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晴雨 錢雯佳 梁媛媛



隨著現代化生活的發展,異鄉人們涌入城市,成為城市建設主力軍,為家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另一方面,由于經濟狀況、城市差異等原因,近年來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問題日益嚴重,成為社會關注話題。留守老人和兒童均處于特殊的年齡層:孩子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對社會生活準確判斷,他們也面臨疑惑和心理不安,對于老人來講,行動不便和精神上空虛,易誘發各種身心疾病。目前社會上對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關注力仍不夠,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因此我們通過兩個特殊年齡層的相結合,進行實踐分析,通過這個項目加大政府、社會對他們的關注。
一、公益平臺實施環境分析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制度,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在此形勢發展下,通過留守老人和兒童隔代之間的接觸交流和互助,為解決老年人與兒童心理健康的問題具有創新的意義。
(一)留守老人現狀分析
留守老人:是指有戶口在本村的子女每年在外務工時間累計達6個月及以上、自己留在戶籍所在地且60歲以上,身邊沒有贍養人或者是贍養人沒有贍養能力的農村老年人,其規模達1600萬人。
中國農村老人幾乎是經濟發展、社會轉型和城市化進程中唯一無法轉型的群體,其年齡和不能轉換的身份、其能力難以適應信息時代和市場、其身體機能狀態不可逆轉的弱化、其缺少青壯年勞力和活力的生存環境、農村普遍的公共資源稀缺、不完善的基本社會保障系統和設施,緊缺的社會服務等,疊加的積困致弱因素,致使農村老人成為社會人口中的一個弱勢群體。相比之下,農村留守老人則由于中國社會轉型過程所造成的結構性斷裂變得更加弱勢。
(二)留守兒童現狀分析
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托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
2013年,全國婦聯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推算,中國共有6102.55萬農村留守兒童。而2016年多部門聯合開展的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統計認為,全國不滿16周歲、父母均外出務工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
作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心和呵護,相對來說容易走向發展的兩個極端,有的孩子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也有的孩子變得異常堅強和勇敢。在學習方面,由于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初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兒童。
(三)公益平臺實施環境可行性分析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這是以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為切入點的第一份系統性地明確未成年人保護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的國務院文件,其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要使兒童留守現象明顯減少。
關于留守老人方面,民政部等9個部門于2018年2月24日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工作的意見》,針對目前農村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強調:“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是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愛服務體系的完善關乎廣大農村留守老年人的晚年幸福生活,關系到脫貧攻堅的目標實現,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
在調查及相關數據中總結發現,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與老人是共同存在的問題。其中,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性格柔弱內向。留守兒童年齡幼小就離開父母,父母關愛嚴重缺失,盡管有些是放在爺爺奶奶或親戚家撫養,但畢竟與父母關系不同,一遇到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性格內向。
2.自卑心理障礙。由于父母長期不待在身邊,他們就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不求上進。
3.孤獨無靠心理。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獨,近而產生心里騷動和抑郁等問題。
4.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數孩子不理解父母,認為家里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說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
對于留守老人來說精神缺少慰藉是展現出來最重要的心理問題,人老了最怕孤獨。老人對物質生活沒有過高的奢求,因此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因素。由于子女不在身邊,農村老人大多過著“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這很容易使他們感到孤獨。特別是獨居老人感到有心里話沒處述說,有時間沒事打發,很可能出現抑郁癥狀,覺得生活沒有意思,嚴重的會產生自殺的念頭。
我們雖不能從大局上解決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現存問題,從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為出發點,進行實地考察,深入研究。開展以青年人為橋梁,連接兩者進行精神上的慰藉。他們追尋相似的慰藉,在這樣平凡的相遇里感受別樣的溫暖。而我們公益工作室也會留意孩子和老人的心理健康變化,進行心理輔導,全面關注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的發展趨勢。
