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沈良峰 張微巍 朱安娜
摘要: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建筑業也面臨著新的一輪機遇與挑戰。本文立足于“老齡化”背景,分析了傳統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相關問題,先闡述了現階段建筑業與人口老齡化發展的現狀,并對現存問題進行了分析;之后結合傳統建筑業的實際情況,對如何在“老齡化”現狀下推動建筑行業轉型升級進行研究,對促進建筑行業健康發展具有一定作用。
Abstract: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also facing a new round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ag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industry. Firstly, it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research on how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ing" plays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關鍵詞:老齡化;建筑業;轉型升級
Key words: aging of population;construction industry;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中圖分類號:C924.2;F42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21-0081-03
0? 引言
建筑業作為我國民生大業其發展與人民物質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以及工業化進度的加快,建筑行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傳統建筑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其建設往往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嚴峻,勞務用工問題制約了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對老齡問題進行探析,從而更好的把控人口老齡化給建筑行業帶來的系列問題。
當前國內外許多學者已經關注到了人口老齡化這一現象并進行了相關研究。Catalanol和Lanci等學者認為人口老齡化會影響社會經濟活動、勞動者的創新動力從而影響產業結構升級[1-2],Ehrenhard等認為人口老齡化能推動新型服務業的發展從而影響產業結構升級[3],乜堪雄和何小洲研究發現人口老齡化對老齡產業發展有促進作用從而影響消費市場結構并深化產業分工[4],張斌和李軍發現人口老齡化通過影響需求和供給對產業結構產生影響[5]。陽立高等研究了勞動力供給變化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機理發現勞動力供給數量下降會倒逼制造業升級[6]。牟新娣研究了老齡化對我國房價的影響發現老齡化對房價存在直接的負向影響[7]。
基于以上文獻來看,目前關于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升級影響的研究己較為豐富,但關于人口老齡化影響建筑業轉型升級的研究還并不多見。因此,本文選取基于人口老齡化的建筑行業轉型升級展開研究,對推動建筑行業健康發展具有一定意義。
1? 人口老齡化現狀
依據國際勞工組織的標準,老齡勞動者為45歲以上。且國際普遍認為當一個國家或地區有10%以上人口處于60歲以上或者有大于7%的人口處于65歲以上,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就處于老齡化[8]。
1.1 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
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嚴峻問題。當前我國工業化已由初期階段發展到中后期階段,發展方式發生轉變、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傳統建筑行業產業結構面臨新一輪挑戰。在產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的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之快已超越大多國家。依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老齡人口2003年為1.3億;到了2018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到了2.49億,占總人口比17.9%,其中全國65歲以上人口為1.66億,占總人口比11.9%;2019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到了2.53億,占總人口比18.1%,65歲及以上人口1.76億人,占總人口比12.6%,預計到2030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或超過20%。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尤其是建筑行業的轉型升級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1.2 建筑業人口老齡化現狀
當前建筑行業處于人口紅利低以及老齡化程度高的環境下,由于建筑行業準入標準低,大量農村勞動力涌入,其中中老齡層占比較多,導致人口老齡化現象在建筑行業顯著。李忠富等通過對江蘇省五個城市建筑農民工平均年齡進行研究發現江蘇省農民工平均年齡為44.73歲,45歲及以上建筑農民工比例為49.5%,這意味著有近50%建筑農民工為老年勞動者[9]。據相關數據統計,07年一線建筑工人人均年齡33歲,17年時人均年齡上漲到了43,其中40歲以上工人占60%以上,60、70后成為建筑市場主力軍,勞務工人老齡化趨向在建筑業中越發明顯[10]。
2? 建筑行業老齡化的原因
在建筑市場發展進程中勞動力主要來源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加快,農名工的擇業觀與心理訴求發生了變化。新生代農民工成為主力軍,由于知識水平相較于上一代更高,視野更開闊,其往往傾向于環境整潔、勞動強度低、薪酬較為豐厚的工作,而建筑行業由于工序繁雜、勞動強度大、風險大、環境差等特點導致其進入意愿較低。同時由于大眾對建筑從業人員的低認可度,從心理上阻礙了青年群體入行意愿。
