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存明
摘? 要:本文首先提出地鐵車站運營的重要性,然后闡述地鐵車站運營中應急疏散客流組織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突發性大客流應急疏散客流組織、惡劣天氣的應急疏散客流組織、列車延誤的應急疏散客流組織,通過不斷分析旨在有效控制和疏散大客流情況,確保地鐵車站運營良好的水平與效率,僅供參考。
關鍵詞:地鐵車站運營;應急疏散;客流控制
一、地鐵車站運營的重要性分析
對于地鐵車站運營來說,在地鐵運營整個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比擬的作用和優勢,旨在更好地服務于地鐵車輛的運行。地鐵控制中心的調控,可以使列車運行符合時效性和穩定性等需求,并將調整的針對性發揮出來,做到從實際情況出發,也就是密切聯系地鐵車站環境、客流量等;同時,還可以促進一系列行車組織工作的順利進行,如列車進路管理、行車信號處理等,但是要處于地鐵車站管理允許的范圍內;客流組織管理、列車行駛安全管理等開設,可以使整個地鐵運營得到有效規范。
現階段,在我國地鐵運營方面,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由于地鐵線路的客流量越來越龐大化,大大增加了車站客流有效區域面積,這難免會改變車站客流組織結構,而且還可以密切融合直線客流與主線客流,使之成為協調統一的有機整體。分析當前地鐵車站客運發展方向【1】,大客流特點顯著,在這一方面,要想確保大客流組織需求得到滿足,應對車站的通過能力和應急疏導能力、車輛的運行能力等保持密切關注,提高對應急疏散的高度重視,尤其在節假日、上下班高峰期階段。
二、地鐵車站運營中應急疏散客流組織控制措施
1.突發性大客流應急疏散客流組織
首先,針對于突發性大客流,由于其激增性、瞬時性等特點突出,對于地鐵車站運營單位來說,必須要將自下而上、自內而外的組織原則貫徹執行到位,將組織規劃工作落實下去,并及時疏導和控制客流情況。其次,在分析車站各個環節的客流情況方面,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應形成合力,將疏散措施的針對性發揮出來。比如售票口擁擠現象嚴重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乘客順利進入候車區的難度性,所以應嚴格控制車站入口,從實際客流情況出發,為乘客排隊進入車站購票創造有力條件,同時還要注重售票口的增設,確保車站售票效率的穩步提升,為乘客快速購票并通過閘機 進入站臺節約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基于此,不僅可以對售票人員工作壓力予以有效控制,同時還有助于疏散工作的順利進行。
2.惡劣天氣的應急疏散客流組織
對于地鐵車站運營單位而言,應動態化觀察和掌握天氣變化情況,嚴格管理車站客流情況,特別面對惡劣天氣,如暴雨、狂風等,將應急客流疏散組織措施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發揮出來。比如面對不良天氣的出現,工作人員應確保地鐵入口數量增設的合理性,有效疏散地鐵入口處的乘客,防止出現過度聚集現象,同時還要嚴格監測出入口的積水情況,在積水不斷增多的情況下,地鐵站口的乘客的疏散必須要及時且迅速,并迅速清理積水【2】。其中,對于疏散人員來說,應發揮出自身的引導性角色,為了起到疏散良好的輔助效果,應以增設警示標語和導向標識等方式為主,如果車站存在嚴重積水現象,應加強積水井水泵的應用,為積水的抽取提供便利性,以免威脅到車站的正常運營。積水井水泵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
3.列車延誤的應急疏散客流組織
眾所周知,列車延誤情況經常發生,這對于地鐵運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此基于車站運營人員視角,應全方位、多角度領域地監控列車運行情況,并格局延誤時間加強疏散客流組織工作的開展,將其針對性特點發揮出來。比如地鐵列車延誤時間最短為5min,最長為10min時,應及時通報列車延誤情況,采取音頻播放器這一形式來進行,防止乘客不良情緒的出現,最大程度地預防騷亂現象,并且防止對安靜、有序的等候環境造成威脅;如果列車延誤時間最短為10min,最長為20min時,在結合LED頻幕滾動播放列車延誤通報的同時,工作人員應對乘客予以正確指導;如果列車延誤超過半個小時,應告知乘客進入附近公交站點,以免對自己的行程安排造成過度影響。
4.突發事件的應急疏散客流組織
面對突發事件,在地鐵車站運營過程中已經是常態,特別對于信號故障、供電系統故障、火災等。一旦列車故障出現后,極容易影響到地鐵的正常運行,這時對于列車工作人員來說,應及時與附近車站取得聯系,及時疏導列車乘客,最大程度地避免干擾到乘客向其他列車進行換乘。如果突發事件發生在車站內部,疏散工作的開展應主要側重于事故的大小程度,面對某一區域擁擠現象的發生,應及時引導乘客進行轉移,也就是其他安全區域,而如果事故發生具有較高的嚴重性,清客處理是必須要進行的一項工作。
三、結束語
通過本文研究論述,在科技發展的強大推動下,在地鐵車站運營方面,信息技術的出現,有助于提高運營的自動化水平,而在信息化運營的影響下,更加明確提出了對于車站輔助管理的要求,特別在出現突發情況時,應將應急疏散客流組織 工作及時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 馬庚華、韓雪、邢金洋、李嘉鵬、王天童. 突發事件下地鐵車站應急疏散路徑配流研究[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20, v.44(06):110-114.
[2]? 朱苓榛、張道康、潘薈全、彭宏志、杜沐. 基于仿真技術的人口密集地下空間消防應急疏散建模及優化研究——以成都春熙路地鐵站為例[J]. 今日消防, 2020, v.5;No.53(1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