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共產黨的獨特優勢,包括理論優勢、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和群眾優勢。這些優勢是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根本法寶,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和力量。這些優勢在蘇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征程中得到了創造性的運用和發揚。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章,必須一以貫之運用和發揚好黨的獨特優勢。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獨特優勢;蘇州
關于中國共產黨的獨特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曾系統闡述并精辟概括為五個方面,即理論優勢、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和群眾優勢。這些優勢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實踐中逐步形成、發展并不斷臻于完善的。這些優勢是黨所特有的,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是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根本法寶。這些優勢在蘇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征程中得到了創造性的運用和發揚,助力蘇州數十年不斷躍上新臺階,譜寫出一篇篇精彩華章[1]。
一、蘇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演進
蘇州的快速發展是從1983年鄧小平同志視察蘇州開始的,從那時起,蘇州人民在小平同志指引的小康社會道路上求真務實、艱苦奮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出了一篇篇精彩的發展華章。
第一階段,從1983年~1988年,蘇州依托“蘇南模式”的崛起,實現了經濟建設的第一次飛躍。產業結構發生根本變化,二、三產均超過一產,農業已不再占主導地位[2]。自1985年起,又抓住被國家列為沿海經濟開放區這一機遇,利用外資正式啟動,當年實際利用外資1 070萬美元。經過五年的艱苦奮斗,于1988年提前12年完成翻兩番任務。
第二階段,從1988年特別是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十六大的13年間,蘇州不失時機改革開放,抓住浦東和沿江開發機遇,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實施外向帶動、科教興市、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僅完成了第三個翻番,國內生產總值由1988年的165.12億元增加到2001年的1 760.28億元,僅次于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列全國第六位,而且教育、科技、文化、環境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均走在前列,各項指標全面進入小康。蘇州成為長江中下游的一顆璀燦明珠,躋身于國內經濟大市和綜合競爭力強市之列。
第三階段,從2002年黨的十六大到十八大,蘇州緊緊圍繞富民強市、“兩個率先”先行目標,高揚加快發展這一主題,大力實施科教興市、經濟國際化、可持續發展和城市化戰略,全力打造體制、產業和人才“三大平臺”,全面構建開放型經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規模經濟和民營經濟“三足鼎立”發展格局,著力形成沿長江、沿滬寧交通軸線、沿滬浙地區和沿太湖的“四沿”生產力布局,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和五個縣級市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六大經濟板塊”,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
第四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蘇州堅決維護核心,堅定高舉旗幟,不斷提高政治站位,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強化系統化思維,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順應結構性改革新要求,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突出聚焦轉型、創新引領、民生為本、生態優先等重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提升民生發展水平,全面推進社會建設和治理,積極改善生態環境,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一系列新成就。經濟發展重在“轉”,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創新驅動重在“質”,新動能激發新活力;民生發展重在“提”,民生福祉顯著提高;社會發展重在“進”,各項事業繁榮進步;生態環境重在“變”,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二、蘇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核心啟示
蘇州之所以能持續數十年不斷躍上新臺階,根本在于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引,關鍵在于蘇州廣大干部群眾不懈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創新,而核心則是黨的獨特優勢在蘇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得到了創造性的運用和發揚。
(一)黨的理論優勢的運用和發揚。黨的理論優勢就是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用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武裝全黨,堅持用科學理論和革命精神教育、團結、鼓舞廣大黨員和黨的干部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奮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揮黨的理論優勢,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努力提高廣大黨員和干部的思想理論素質,從理論上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歷史經驗告訴大家,要充分發揮黨的理論優勢,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理論與運用理論相結合。蘇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征程中始終注重發揮黨的理論優勢,堅持用行動中的理論指導蘇州的實踐。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蘇州的實踐,創立了“蘇南模式”和“蘇州之路”;善于把經驗上升為理論,總結出了蘇州“三大法寶”即“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園區理念”和蘇州城市精神,并用這些精神和理念進一步指導蘇州的實踐;善于結合蘇州的實際提出新的思路和新的目標,用新的理念和新的藍圖號召人、凝聚人、激勵人和鼓舞人,如“思想再解放、目標再攀高、開放再出發”的新目標和新理念等。正因為如此,蘇州才一次次搶得發展先機。
(二)黨的政治優勢的運用和發揚。堅定崇高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以及由此產生的百折不撓的革命意志,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戰勝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奪取革命、建設、改革勝利的強大力量源泉,也是黨的巨大政治優勢。由這些政治優勢還派生出了一系列思想和行為上的優勢,比如堅持艱苦奮斗、勤儉建國;廉潔從政,拒腐防腐;立足本職,樂于奉獻;心系群眾,與民謀利;毫不利己,公而忘私;知榮識恥,內省自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揮黨的政治優勢,最重要的就是必須通過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廣大黨員和干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艱苦奮斗,勤儉建國,從政治上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蘇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征程中始終注重發揮黨的政治優勢,不僅始終堅持崇高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而且善于把遠大理想與本地實際和具體歷史階段奮斗目標相結合。艱苦奮斗,勤儉辦事,百折不撓,創辦了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蘇州工業園區等“開放高地”,實現了蘇州從“內”向“外”的歷史性轉變;踏上“強富美高”新征程,蘇州咬定目標不放松,激情燃燒,爭第一、創唯一,表現出了高度的政治覺悟和無私奉獻精神,是黨具有巨大政治優勢的有力體現;內省自律,廉潔從政,拒腐防腐,大力弘揚廉石精神,狠抓廉政建設,取得了突出成效;