另外,隨著市場經濟的增長,各行各業對勞動力的需求量加大,許多新興產業興起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符合青年勞動者對社會經濟與社會地位的訴求,因此吸引了大批勞動力投身其中,許多原來從事建筑行業的勞動者也傾向于向新興產業轉移。有學者對現有建筑從業人員從業意愿進行調查,發現總體留行意愿較低,只有40.1%的勞動者愿意繼續從事建筑業,有35.8%的勞動者表示不確定,有24.1%的勞動者表示想要或即將轉行。
基于以上可知,高強度建造工作、低社會地位、以及工作危險度高等建筑行業特點是導致新生代勞動者離開建筑行業的主要因素。新一代勞動力不愿進入以及老一輩勞動者的年齡上漲,導致建筑業所需的適齡勞動力不足,老齡化現象加重。
3?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建筑行業的影響
勞動力是建筑行業內每個施工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有效的勞動力供給是建筑行業穩定發展的保障。目前我國建筑行業機械化程度不高,對勞動力依舊存在大量需求。而人口老齡化則會對勞動者生產效率、勞動者安全以及施工質量等產生系列影響。
3.1 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
建筑勞動生產率是指建筑業勞動者在一定時間內生產建筑產品的效率[11]。Roger等對法國制造業、服務業和商貿業勞動者進行研究發現中老年勞動者智力體力供給減少勞動生產率降低會阻礙產業升級[12],汪偉等認為勞動者年齡結構老齡化會加大勞動者接受新知識新技能的難度和成本,不適應產業發展需要,導致結構性失業從而制約產業結構升級[13-14]。
雖然我國建筑施工技術要求低,勞動者僅需重復手工作業,但是各工序環節對勞動者體能、專注度以及反應和操作能力要求較高。人口生命周期理論認為20歲到40歲是人創新能力以及體能的黃金期。而當前我國建筑行業中中老年勞動者偏多且隨著時間增長,其體力、腦力、反應能力皆會下降,新知識新技術接受能力的降低會使得勞動者難以適應建筑行業的發展需求。建筑工人作為建筑業產值的創造者,其個體勞動生產率影響著產業勞動生產率,隨著建筑工人年齡增長,個體勞動生產率會降低,從而引起建筑業勞動生產率降低,建筑業產值減少。
3.2 引起的施工作業質量與安全問題
建筑行業的發展受到老齡化的束縛,其中安全問題是建筑業老齡從業者所需重視的最大隱患。由于建筑施工作業往往環境復雜、強度大、危險高,加之勞動者素質普遍偏低,導致安全事故頻發。當前建筑勞務用工青年化程度低,而中老齡勞動者文化程度不高,多為農民,器械使用以及施工作業的精度難以得到保證,工程質量容易出現問題。又由于中老年勞動者身體機能逐年退化,遇事反應速度下降,容易出現安全事故。其次,中老年勞動者對新知識的領悟能力普遍較差,大多對施工規范、操作規程、安全常識不了解,缺乏工程質量以及工程安全意識,是造成工程質量與安全事故的潛在因素。同時,由于他們對自身健康狀態不夠重視,大多患有老年疾病,這也就形成了安全隱患。
4? “老齡化”背景下傳統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發展問題的研究
在以往國際競爭中,我國傳統產業多以低資源價格以及低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占據國際市場中的地位。由于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我國低勞動力成本的優勢逐漸消失。由市場勞動力供應不足,尤其是適齡勞動力短缺,導致建筑工資也水漲船高,給企業帶去巨大經濟壓力。顯然如果不對傳統建筑業勞動密集型現狀進行改變,繼續走傳統建筑業手工作業的老路,很多施工企業將無法獲得更好發展。
4.1 傳統建造方式向工業化建造方式轉變
采用傳統建造模式作業勞動強度大、手工作業占比高、工作環境污染重,導致大多青壯年不愿意從事建筑業勞動,勞務工人緊缺。而近年新起的工業化建造模式,由于采取的是構配件大工廠預制,機械現場組裝,手工作業程度低,對勞動者依賴降低,剛好可以緩解老齡化帶來的建筑業勞務用工問題。各地政府為了推廣工業化建先后出臺了一些政策,國務院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中就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裝配式建筑,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
以工業化建造中的裝配式建造為例,其具有標準化、工廠化、機械化、信息化等特點。裝配式建造即將建筑物的部分或全部構配件工廠模塊化制作后運輸到現場由建筑工人進行技術組裝。采用裝配式建造其機械作業可以取代大多傳統建造模式下的手工作業環節,如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振搗等,而以往需要工人現場澆筑的樓梯、墻板、陽臺、梁柱等也可工廠預制好然后現場吊裝,大大減少了勞動力需求,同時也使得建筑工人勞動強度降低。
建筑業作為高污染行業,對環境影響較大。已有證據表明,工地揚塵是造成霧霆天氣的原因之一,而傳統建筑工地對揚塵以及現場作業環境污染的控制遠遠不及裝配式建筑。與傳統建筑工藝相比,裝配式建筑取消了現場施工外架、樓板底模和室內外墻抹灰工序,鋼筋統一配送,墻體模板取代木模板,現場文明施工效果顯著,施工作業環境更加干凈。
裝配式建造模式下建筑工人由露天施工轉向以工廠作業,施工作業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勞動強度減小,勞動者的安全系數也得到了提高。工作的舒適度和體面度的提升,能夠更好穩定勞動力隊伍,吸引年輕一代勞動力加入到建筑業中來[15]。
4.2 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
當前建筑行業正向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轉變。建筑從業人員作為建筑項目中的建設主體,為能為建筑產業快速發展提供內在驅動力。
隨著科技發展,技術進步,建筑隊伍的現代化水平提升,施工機械化水平提高,傳統以人工操作為主體的生產方式被機械施工操作代替,施工隊伍組成也由專業技術人員取代了普通農民工。為提升建筑產業現代化水平,組建建筑隊伍時要優先選擇專業知識與技能較強的技術人員。由于當前建筑行業勞動結構老齡化現象顯著,建筑一線從業人員基本來自農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且大部分為中老年勞動者,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接受能力差,難以滿足建筑業發展需要。因此,建筑業要想能夠持續穩定發展,可以建立完善的建筑產業工人教育體系,培養更多具有專業水平與能力的產業工人,為建筑行業注入年輕血液,同時提供建筑業從業者繼續教育機會的,提高建筑勞務工人整體水平。通過明確政府、企業、培訓機構三方責任,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開展產業工人培訓,針對不同培訓項目,制定合理費用分攤機制,培訓費用由三方共同承擔。
