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倩

摘要:數字知識已成為人們學習、學術研究等不可或缺的知識資源,金融數字知識有效獲取和利用技能是當代金融類大學生必備的技能之一。分析金融類大學生金融數字知識利用素養的研究現狀;以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大學生為調研對象,對金融類大學生金融數字知識利用現狀進行問卷調查與探討。在些基礎上,提出了提升金融類大學生金融數字知識利用素養的幾種路徑。
關鍵詞:金融? 數字知識? 大學生? 素養
一、引言
隨著時代變化和教學改革的需要,僅憑傳統紙質知識資源已不能滿足大學生的知識需求;數字知識資源以其獲取快捷,更新快,便于傳遞與共享等優點成為大學生的新需要。面對越來越豐富和重要的數字知識,大學生應該提高相關認識,掌握相應知識與技能,提升數字知識獲取與利用素養。同樣,作為金融類的大學生,提高自己金融數字知識利用素養也刻不容緩。由此,對金融類大學生金融數字知識利用現狀進行調研、分析和探討,提出大學生金融數字知識利用素養提升的路徑,很有必要。
二、研究現狀
所謂的數字知識素養,就是指獲取、學習、掌握和利用數字知識的綜合素質修養。用《中文期刊服務平臺》(維普)關鍵詞“數字知識”檢索,共檢索到56篇相關論文,其中涉及主題為圖書館13篇,如秦衛平(2017)《Data Curation視域下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的新探索》,研究Data Curation科學數據的數字化、數據共享、集成管理,在圖書館創新服務中的重要作用。主題為數字圖書館9篇,如趙瑞雪(2013)《面向科研機構的知識服務支撐體系建設研究》,探討了數字化、虛擬化等發展。主題為知識6篇,如張紅麗等(2011)《數字知識環境下面向科研用戶的知識服務體系構建》,認為在數字知識環境下,以用戶綜合集成化知識需求為中心來構建知識服務體系。主題為教學6篇,如趙寶(2015)《淺論高中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認為數學教學正在從“講授式”逐漸轉變為“指導型”。主題為知識產權4篇,如李爽,李鳳海(2013)《談網絡教育模式與數字知識產權保護技術》,給出了一種安全云計算環境下網絡教育模型框架。主題為知識發現及服務7篇,如白新勤(2010)《中文數字知識服務平臺探析》,對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讀秀學術搜索等數字知識庫進行了比較研究。其它主題11篇。但用關鍵詞“數字知識”+關鍵詞“大學生”或用關鍵詞“數字知識”+關鍵詞“素養”都未檢索到相關文獻。
由此可見,數字知識研究主要集中在數字圖書館、知識服務體系構建、數字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發現及服務等方面;對大學生數字知識利用素養研究涉及很少,對大學生金融數字知識利用素養研究更是空白。所以,對金融類大學生金融數字知識利用素養提升的研究,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前瞻性。
三、利用現狀
金融類大學生金融數字知識利用素養現狀如何,哪些方面還存在著缺陷和問題;如何提升大學生金融數字知識利用素養,提升大學生金融數字知識利用素養又有哪些路徑。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設計了表1的調查內容,對同濟大學浙江學院經濟管理系100名相關專業同學作了隨機問卷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大學生上網時間、場所、工具,對金融數字知識利用的態度、困難,以及對包含金融數字知識的中外文電子圖書、期刊、學科網站、知識發現和知識搜索系統的了解使用等。
通過調查表的回收、歸類和統計,我們發現每天上網時間4小時以上者為47%,3小時至4小時者為27%,也就說3小時以上者占74%,不上網者沒有。可見大學生每天有大量的時間用于上網,閱讀數字信息。大學生在宿舍上網占67%,在電子閱覽室、教室等其它地方上網占33%;用手機上網者占70%以上,可以說大學生在宿舍用手機上網者占大部分。
對金融數字知識資源的學習態度,認同但基本不用者占70%以上。最喜歡用的金融數字知識資源形式為網絡課程、教學課件、電子圖書。對金融數字知識資源現狀不滿意原因是信息雜亂、檢索不方便,數量龐大、不利于篩選,信息缺乏科學權威、不少信息無用等。最喜歡的金融數字知識主要來源于相關金融網站、交流平臺;而利用圖書館較少;對本校圖書館金融數字知識資源沒用過的占51%,偶偶使用占44%,大學生對學校圖書館這個數字知識中心了解和利用不盡如人意。大部分大學生對中文電子圖書、中外文電子期刊數據庫有一些了解,偶偶也有所使用。但同學之間有差異,有的同學利用較多,了解較全面;也有部分同學基本不了解和利用。知識發現和知識搜索系統使用最多的是百度學術搜索、Google Scholar,對現今最流行的中文讀秀學術搜索、外文Summon學術搜索都不甚了解。部分同學對金融學術Web資源中的中融網、Wind資訊、EPS全球統計數據庫分析平臺有一些了解,但總體利用不夠。對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等銀行網有所瀏覽;金融知識MOOC網站利用最多的是網易公開課和清華大學慕課平臺。認為進行金融知識數字化學習的主要困難是缺少相關的指導、培訓和沒有數字化自主學習的經驗。
