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向輝 袁松 曹溪
摘 要:該文綜述了當前安徽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現狀,分析了統防統治發展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且對穩步推進統防統治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安徽省;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
中圖分類號 S4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9-0099-02
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是指具有一定植保專業技術的服務組織,采用先進高效的植機械,以社會化、規模化、專業化的方式,開展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服務[1]。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推廣統防統治”。近年來,安徽省統防統治發展迅速,全省2019年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面積達880萬hm2,占防治總面積的44.4%。2019年,譙城區焦魁農機專業合作社等19個統防統治服務組織被評為全國統防統治星級服務組織。統防統治為安徽省控制重大病蟲危害,提高農藥利用率,減少農藥使用量,以及保障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1 當前安徽省統防統治概況
1.1 規模 截至2019年底,安徽省已發展統防統治組織11280個,其中,經工商民政部門注冊、農業農村部門備案的統防統治數量6550個,從業人員15.7萬人,日作業能力達58.8萬hm2。全省擁有高效植保機械20萬臺,其中,農業航空植保無人機4565架,比上年增加2000多架。極飛科技公司、大疆創新科技公司、農飛客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植保無人機企業發展迅速。2019年,全省無人機作業總面積175萬hm2,有人駕駛飛機作業面積11萬hm2。
1.2 服務方式 服務方式主要有以下2類:一是承包防治型,包括全程承包防治與階段承包防治。承包防治型是統防統治組織與農民簽訂防治合同,明確防治對象與防治效果。農戶提供防治服務費用,統防統治組織提供防治所需的機械、機手和防治藥劑,統防統治組織自主決策制定防治方案并落實各項防治措施。二是代防代治型。農戶自主確定防治對象、防治時間,統防統治組織提供植保機械與機手,開展病蟲害防治。防治藥劑經協商可由任一方提供。統防統治組織按照防治面積、次數收取費用。代防代治的費用一般為8~12元,機手務工報酬一般為100~150元/d。這種服務方式統防統治組織與農戶關系松散,責任糾紛較少。
1.3 優勢 近幾年的實踐證明,統防統治同農民自防相比,具有以下幾方面優勢:一是降低成本。對比統防統治田與農民自防田,水稻、小麥作物全程承包可以減少2次防治次數,節省農藥和用工成本約600元/hm2。二是提高防效。相對于農民自防,統防統治防治措施科學合理,防治藥劑適用對路,作業機手防治作業安全規范,防治效果顯著提高。由于防治效果的提高,統防統治田較農民自防田一般增產10%以上,綜合節本增效約1950元/hm2。三是保護環境。統防統治防治次數的減少,植保機械防治效率的提升,有效地提高了農藥利用率,降低了農藥使用量,更有利于保護農田生態環境。統防統治田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路藥劑能有效覆蓋,生物農藥占農藥總量的30%以上,統防統治田有益生物種群數量顯著增加。典型調查發現,統防統治稻田的蜘蛛種群數量是農民自防田的2倍。寧國統防統治區天敵數量調查達農民自防區4倍。四是增加就業。統防統治組織因地制宜吸收農村剩余勞力,就地開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不僅切實解決了農業生產病蟲害防控的迫切需求,而且有力促進了農村服務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1.4 典型模式
1.4.1 發展模式 鳳臺縣農旺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于2009年6月正式成立,注冊資金500萬元。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農旺合作社現有73個成員單位,88個機防隊,植保無人機110架,各種植保機械2000臺,社員1360名,是國家級示范合作社和全國百強服務組織,2019年被評為全國統防統治星級服務組織。服務網點遍布全縣,年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面積達到3萬hm2。
1.4.2 監管模式 太和縣建立噴桿噴霧機、植保無人機作業監管系統。對所有政府補貼項目施藥作業進行可追溯系統監管,目前入檔施藥作業報告4卷46冊。建立無人機航拍測繪系統,結合點片調查驗證,對種糧大戶的面積、苗情、病蟲草情等進行精準監測,為統防統治提供信息。制定一批施藥作業技術標準:噴桿噴霧機、植保無人機選型標準、作業標準及監控系統參數,化學除草、小麥病蟲害施藥作業標準。