根據建筑工人綜合素質以及從事工種的不同進行分類并制定不同培訓計劃。由于建筑業從業人員文化素養較低,且較少有具備專業技能的,因此培訓初期應重點關注對其職業道德以及閱讀能力的培養。通過初期向其介紹建筑業行業發展現狀和趨勢,能讓勞動者對自己即將進入的行業、行業工作環境、工作要求等有更好了解。然后有針對性的按不同崗位需求,為給建筑從業人員訂制不同的培訓方案,使其能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所處崗位工作內容,提升各自專業技能。
同時,政府可以通過建立良好的退休保障機制,鼓勵老年勞動力退出建筑生產行業;制定相關積極的政策,通過職業學校培育專業型建筑產業工人,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建立學生定向就業學費減免機制,鼓勵更多的年輕學生報考職業學校并加入建筑產業工人隊伍。
5? 總結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其建筑業勞務工人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其老齡化現狀成為制約建筑業發展的嚴峻問題。本文對我國當前建筑業從業者老齡化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針對老齡化背景下,建筑行業實現轉型升級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①傳統建造模式應向工業化建造模式轉變。由于建筑行業從業人員中年輕勞動力少,而中老齡勞動者伴隨年紀增長會出現體力、精力衰退、反應速度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的問題。跟傳統建造模式相比,工業化建造模式具有所需勞動力更少、勞動效率高、勞動強度減少、現場施工作業更加文明環境更加整潔的特點,對老年勞動者來說更加友好,同時也契合了新生代勞動者的擇業觀,對新生代工人更具有吸引力。通過發展工業化建造模式,有利于建筑行業更好地適應建筑勞務用工老齡化現狀,推動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
②同時由于社會技術進步,建筑行業對適齡專業技術型人才需求增加,而當前建筑從業人員老齡化嚴重,中老齡從業者對新的技術與知識的學習能力較弱,不利于建筑行業發展。因此我們應當采取合適的培訓措施,通過對中老齡勞動者進行上崗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術能力。而針對建筑業勞務結構中青少年勞務者占比不高的問題,可以通過政府扶持以及學校定向培養給建筑行業輸送大批具有專業技能知識的青年人才,從而緩解建筑勞務用工老齡化問題,促進建筑業更好好發展,實現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CATALANOL M, PEZZOLLA E. The effects of education and aging in an OLG model:Long-run growth in? France Germany and Italy [J]. Empirica, 2016, 43(4): 757-800.
[2]LANCIA F, PRAROLO G. A politico-economic model of aging,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growth [J].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2012, 25(3): 989-1018.
[3]EHRENHARD MKIJL B, NIEUWENHUIS L. Market adoption barriers of multi-stakeholder technology: Smart homes for the aging population[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4, 89(11): 306-315.
[4]乜堪雄,何小洲.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經濟對策與產業選擇[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01):124-129.
[5]張斌,李軍.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影響效應的數理分析[J].老齡科學研究,2013(6):3-13.
[6]陽立高,龔世豪,韓峰.勞動力供給變化影響制造業升級的機理及政策研究[J].科學決策,2015(12):19-41.
[7]牟新娣,李秀婷,董紀昌,董志,朱琳琳.老齡化對房價的影響機制:基于中國的實證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9,39(04):1018-1030.
[8]馮麗莎.我國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16.
[9]李忠富,劉世青.我國建筑業勞動力短缺問題現狀及其影響分析[J].建筑經濟,2015,36(02):18-21.
[10]王承軍.建筑業一線作業人員素質情況分析及對策[N].中國建設報,2018-01-08(008).
[11]戴國琴.建筑業勞動力未來供給趨勢及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13.
[12]ROCER M, WASMER M. Heterogeneity matters: Labour productity differentiated by age and skills [R]. Working Papers of the DESE Electronic Journal, 2011.
[13]汪偉,劉玉飛,彭冬冬.人口老齡化的產業結構升級效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5(11):47-61.
[14]卓乘風,鄧峰.人口老齡化、區域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J].人口與經濟,2018(01):48-60.
[15]張英杰,葉懷遠,王曉峰.中國建筑業未來發展對策研究-基于建筑業勞動力供求的視角[J].經濟問題,2018(11):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