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濤
一、“讓每個學生都學會英語”的內涵界定
“讓每個學生都學會英語”即讓不同年齡、不同年級、不同層級的學生學會不同程度的英語;讓同一年齡、同一班級、同一層級的學生學會不同程度的英語;不拋棄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希望,相信每一位學生都能進步,讓每一位學生都覺得學習英語既有趣、又有用。
二、“讓每個學生都學會英語”的目標原則
立足于我校“面向全體學生,教會每一個孩子”的辦學理念。依據學生不同的年齡、心理特點;關注不同學生不同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尊重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不同需求;遵循“因材施教”原則。
三、我校英語教與學現狀分析
我校從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其中三、四年級每周兩課時,五、六年級每周三課時,各年級每周都有一節輔導課。得益于九年一貫制學校的管理模式,我校小學英語教學一直處于規范管理、規范教學狀態,英語教學中的以“任務”為主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得到有效地貫徹,尤其我校高年級英語教學定位于搞好中小銜接,已經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教學模式。但是由于一些客觀原因,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兩極甚至幾極分化,這也是英語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下面從不同年級、不同角度分析我校學生學習現狀以及分化產生的原因。
1.學生現狀分析
(1)三年級學生學習時間尚短,他們目前的學習以聽說為主。絕大多數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表達欲望強烈,語音語調模仿能力強,已經初步具備了英語語感,并具備簡單交流能力,但學習基本處于被動狀態,還沒有形成“學習習慣”的概念。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如何使他們在課堂中保持持久注意力,在課后主動、獨立完成作業是擺在英語教師面前的課題。
(2)四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課后能夠獨立完成作業;已經具備“學習習慣”的概念,一部分學生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英語教師應該著重培養他們課堂傾聽習慣、規范書寫習慣、課后獨立完成作業習慣,強化習慣意識。
(3)五六年級學生經過三四年級系統的英語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英語詞匯和日常用語,能夠用英語與別人打招呼、問好、進行一定語境下的交流,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部分孩子已經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和語音語調基礎,具備用所學英語進行簡單交流的能力,養成了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但是這兩個階段的學生分化現象尤其嚴重。
2.分化現狀分析
(1)第一層級:三年級學生每班都有2-3名學生,四年級每班4-5名,五六年級每班7-8名學生,他們受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影響學習有困難,教師在課堂上容易遺忘這些學生。
(2)第二層級:無論是哪一個年級的班級里,都有這樣一批學生,他們占班級學生的大多數,他們有一定的學習能力,課堂上能夠參與課堂活動,課后能夠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到位,他們在學習成績上的顯性表現并不理想,這部分學生最具備幫教價值。
(3)第三層級:這個層級的學生就是老師眼里的“實力股”。他們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端正積極,他們是課堂上的熱點,是活躍的“生力軍”,學習已經進入一種良性循環狀態。
四、“讓每個學生都學會英語”的“整體分層”目標設計
1.整體目標
對于三年級學生要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獨立學習的能力,預防兩極分化;四年級學生幫助他們保持英語學習興趣,形成學習方法,防止兩級分化;五六年級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發展英語特長,最大限度縮短兩級分化。
2.分層目標
對于各年級第一層級的學生要確立“不放棄”原則,使他們在課堂上能聽課,基本了解當天所學,有所選擇的學會簡單的英語;對于第二層級的學生要幫助他們樹立“趕、超”信心,指導學習方法,課堂上給予更多關注,使他們進入第三層級。對于第三層級的學生,教師需要引導他們突破自我,完善自己“學”的能力的同時拓寬知識面,拓展視野,在幫教過程中發展自己“教”的能力,從而達到“以教促學”。
五、“讓每個學生都學會英語”設想的實施途徑
(一)幫教措施
1.針對第一、第二層級學生實施“初級幫教”。
(1)建立學困生檔案。
對于班級里這一層級的學生,教師要做到了如指掌,與班主任、家長建立聯系,形成“家、師、生”三位一體幫教網絡。
(2)確定“幫教對子”,實施兵教兵。
選擇班級里第二層級的學生作為第一層級學生的“助教”,每位學生配備兩到三名“助教”,利用課間、午間或英語輔導時間進行幫教,不同“助教”分配不同時間段、幫教不同內容,實現教學內容“當天清”。這樣做不僅幫助中等學生鞏固當天所學,同時“助教”的身份幫助他們樹立了學習信心,能夠促進他們更好學習的愿望;選擇班級里第三層級的學生做第二層級學生的“導師”,每個導師指導一名或兩名中等生,實現教學內容“當堂清”。
(3)確定“競爭對手”,開展兵比兵。
幫教對子之間,根據他們現有學習能力、水平的現實情況開展交叉競爭,即被幫對象之間定PK對子,助教之間定PK對子。
(4)課堂上,教師抓“最后十個兵”。
高度重視“最后十個兵”,每節課堂別人可以不發言,“最后十個兵”必須發言。教師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要尊重、信任他們。
(5)課堂下,教師幫“最后二個兵”。
本年組任課教師,針對每班最后二名學生要進行幫教,定對象、定目標、有考核。
2.針對第二層級學生實施“發展級幫教”。
在經歷了初級幫教之后,第二層級學生無論在學習能力、學習信心方面都有所改變,這時候就需要為他們“量體裁衣”,“量身打造”適合他們現有學習情況的發展方案。
(1)根據性格特點、進步程度確定發展方案。
對于那些學習成績有提高但是不善于表現自己的學生,偏重于訓練他們的表現能力,在“導師”配備上要考慮性格的互補性。
(2)不同階段根據發展的不同程度,修改幫教對象及幫教內容,實施動態跟蹤。
3.針對第三層級的學生實施“提高級教學”。
這些第三層級的“實力股”在學習上擁有更多的自覺性,他們不需要老師操心、督促學習,他們往往在課外都有自己固定的補課教師,他們在課堂上需要的就是任課教師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提升性的練習的機會。對于他們來說,能夠與老師“對話”是一種檢驗、榮耀、促進和提升。這里的對話不單純指課堂上與老師之間的英語交流,而是指教師的工作要直接指向他們,在師與生間建立一種平等交流關系,雖然是科任教師,但要對他們的情況了然于心,針對每一個學生為他們確定一個適合于他們自己的在英語學科方面的發展規劃。
(1)成立實驗學校“英語吧”,師生模擬生活場景進行對話。
(2)將第三層級的學生培訓為班級“首席導師”,全面負責班級英語事宜。
(二)獎懲機制
1.與班級、學校評優掛鉤。“學生”學習任務完不成、進步目標達不到,“助教、導師”不能參評。
2.與班級量化考核掛鉤。“學生”能做到“當堂清”的加2分,能做到“當日清”的加3分,做到“當周清”的加5分,做到“當月清”的加10分。
3.表彰“助教、導師、學生”。凡是“助教、導師”幫教的“學生”有進步的,后進生自己和自己比有進步的,都進行表彰。第一:要求每個班級設立表彰榜,每周張貼被表彰人照片,學校廣播表揚;第二:學校每月進行一次張貼照片表彰;第三:學校每學期進行一次表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