1.4.3 一體化模式 譙城區焦魁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之初,以農業生產耕、種、收機械化服務為主。為補齊短板,合作社近年來新購買無人植保飛機20架,培養專業飛手26名,2018年小麥病蟲害防治面積2867hm2,承擔譙城區玉米病蟲害防治2467hm2、中藥材病蟲害防治1600hm2,累計作業面積6667hm2左右。2019年承擔譙城區趙橋鄉4個行政村的3267hm2的小麥“一噴三防”工作。合作社近年與當地金豐公社農業服務公司聯盟成立了譙城區金豐公社焦魁農事服務中心。每20hm2地開發1名服務社長,開創了3級網絡服務模式,縣級運營總部、鎮級服務中心、村級服務站,保障服務工作落地執行。
2 存在的問題
2.1 組織規模普遍較小 由于服務面積小,服務內容少,組織本身盈利不足,沒有財力用于機械更新,當植保機械報廢時,往往給統防統治組織運營帶來困難。據阜陽市調查統計,2019年全市登記注冊開展統防統治的服務組織,平均作業面積580hm2,大部分服務組織作業面積在350hm2以下,多數服務人員是以兼職為主。
2.2 從業人員能力不足 統防統治機手平均收入僅為100元/d左右,作業季節時間短,空閑時間較長,還存在中毒的風險,吸引力小。這導致全省統防統治從業人員普遍年齡偏大,多數未經歷專業植保技術培訓,導致專業化防治技術水平不高,不能滿足科學安全防控需求。
2.3 市場發育不足 不同年份、不同地區,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程度不一,對統防統治市場需求的差異很大;社會對統防統治認知度不高,農民與統防統治組織在服務費用意向價位之間存在差距;一家一戶種植模式以及農戶對統防統治接受程度差異等原因,導致統防統治組織在開展防治作業時往往不能整村推進,從而影響了作業效率和防控效果。
2.4 組織運營風險加大 統防統治組織在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服務時,一般在防治合同中約定了防治次數與防治效果。當遇農作物病蟲害重發情況,就需要增加防治次數,從而增加服務成本。統防統治組織與農戶對于防控效果認定存在差異,導致防治服務評價驗收時易產生糾紛。
2.5 植保機械短板成最大制約因素 近年來,安徽省農業機械發展較快,特別是收割機械、播種機械飛速發展。據統計,當前安徽省農業機械化率已超過60%,最缺乏、最落后的就是植保機械[2]。加快補齊植保機械農業現代化短板,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非常迫切的現實需要。
3 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的對策建議
3.1 強化政策扶持 一是加大統防統治組織購機補貼支持力度。淘汰落后植保器械,提升植保機械的工作效率。二是對統防統治組織實行服務補貼。依據統防統治實施面積,對專業化防治組織實行服務補貼。三是支持植保體系為統防統治提供公益性服務。對植保體系開展的病蟲測報、藥效試驗、信息傳遞、機手培訓、防效調查等公益性服務提供經費支持。
3.2 創新發展模式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積極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大力支持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為主體構建統防統治組織,鼓勵、扶持龍頭農產品生產企業、農藥藥械生產經營企業,拓展進入統防統治服務領域。大力推動發展全程承包防治服務,著力提高統防統治的社會化程度。
3.3 抓好示范引領 結合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百縣創建、全國統防統治星級服務組織和省級專業化統防統治示范服務組織評選等,推動有條件的縣(市、區)整建制開展統防統治,評選優秀統防統治組織,扶持一批管理規范、技術先進、誠信度高的統防統治隊伍做優做強。
3.4 優化服務培訓 健全完善配套的機械維修服務網絡。制定行之有效、操作性強的病蟲防效評判指標體系,及時解決防效糾紛。技術培訓、病蟲情信息、專家指導等公益服務要優先覆蓋統防統治組織。及時將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信息與防治技術傳遞給統防統治組織。對每個統防統治組織至少1名以上成員進行培訓,力爭每個統防統治組織都有懂植保技術的人員,提高統防統治組織的防治技術與服務水平。
3.5 規范組織管理 按照《農藥管理條例》和《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管理辦法》的要求,制定相關扶持政策和統防統治項目,將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納入到各級農業部門的管理范圍。推行農業農村部門備案制度,按照“服務組織注冊登記,服務人員持證上崗,服務方式合同承包,服務內容檔案記錄,服務質量全程監管”的要求,扶持、規范統防統治組織發展。不斷增強安徽省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應急防控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統防統治作業質量監管追溯平臺系統,對統防統治作業效果進行即時和可追溯監管。
參考文獻
[1]趙清,邵振潤.我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發展現狀與思考[J].中國植保導刊,2014(2):72-75.
[2]何雄奎,趙清.創新建聯盟加速補短板[N].農民日報,2016-08-04.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