為和論文討論部分進行分析(毛安敏 2013);有的對英漢具體學科的學術論文討論部分中模糊限制語進行對比研究(蔣躍、陶梅 2007);有的從體裁分析的角度對學術批評性話語進行研究(李雪 2008);還有的對學術論文結果和討論部分體裁結構潛勢進行分析(羅寧坤、趙明煒 2016)。下面對研究者在學術論文討論部分處理學術沖突的語言策略進行相關分析。
程和昂斯沃思(Cheng&Unsworth,2016)根據對學術論文討論部分學術沖突的分析,把討論部分分成四個語步,并提出四語步的學術沖突分析框架。四語步的學術沖突分析框架包括推薦觀點、沖突標記、對立觀點和沖突解決。推薦觀點是研究者對研究中的新發現、新結果的陳述。這個新發現、新結果是研究者通過研究得出的,并想得到受眾的認同。沖突標記指的是研究者明確提出推薦觀點與先前研究的某個觀點出現不一致或沖突的一個語步。對立觀點語步主要涉及研究者對與其相悖的觀點的陳述。沖突解決是研究者對出現學術觀點沖突的解釋說明。
四語步的學術沖突分析框架結構清晰,操作性強。本研究采用四語步的學術沖突分析框架對學術論文討論部分的學術沖突進行分析。下面是用四語步的學術沖突分析框架對一篇英語學術論文討論部分中的沖突功能單位的分析(見下頁表1)。首先,研究者呈現其研究結果,這屬于推薦觀點語步。然后,研究者指出其結果與之前某研究存在的差異,這屬于沖突標記語步,此時學術沖突顯現。其次,研究者敘述與其不一致的結果,這是對沖突觀點的展示。最后,研究者對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沖突進行解釋說明,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

表1:學術沖突單位四語步的分析框架示例
在對其中的評價資源進行分析時,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馬丁和懷特(Martin&White,2005)評價理論中的介入系統理論。在評價理論中,一切語言使用都是“對話”,語言使用是一種互動行為,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的過程。根據這一觀點,學術論文的討論部分本身也是一種對話,是研究者與其他研究者之間、研究者與讀者之間的一種對話。在討論過程中,研究者不僅表明自己的立場,還在某種程度上爭取與讀者結盟,使他們接納自己的觀點。
介入系統可分為單聲和多聲。單聲又可稱為單純性斷言,它只提供了一種立場;多聲則表明了其他觀點存在的可能,為不同的觀點留下了可供討論的空間。根據研究者對討論空間的態度,多聲又可分為收縮性多聲和擴展性多聲。收縮性多聲是研究者想要壓縮討論空間,給其他不同觀點留下很小的討論余地,目的是爭取讓讀者站在自己的立場這一方。收縮又可分為否認和公告兩種。否認是對其他觀點進行直接的否定、拒絕,說明這些觀點的不適用、不合理。否認又可分為否定和反對。公告是通過改動、強調、干預對一種意見進行批駁、顛覆或排斥。研究者通過對一種意見的強調和干預引導讀者接納自己認同的觀點。公告又可分為同意、宣告、背書三個子類。擴展性多聲則表明研究者想要擴展其他觀點的討論空間,給讀者留下更大的思考、判斷和選擇空間。擴展性多聲可分為接納和歸屬兩個子類。接納表明其他觀點的可能性,通常通過“可能”等情態動詞顯示其可能性。歸屬表達某種外部的聲音,主要通過間接引語實現。
本研究運用四語步的學術沖突分析框架和評價理論中的介入系統分析學術論文討論部分的學術沖突功能單位,并用評價理論的介入系統分析學術功能單位的每個語步的語言特點。
以國內5種外語類核心學術期刊刊載的實證性學術論文為研究對象,分析這些學術論文討論部分的學術沖突功能單位,主要考查研究者在學術論文討論部分使用了哪些語言策略解決學術沖突及研究者在每個語步中是如何使用介入資源爭取支持的。