二、公益平臺實施存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知識不足及人員不夠充沛
公益平臺以青年人為橋梁,連接兩者進行精神慰藉。而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了解雙方之間一些基本情況,從而對此進行配對。但在執行過程中,平臺需要大量的人員并且具有一定的心理方面知識。然而現有的人員中,心理知識方面的認識不足,必然缺乏發展的潛力。因此,加深志愿者對于心理知識的了解,深入研究心理知識,是公益平臺發展的當務之急。
(二)缺乏系統的宣傳戰略。根據有關數據分析,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與兒童都在偏遠地區,交通、通訊方面等發展落后。因此網絡、電視等宣傳顯得不切實際,而通過志愿者下鄉宣傳則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勞力。目前,如何宣傳公益理念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語言溝通問題。大部分老人長時間居住在農村,基本上使用本地話交流,而現在學校普遍推廣普通話,一些小孩在家鄉話的學習上有所欠缺。因此,老人和孩子在語言溝通問題上存在的嚴重的問題。
三、發展策略
(一)高校和當地政府相結合
1.政府方面。由于高校并不了解當地政府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詳細情況,所以需要政府統計好當地空巢老人人數并詢問他們的居住環境、生活照料、日常收入和健康情況并且安排專員與高校進行溝通。也需要統計留守兒童人數并了解其學習成績、性格、特長、生活習慣等。加快建立農村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的管理制度,全面了解基本情況,安排人員進行專門管理??梢栽谥芰?、周日分配一個地方以供志愿活動的進行,比如學?;蛘弋數仞B老院。
2.高校方面。將關愛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納入志愿者活動的重要內容,發展教師和學生在班級中招募愛心志愿者,組建愛心志愿服務隊。由高校學生根據兒童老人的喜好等策劃活動,并且根據政府的信息數據庫分好組。動員群眾,入黨積極分子,黨員參加活動。
我們要專門面向留守兒童開展學習、心理等問題的工作,專門面向空巢老人的日常需求和心理等方面展開幫扶工作,將分配好的人員在規定地點集合開展相應活動。
(二)實行“三方面”戰略方針
現如今的托管機構大多都是民辦,存在設施不完善,場地狹小,師資力量薄弱,安全意識不足,管理水平低等問題,所以提出以下建議:
1.生活服務方面:
娛樂方面:所以相對于老人的居住環境應該添加老年人的運動器材和娛樂場所,比如紹興的老年人應多舉辦越劇活動,要豐富生活。由于老人的身體、心理機能都下降了,應該多舉辦室內活動,將二者在室內的活動空間進行合并,這樣能為兩個群體提供相處的機會,可以互相看護。
飲食方面:對于兒童的居住環境應滿足兒童起居、學習和娛樂的功能需求。我們應該要讓他們感覺到家的溫暖,一日三餐必不可少,合理飲食。有些老人會因為舍不得花錢就隨便吃點食物,應付自己的肚子,孩子們也有可能把好吃的留下來給弟弟妹妹們吃,這樣會導致自己的營養不良。
實踐方面:可以安排兒童和老人一起打掃衛生,一起做菜等家務。老人可能會因為年老動作緩慢而不便,這時候就可以口頭教授方法以及生活中的小竅門。
2.精神服務方面:
老人方面:鼓勵舉辦各種老年大學,老年活動(老年運動會、演唱會等),提高面向老年群體的心理咨詢和幫扶。讓青少年增加對老人的認知,學會與老人的正常溝通,同時幫助老人更好的接受現在社會的快速發展,減少矛盾發生。根據數據顯示,農村老人要加強心理疏導和教育。
兒童方面:改善教養方式,他們的家庭教育是欠缺的,所以要從家庭入手,讓父母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做積極的引導。開展新型的學校教育,可以在教師資源上引進專業心理健康教師,幫助老人和兒童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在大多數幼兒園中,除了幼兒園老師和工作人員,兒童們接觸的都是年齡相似的孩子,除家人外很少能接觸到其他人。所以將有歲數差異的老人兒童安排到一起對雙方都有益處。
社會方面:增加對他們的關愛,社會上的志愿組織可以多組織活動,比如邀請城市的小朋友來體驗他們的生活。針對不同年齡段采用多種方式開展消防安全的宣傳,如采用制作讀本(針對兒童)、以表演的形式表達(針對老人)、進行滅火演練(老人與兒童合作)等。
3.工作管理方面:
工作人員方面:增加人員配備,提高工作人員服務水平和素質。根據不同年齡段分配不同的管理人員,若老人或兒童患有精神疾病應分開管理,避免發生沖突。最好劃分成不同區域進行管理,比如部分負責娛樂區域、部分負責飲食區域、部分負責醫療區域等,這樣才能服務的更有條理性。
醫療方面:衛生狀況存在醫療資源匱乏、基礎設施不完善,醫生沒有經過嚴格技術培訓。政府應出臺相對政策,為他們提供生活上的適當補助,增強當地人民醫療知識和相關醫療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需分配適當專業醫生保障參與活動人員的安全。
(三)重視宣傳
做好宣傳工作,加強活動傳播力度,增強活動影響力,要使活動資金足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一定要把握宣傳方向,我們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傳播。新媒體以其融合性、創新性、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活動宣傳可以采用線上(如新媒體等)、線下(大喇叭宣傳等)方式,讓更多的人群了解并且參與到此次活動中來。因為農村發展落后,所以新媒體傳播可以針對發展較好的地區,大喇叭這種復古的方式可針對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當然農村留守人群的家人也可以為他們線上報名。
四、結語
人的一生是以孩童開始,以老人結束。遲暮之年的老人需要年輕的活力,孩子們也可以在與老年人接觸中受到道德教育。將老人和兒童安排在一起可以節約社會公共資源,也能促進老年人與兒童的交流,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
基金項目:2019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讓時光相擁,讓歲月相遇”,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課題編號:201912792016;主持人:黃晴雨,錢雯佳;指導老師:梁媛媛。
(黃晴雨/錢雯佳/梁媛媛: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