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誠
摘? 要:以某化工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編制工作為基礎,結合該類項目審批階段的關注要點,從項目工程分析、環境影響分析、污染防治措施評述、環境風險評價、環境管理要求等方面闡述化工項目危險廢物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的主要技術要求。
關鍵詞:化工項目;危險廢物;環境影響評價
一、工程分析
列舉產品和副產品的物態、包裝規格、包裝方式,說明產品和副產品可以達到的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公輔工程中需列明制冷劑的使用、純水設備相關工藝、儲罐信息、固廢暫存場所信息等。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分析中應列明主反應方程式、副反應方程式,各步反應的轉化率、收率。工藝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固廢產生環節,如反應過程、蒸餾冷凝過程、洗滌抽濾過程、離心萃取等分離過程、脫色過程等工藝環節,以及為生產線配套的設備清洗、檢測研發等;除工藝生產線上產生的固廢外,需特別注意不能遺漏如廢水處理環節、廢氣處理環節、原輔料包裝、設備維修、廢水處理污泥等各類固廢。主要原輔材料使用消耗情況應具體統計物料名稱、成分規格、物態、包裝方式及儲存地點等,生產設備表應注意不能遺漏產污設備。物料平衡章節按照批次或者連續生產過程計算各類固廢年產生量,除物料平衡法外,固廢產生量還可采用類比法、實測法、產排污系數法等進行核算。固廢源強統計表中需全面分析各類固廢的代號、副產物名稱、產生工序、形態、主要成分、預計產生量、種類判斷等。
固體廢物的屬性判定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固體廢物鑒別標準 通則》,對項目產生的副產物(除產品和副產品外),先判定是否屬于固體廢物,再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版)、《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通則》(GB5085.7)等進行是否屬于危廢的屬性判定。如該固廢已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則可直接判定為危廢,報告應對照名錄明確危廢的名稱、類別、代碼、產生量、產生工序、形態、主要成分、有害成分、產廢周期、危險特性等;如該固廢未列入名錄,但從生產流程、產生環節、主要成分等角度分析其可能具有危險特性,應明確暫按危廢從嚴管理,并要求在該固廢產生后開展危險特性鑒別,在報告中按照相關規范要求給出相應的危廢特性鑒別方案建議。
二、環境影響分析
危險廢物貯存場所環境影響分析:應說明是否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地方生態環境部門關于危險廢物貯存規范化管理的相關要求等進行設置,并提出以下幾點:
(1)廢物貯存設施按《環境保護圖形標志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GB15562.2)和危險廢物識別標識設置警示標志;
(2)廢物貯存設施周圍設置圍墻或其它防護柵欄;
(3)廢物貯存設施配備通訊設備、照明設施、安全防護服裝及工具,并設有應急防護設施;在出入口、設施內部、危險廢物運輸車輛通道等關鍵位置按照危險廢物貯存設施視頻監控布設要求設置視頻監控,并與中控室聯網。
(4)廢物貯存設施內清理出來的泄漏物,一律按危險廢物處理。
(5)危險廢物貯存設施(倉庫式)的設計原則:①地面與裙腳要用堅固、防滲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須與危險廢物相容;②必須有泄漏液體收集裝置、氣體導出口及氣體凈化裝置;③設施內要有安全照明設施和觀察窗口;④用以存放裝載液體、半固體危險廢物容器的地方,有耐腐蝕的硬化地面,且表面無裂隙;⑤應設計堵截泄漏的裙腳,地面與裙腳所圍建的容積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儲量或總儲量的五分之一;⑥不相容的危險廢物必須分開存放,并設有隔離間隔斷。⑦對易燃、易爆及排出有毒氣體的危險廢物須經過預處理,使其穩定后貯存,否則按易爆、易燃危險品貯存。
危險廢物運輸過程環境影響分析:應說明嚴格按照《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技術規范》(HJ2025-2012)中相關要求運輸,在廠區內部從產生環節運輸到危廢倉庫,運輸過程中避開辦公區,同時不會對運輸沿線的敏感點產生影響等。
危險廢物委托利用或者處置的環境影響分析:調查委托單位是否持有相應處置類別的經營許可證,并有足夠的余量接納處置項目產生的危險廢物。
三、污染防治措施評述
報告中應明確危險廢物貯存場所的名稱、位置、占地面積、貯存方式、貯存容積、貯存周期等。擬委托單位的經營資質類別、建設地點、年可處理量、已接收處理量、剩余處理量,是否可接收建設項目的危廢處理量。危險廢物貯存應注意做到以下,①根據危險廢物的種類和特性對危廢進行分區、分類貯存,設置防風、防雨、防雷、防揚散、防滲漏,并設置泄漏液體收集措施;②盛裝危險廢物的容器材質和襯里要與危險廢物相容(不相互反應)。③裝載危險廢物的容器及材質要滿足相應的強度要求且完好無損;④貯存區符合安全和消防要求;⑤貯存容器必須有明顯標志,具有耐腐蝕、耐壓、密封和不與所貯存的廢物發生發應等特性;⑥基礎必須防滲,防滲層為至少1m厚粘土層(滲透系數≤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滲透系數≤10-10cm/s;⑦對危廢倉庫廢氣的廢氣經處理后達標排放。
四、環境風險評價
按照《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169)和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有關規定,針對危險廢物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等不同階段的特點,進行風險識別、源項分析和后果計算,提出對應的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
五、環境管理要求
建設單位作為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責任主體,應建立風險管理及應急救援體系,執行轉移聯單管理制度及國家和省有關轉移管理的相關規定、處置過程安全操作規程、人員培訓考核制度、檔案管理制度、處置全過程管理制度等。
建設單位應進行危險廢物申報登記。將危險廢物的實際產生、貯存、利用、處置等情況納入生產記錄,建立危險廢物管理臺賬和企業內部產生和收集、貯存、轉移等部門危險廢物交接制度。
建設單位應盡量減少危險固體廢物的暫存時間,及時委托有資質公司處理,臨時堆存期間應加強管理。
六、結語
化工項目由于其原輔料成分多、工藝過程繁瑣、風險系數高、三廢處理工藝復雜、對環境影響大等,導致其環境影響評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應從項目工程分析、環境影響分析、污染防治措施評述、環境風險評價、環境管理要求等多角度細化分析環境影響的可接受性,為項目順利審批和建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蕭子毅.淺談化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技術評估要點分析[J].生態與環境工程,2015,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