(三)黨的組織優勢的運用和發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集中了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數量眾多的先進分子,集中了全國各個領域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建立了科學嚴密的組織體系,具有強大的組織動員力,這是巨大的組織優勢。保持和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堅持健全黨的組織體系和完善黨的組織方式,努力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切實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從組織上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按照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的原則,蘇州市委、市政府堅持健全黨的組織體系,完善黨的組織方式,努力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切實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大力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確保每一屆市縣兩級班子都由年富力強、奮發有為的領導干部所組成,從而使中央和省市委的目標和要求直接變成每一屆班子的決心和行動;鞏固傳統領域的基層黨組織建設成果,狠抓非公經濟黨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使這兩個領域的基層黨組織設置和黨組織活動實現了全覆蓋;不斷創新蘇州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模式、工作機制和活動方式,推動向城鄉一體的、區域性大黨建工作新格局邁進。
(四)黨的制度優勢的運用和發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形成并保持黨的團結統一和蓬勃活力,這是巨大的制度優勢。保持和發揮黨的制度優勢,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不斷鞏固黨的團結統一和增強黨的創造活力,從制度上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在制度建設方面,蘇州市委歷來十分重視,把基層黨組織創造的行之有效的新經驗、新做法、新舉措用制度固定下來,從而提高黨建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水平。適應改革開放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建立健全新型的基層黨組織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適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要求,建立健全充分反映黨員和黨組織意愿的黨內民主制度;適應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要求,建立健全黨內日常學習制度和黨委中心學習組制度;適應廉潔政治建設的需要,建立健全一系列黨內廉潔從政制度;適應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要求,建立健全黨員教育管理的長效機制等等。
(五)黨的群眾優勢的運用和發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堅持黨的一切工作體現人民的意志、利益和要求,這是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也是黨最大的優勢。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堅持黨的根本宗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使黨的一切工作充分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利益和要求,從作風上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在發揮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方面,蘇州各級黨組織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使黨的一切工作充分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利益和要求。建立健全黨員聯系群眾的制度,推動了基層黨組織的民主化建設;建立健全民主選舉和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真正使民主選舉和民主評議黨員的制度成為黨組織和黨員聯系群眾和溝通群眾的橋梁;建立健全黨員服務進社區的制度,黨員在社區的表現由社區黨組織評定;大力興辦民生實事工程,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凝聚了民心,匯聚了前進力量,進而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三、始終堅持運用和發揚好黨的獨特優勢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依靠黨的獨特優勢的運用和發揚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黨的獨特優勢的運用和發揚走向明天。最根本的,是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把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根本方針,堅持把全面從嚴治黨作為根本保證,一以貫之運用和發揚好黨的獨特優勢。
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運用和發揚好黨的獨特優勢。要堅持不懈地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入行動,扎扎實實學原著、讀原文、悟原理,堅定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特別是要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一切工作的總綱、貫穿始終的主線,把走在前列、爭當標桿的使命擔當一以貫之地落實到解放思想、改革發展的實踐中去,推動蘇州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早日將“強富美高”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要始終堅持把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根本方針,運用和發揚好黨的獨特優勢。強化系統性思維,清醒認識、準確把握蘇州發展所處的具體方位和階段,更加自覺地立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致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緊扣“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找差距補短板,擺脫速度情結、路徑依賴,以思想大解放之勇謀蘇州發展之實,推動系統謀劃大提升、創新發展大提升、改革開放大提升、城鄉面貌大提升、民生福祉大提升、精神風貌大提升,全方位推動并實現蘇州發展質量的持續提升。
要始終堅持把全面從嚴治黨為根本保證,運用和發揚好黨的獨特優勢。要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自身必須始終過硬”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在“四個偉大”全局性統攬中,緊緊抓住起決定性作用的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緊緊抓住講政治這一根本途徑,緊緊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以自我革命的鮮明品格和強大勇氣,推動蘇州全面從嚴治黨實踐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3]。當前,尤其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思想僵化、能力退化、進取弱化、擔當鈍化等四個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自覺對標先進,大興學習之風,堅定宗旨初心,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從而為推動蘇州經濟“高質量”運行、社會“高品位”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始終堅持和充分發揮黨的獨特優勢[J].求是,2012(15):3-7.
[2] 李衛平.開啟新蘇南模式新征程[N].常州:常州日報,2020.
[3] 梁杰皓,盧成觀.“四個偉大”與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形象構建[J].甘肅理論學刊,2020(2):50-57.
作者簡介:周國平(1966- ),男,江蘇常熟人,畢業于廈門大學哲學系和中央黨校政治學理論專業,中共蘇州市委黨校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