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好 楊文革
摘 要:2020年春節剛開始之時,自武漢向全國蔓延了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國人民響應國家號召,居家不出門,做好自我防護,一起戰勝這場疫情。目前,中國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老年人的健康尤為重要,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分析法,對目前我國處在疫情的特殊時期下,老年人居家健身的狀況進行分析,我國老年人體育數量占比高,居家健身對于大多數老年人來說是一個特殊的體育鍛煉形式,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如何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優化鍛煉方法,提高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免疫力,以及改善社區的服務體系,加強社區對老年人的健康保障機制。
關鍵詞:老年人;居家健身;新冠狀病毒肺炎;服務體系;保障機制
人口老齡化是中國未來發展中不可逆轉的現象,將以更快的速度發展著,隨著年齡不斷的增長,沒有配偶的老年人人數逐年增長,空巢老人,單獨居住的老人人數逐年增加,這些現象的產生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2020年年初爆發的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中國造成了嚴重的打擊和影響,此次疫情造成了多人失去了生命,據調查發現,失去生命的人群絕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共性特點是免疫力低和身體亞健康現象。疫情的爆發,按照黨中央的指示,要求全國人民居家防疫,不出門,做好自我防護,來應對這場戰役。鐘南山院士的健身短視頻,被各大媒體新聞報道傳播,激起了居家老百姓對強身健體的愿望和追求,國家體育總局也相應的出臺了科學健身十八、健身短視頻,以及通過教練員和運動員制作健身科普知識視頻,大力推廣了科學居家健身方法,據大數據統計發現,抖音和快手軟件播放的居家健身活動和賽事已經超過26億次播放,特別是中國女籃在爭奪奧運會資格賽比賽前,教練在更衣室對運動員的動員,喊出了“我們是中國女籃,我們是為中國而戰”,振奮人心,贏得比賽后喊出了為武漢加油的短視頻,更是鼓舞中國人民的士氣,讓全民健身的熱潮再次點燃,增加了體育的正能量。越來越多的居家老百姓開始居家健身,那么老年人如何健康、科學、積極地進行居家健身,文章研究老年人居家健身的狀況,基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發現問題進行分析,豐富居家健身活動形式,優化居家健身,提出相應的策略,改善社區老年健身服務體系和保障機制的建設,在疫情下更好的提高老年人身體健康水平和免疫力。
一、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分析
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面臨著社會問題現象,聯合國制定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是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過10%或者65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過7%,按照這樣的標準,自2000年中國就開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并以增長的趨勢發展, 2018年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達到了2.49億人,占總人口比例為17.9%,2019年,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達到2.53億人,占總人口比例18.1%,按照目前發展趨勢來看,未來的中國老齡化程度會越來越高,面臨老齡化問的題也越來越多,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決定著健康中國,這對老年體育的發展愈加重要。
中國第一部專門為老年人頒布的體育政策法規是1999年的《關于加強老年人體育工作的通知》, 主要從政府職責、體育經費、鍛煉指導與管理、體育場地等方面進行明確的規定,填補了專門為老年人體育的體育政策空白。時隔一年又出臺了一部《老年人體育發展規劃》,主要圍繞著定期開展老年人體制監,利用多種渠道籌集老年人體育活動經費等內容。隨后2015年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老年人體育工作的意見》,主要目的開展老年人體育活動項目,加大對老年人體育工作的經濟投入,健全老年人的體育組織網絡。除此之外,還有好多與老年人體育相關的政策法規。通過文獻研究發現,體育政策法規的出臺對老年人體育可操作性不強,有點片面,不是太具體,對下級的落實有一定的難度。
二、疫情前老年人體育活動現狀分析
(一)活動的時間和鍛煉的項目
通過文獻研究發現,參加體育活動的老年人每一次鍛煉時間大多數安排在1小時以內,絕大多數老年人都有每天參加體育活動的習慣,他們主要目的鍛煉身體和打發時間。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項目主要以步行為主,其次是廣場舞、交際舞和跑步,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運動負荷大大降低,選擇步行鍛煉項目是他們的首選。
(二)活動的場地和體育消費
老年人的體育活動場所大多人選擇公園和廣場,由于老年人對體育活動的認識是有限的加上運動項目多數是步行和廣場舞,由此可見,公園和廣場能夠成為廣大老年人參加的體育活動場所。經研究發現,目前我國老年人體育消費水平還處于較低的水平,但是,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是逐年增多的,并且收入水平也不斷地提高,對于未來老年人體育消費是非常樂觀的。
三、疫情期間老年人居家健身的狀況分析
通過對疫情之前老年人體育活動狀況的分析,不難發現居家健身對于大多數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形式,運用訪談法對身邊老年人的居家健身情況進行了解,由于疫情之前他們主要的鍛煉形式是步行,造成很多老年人居家健身不知道鍛煉什么內容,雖然線上有好多關于體育鍛煉的教學視頻和一對一指導鍛煉,但是大多數老年人由于獨居或兒女不在身邊,自己不太會使用互聯網等因素,很難接受到外來的知識,再加上年輕時缺乏體育活動的意識,幾乎沒有接觸過體育項目的學習,對于一些技術要求有點高的活動,自己卻不會玩,造成了居家健身的局限性。據調查發現,大多數居家老年人很少系統的進行居家健身,沒有相應的訓練計劃,由于居家健身是個體進行,沒有陪伴,造成健身活動積極性低,居家健身效果不是很好。大多數老年人說到晚上睡眠質量不好,主要由于白天久坐不運動,午休時間過長造成的。