總之,大學生獲取和有效利用金融數字知識存在困惑與不足,一是充分利用金融數字知識來解決學習和科研上多層次需求的意識不強;二是容易被互聯網上一些泛而不精、良莠不齊,缺乏權威性的數字知識迷惑,沒有深入了解專業、權威、規范的金融數字知識資源;三是大學生對金融數字知識獲取的途徑和技能了解不全面,有效利用金融數字知識的素養需要進一步提高。
四、提升路徑
金融類大學生金融數字知識獲取和有效利用素養的養成,將使大學生能夠快捷、高效、有針對性地獲取相關金融數字知識,有助于解決他們在金融學科學習、科研中的困惑與問題,豐富與擴展在課堂上學到的金融知識,培養自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從金融數字知識的研究和利用現狀來看,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條路徑來提升金融類大學生金融數字知識利用素養。
(一)重視金融類大學生金融數字知識有效獲取與利用意識的培養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成為重要的資源源泉。傳統教學中,僅憑教材和老師講授所提供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識資源在大學生培養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數字知識是整個知識資源重要組成部分。金融類大學生必須認識金融數字知識對學習的重要性,探求和學習相關金融數字知識,并能積極利用金融數字知識;學會自己去豐富和利用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智能結構。
(二)構建金融數字知識獲取和有效利用學科網
高校必須尋求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識資源,創建大學生可以方便、快捷、有效獲取和利用校內外數字知識資源的環境,以此突破知識資源瓶頸、贏得知識獲取與利用的競爭優勢。為此,學校信息中心、圖書館或相關學院應構建金融數字知識獲取和有效利用學科網,對校內外的金融數字知識進行分類、組織、整理;把相關資源分門別類。如中外文電子圖書、中外文電子期刊、著名金融學術Web 網站、知識發現和知識搜索系統等進行整理;特別是當前開放獲取(OA)的發展變化,愈來愈多的數字資源開放免費,所以OA資源不可忽視。有了金融數字知識學科網,大學生可以比較快捷方便地瀏覽金融學科較全面的知識,補充自己不了解的數字知識資源,了解金融數字知識獲取的各種方法和途徑,較全面、高效地獲取相關數字知識。
(三)培養金融數字知識有效獲取和利用技能及創新
金融數字知識獲取和有效利用技能主要包含高效科學地獲取金融數字知識的能力,分析、評估和歸納金融數字知識的能力和對金融數字知識進行有效利用與創新的能力。
高效獲取金融數字知識,就要求大學生能熟練掌握知識發現和知識搜索系統,了解重要的金融數字知識資源,如中外文電子圖書、期刊和專題網站及國內外金融OA資源。
分析、評估和歸納金融數字知識的能力,在獲取相關知識后,能對獲取的知識進行甄別、分類、比較,將需要的知識融化在自己的知識體系中。
獲取金融數字知識,對相關知識進行鑒別、歸類和比較,并逐漸使之成為自己知識儲備的最終目的,是有效利用這些知識。應鼓勵大學生勇于金融數字知識利用實踐與創新,為金融專業課程創新與改革打好基礎。在金融類課程教學中,樹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努力提高學生獲取與有效利用數字知識的能力,克服金融教學中知識資源不全、知識資源更新不能與社會發展同步等困境,引導學生構建自己的金融數字知識結構。在學位論文撰寫、MOOC翻轉課堂教學等學習中,鼓勵學生運用已掌握的金融數字知識創新,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真正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知識豐富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秦衛平.Data Curation視域下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的新探索[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7(6):53-56.
[2]趙瑞雪.面向科研機構的知識服務支撐體系建設研究[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3(11):51-55.
[3]張紅麗等.數字知識環境下面向科研用戶的知識服務體系構建[J]圖書與情報,2011(3):41-44.
[4]趙寶.淺論高中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5(50):77-77.
[5]李爽,李鳳海談網絡教育模式與數字知識產權保護技術[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3(10):98-100.
[6]白新勤.中文數字知識服務平臺探析[J]圖書館學刊,2010(6):99-101.
基金項目:同濟大學浙江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9)。
作者單位:同濟大學浙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