本研究選取國內5種外語類核心學術期刊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發表的實證性學術論文作為分析語料。這5種期刊包括《外語界》《外語教學與研究》《現代外語》《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外語教學》。參照程和昂斯沃思(2016)學術沖突研究中文章選擇的標準并結合本研究的需要,學術論文選取標準如下:第一,論文是實證性研究論文;第二,論文的整體結構是I—M—R—D—C模式,即由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結果、討論和結論組成,且有獨立的討論部分,該部分在研究結果之后、結論之前;第三,在討論部分出現了學術沖突,即研究中某個結果、發現和之前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包括完全不一致和部分不一致的情況。根據上述三個標準共選出了21篇學術論文,其中出現了22個學術沖突單位(其中一篇論文中出現了2個學術沖突單位)。
在分析語料的過程中,首先,找出學術沖突的四個語步:推薦觀點、沖突標記、對立觀點和沖突解決。其次,對每個語步中的介入資源進行分析,探究研究者在出現學術沖突時如何處理自己與先前研究者及論文讀者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學術沖突。
在對語料進行分析后發現,有的學術論文討論部分的學術沖突語步出現了缺省的情況。有的省略了推薦觀點,主要是因為討論部分根據論文的研究問題分成了幾個部分,其中一個部分出現了學術沖突,在該部分,研究者已對論文的研究結果作了陳述,所以在學術沖突中沒有再重復。
有的學術沖突單位中省略了對立觀點的陳述,主要原因是在學術論文的理論背景或文獻綜述中已提及相關研究,所以在討論部分不再贅述。
此外,雖然有的學術沖突單位中出現了語步的合并,但所有的學術沖突都有獨立完整的沖突解決語步,該語步是學術沖突單位中最為核心和關鍵的語步。
在識別完語步后,分析每個語步中介入資源的分布情況,如表2所示:

表2:各語步中介入資源的分布情況
在對各語步中的介入資源進行分析后,發現推薦觀點語步中使用最多的是宣告;沖突標記語步中出現最多的是否定;對立觀點語步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承認;沖突解決語步中最常見的是接納。學術沖突的解決策略不同,所使用的介入資源也就不同,所以介入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者解決學術沖突的方法。下面具體分析在每個語步中介入資源的分布情況和研究者如何使用這些介入資源爭取獲得認同。
在推薦觀點語步中,研究者主要陳述自己的研究結果、提出自己的觀點。通過語料分析發現,在這個部分,研究者使用最多的介入資源是收縮性多聲下的宣告。因為研究者的發現和觀點是根據自己前文描述的研究得出的,用宣告這一介入資源明確表現自己的立場,強調其發現的價值和可信度,希望讀者能夠接受、認同其研究發現。這其實收縮了對其他不同研究發現的討論空間。雖然研究者的研究發現沒有完全排除其他研究發現,但對自己研究發現和觀點的明確介入和認同,給與其研究結果不一致的發現留下了很小的討論余地。
在沖突標記語步中,研究者明確指出了自己的研究結果和其他研究結果的不一致。使用最多的介入資源是否定,在語料中,一些作者用了“不一致”“存在一定差異”等話語說明存在與推薦觀點沖突的觀點。雖然指出了其他觀點的存在,但是研究者使用收縮性多聲資源實際上是把與之不一致的觀點作為靶子,通過沖突解決標記中出現的差異,得出最終的結論。
在對立觀點語步中,研究者一般會簡要陳述對立觀點。這個部分中出現最多的介入資源是承認。雖然承認是一種擴展性多聲資源,但它是一種中性的歸屬。在使用該資源時,研究者并未表明自己對陳述觀點的立場,只是客觀地對對立觀點進行陳述。其實研究者對與其研究相對立的觀點是不認同的,那為什么未使用疏遠表明自己對對立觀點的不支持態度,甚至有些用背書表示一定的肯定態度。原因是在這個部分中作者并未對沖突觀點和自己的觀點進行深入分析、比較。在未對對立觀點進行分析時就直接表示出否定或懷疑的立場缺少理據,所以在該部分研究者使用最多的是承認。另外,這也表現出研究者的嚴謹和對其他研究的尊重。在收集的語料中,研究者通常會在沖突解決語步中對對立觀點進行分析,在分析之后再對這些觀點作出相關評價。