(一)居家健身主要目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會有所下降,主要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耐力、身體的穩定性等,通過參加體育鍛煉來提高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疫情期間的居家健身主要改善呼吸,提高呼吸技能,增強自身的免疫力,提高身體的穩定性和柔韌性,防止身體內大量熱量未能消耗造成脂肪堆積體重增加。
(二)居家健身主要內容建議
采用腹式呼吸訓練提高呼吸技能,中速的原地走、或者采用傳統的八段錦、太極拳增強自身的免疫力,還可以進行輪流舉臂靠墻下蹲、左右腿交替踢、扶墻墊腳尖等簡單易行的動作,主要提高身體的穩定性訓練和保持肌肉力量,這些活動內容對于老年人來說是非常適合的居家健身運動。
(三)服務體系保障機制的變化
疫情期間,全民居家,盡量少出門或者不出門,這對老年人的體育活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從以往的室外健身改成室內健身,從集體健身改成個體健身,這對與社區的體育服務體系帶來一些挑戰,大多數疫情之前體育活動的安排無法實施,老年人無法很好的得到相應的服務,相應的保障機制無法具體落實,因此,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和更新,讓保障機制更好的落到實處,適應當下老年人的需求至關重要。
四、措施
(一)加強社區體育服務體系多元化
(1)人工智能+居家健身
隨著人工智能、5G、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快速的發展,此次疫情也充分體現了互聯網的重要性,把線下體育與線上體育充分的融合,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中,2018年國家政府報告提出加強人工智能產業升級,主要運用在醫療、教育、體育、文化、養老等方面,通過智能傳感設備、移動點位、互聯網技術等人工智能的運用,實現老年人居家健身的活動安排、營養飲食、健康運動、制定運動處方等技術的運用,并讓各種智能設備相互鏈接,實時監控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更加方便的服務老年人。
(2)家庭成員積極引導老年人居家健身
家庭方面,作為兒女盡量讓父母待在自己的身邊,減少老年人的獨居生活或者空巢老人,兒女要經常和父母溝通,不僅是情感上的交流,而且還要教給父母科學的鍛煉方法,時刻關注著父母身體鍛煉狀況,經常性進行監督和指導。
(二)加強老年人保障機制的建設和落實
(1)政府的主導功能
國家方面,增加對老年人體育鍛煉的經濟投入,優化相關政策,充分把相關政策落實到位。針對此次疫情,充分表明堅持共產黨領導、國家統一部署的重要性,還有全民動員的感染力,加大老年人體育健身的宣傳和引領,優化家庭、社區、國家的一體化,從上到下更好的服務與老年人,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
(2)社區的協同功能
社區方面,充分發揮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功能,此次疫情中充分體現了社區管理的必要性和功能,社區應加大老年人體育鍛煉的關注度,對本社區內的老年人進行健康水平統計,整理大數據。針對特殊老年人人群,應該發揮社區醫療的功能,醫療+體育的結合,指定運動處方,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加大關注力度。
五、結語
通過研究分析,在此次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的背景下,老年人居家健身所存在的問題尤為突出,對老年人的體育鍛煉活動受到影響,雖然此次疫情的發生,讓大數多老百姓都意識到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但是對一些老年人來說居家健身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造成老年人居家健身效果低下。 因此,針對一些主要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居家健身的方法,還有相應的措施。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功能,讓人工智能服務與老年人的體育鍛煉,優化服務體系和保障機制。更好的保障老年人的體育健康,讓體育能夠成為老年人美好生活的方式之一。
參考文獻
[1] 鄧陳亮,李樑,陸水萍.城市老年人體育鍛煉的行為特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01):190-194.
[2] 向嶸,韓淑艷.深度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體育熱點探析[J].福建體育科技,2019,38(06):17-19+23.
[3] 李森,江世恩.2005~2015年澳門老年人體育鍛煉行為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9,55(12):68-76.
[4] 蔡建光,束文君.基于CiteSpace老年人體育鍛煉研究綜述[J].福建體育科技,2019,38(05):20-22+26.
[5] 金再活,王淑霞,孫斌.21世紀中國老年人體育消費的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2):1639-1641.
[6] 程鵬宇.河南省城區中老年人體育健身現狀的調研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02):188-189+194.
[7] 汪文奇.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中老年人體育生活方式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08):1025-1027.
[8] 周曉東,阮豎磐,楊陽,等.福建省老年人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與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1(04):16-19.
[9] 尹海立.傳統體育社團的福利功能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10).
作者簡介:王晨好(1995- ),男,河南商丘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學、戶外運動。
*通訊作者:楊文革(1967-),男,河南三門峽人,碩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戶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