1.無直接反駁的沖突解決
沖突解決是整個學術沖突功能單位中最為重要的一個語步。在前面三個語步中,研究者已經闡明了自己的研究發現和對立的研究發現,并指出了它們之間的不一致。在出現學術沖突后,研究者一般要處理、解決沖突,對以上的推薦觀點及對立觀點進行評述,并最終得出結論。
通過對語料的分析發現,沖突解決語步大致可分為直接反駁和無直接反駁兩種情況。直接反駁是指研究者在沖突解決語步中有直接反駁、批評對立觀點功能的話語。研究者一般會直接指出其他研究中的問題或在指出問題的同時說明自己研究的優勢。這種方式雖然非常明確、直接,但研究者用得不多(見下圖),出現直接反駁策略的沖突單位占31.8%,而沒有出現直接反駁策略的沖突單位占68.1%。這一點與程和昂斯沃思(2016)的研究發現基本一致。這說明研究者大多不會直接對對立觀點進行反駁和否定,而往往試圖解釋出現研究結果差異的原因或通過分析自己研究的優勢提高可信度,獲取支持,與讀者形成同盟。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術論文的特點,即學術論文屬于學術話語,是研究者向本研究領域學者展示研究成果的媒介,具有科學、嚴謹的特點。另外,研究者處在一個學術團體中,對對立觀點較為緩和、委婉的態度體現了對其他研究者的尊重。

在沖突解決語步中,研究者所使用的沖突解決策略不同,介入資源也不同。在無直接反駁的情況中,出現最多的沖突解決策略是解釋沖突原因。在闡述原因時,研究者往往會使用一些表可能性的情態動詞,表明除了他們的解釋還有別的原因造成了研究結果的差異,這體現了學術論文的嚴謹性、科學性,以及研究者慎重、商榷的態度,即面對與自己結果不同的研究不是直接反駁,而是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科學理據,并對其進行合理解釋。
總體來說,沖突解決語步中使用最多的介入資源是接納,共出現36次。接納是一種擴展性多聲。通過使用接納表明研究者除了自己提出的觀點,可能還有其他人的觀點。
另外,使用較多的介入資源是宣告,因為除了解釋原因外,一些研究者通過分析自己研究的優勢爭取得到認同,在這個過程中會提及自己的觀點。有的研究者還會找一些與其結果相同的研究或其他相關研究作為佐證,支持自己的觀點。在提及自己的觀點及表明自己的觀點與第三方觀點一致時往往使用宣告。在尋找其他研究支持時,除了使用宣告,還會使用承認這一介入資源。背書在沖突解決語步中共出現了17次。
2.直接反駁的沖突解決
除了無直接反駁的情況還有一些研究者會直接對對立觀點進行駁斥,并指出其謬誤和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的研究者會只批評沖突研究中的問題;有的研究者除了指出對方的問題外,還會闡述自己的研究是如何克服這些問題的,或闡明自己研究的優勢和科學性。
在對沖突研究進行否定時,研究者往往會使用否定這一介入資源直接指出沖突研究的缺陷,并直接對其說服力提出質疑。通過賦予自己研究正面價值及賦予沖突研究負面價值,增強研究的可信度。通過對比,研究者想要讀者支持哪個觀點就十分明顯了。
以國內5種外語類核心學術期刊發表的出現學術沖突的語言學學術論文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學術論文討論部分出現的學術沖突功能單位,描述學術功能單位每個語步介入資源的特點,并總結研究者解決學術沖突的一般語言策略。在處理學術沖突時,研究者往往不會使用直接駁斥對立觀點的方法,而會通過解釋沖突原因或尋求其他研究支持的方法增強自己觀點的說服力和可信度。本研究對學術論文寫作教學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可以提高學術論文討論部分的寫作質量,從而更好地處理可能出現的學術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