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
摘? 要:根據《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的部署, 2020年底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截至2020年底,排污許可制度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排污許可制的執行成效關鍵在于執行過程中的有效監管。為早日實現《實施方案》的改革目標,下一階段的排污許可工作重點在于排污許可證證后監管。本文根據平板玻璃行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提出平板玻璃行業企業現場執法廢水檢查的重點和要點,供參考。
關鍵詞:平板玻璃行業;排污許可;執法
引言
平板玻璃行業與火電、鋼鐵、水泥4個重點行業,是最早被列入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同時也是最早一批制定并發布排污許可申請與核發技術指南。其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 玻璃工業——平板玻璃》(HJ856-2017)于2017年09月12日正式發布并實施。平板玻璃行業的排污許可證已于2017年按照規定的時間節點完成核發工作,為堅定不移的推進排污許可制度的改革,接下來排污許可證證后監管工作將成為重中之重。
本文主要根據排污許可證的載入事項對排污許可證的證后執法相關內容進行梳理,希望能給企業守法和執法部門執法帶來一些幫助。
一、平板玻璃行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情況
《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第二十條明確規定“排污許可證自作出許可決定之日起生效,首次發放的排污許可證有效期為三年,延續發證的排污許可證有效期為五年”。2017年以來,首批申請、核發的排污許可證隨著《名錄》的更新已經過首次申請、變更、延續或者注銷等流程。平板玻璃行業按照《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規定的時限進行申領和核發。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國排污許可證信息管理平臺顯示平板玻璃行業排污許可證數量為98張,相比2017年減少了45張。
二、平板玻璃行業排污許可證執法廢水現場檢查要點
1.現場檢查體系及要點清單
“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決定了排污許可制作為環境管理的核心地位日益堅固。在生態環境部下達“2020 年底實現固定污染源全覆蓋”的工作目標后,全國各地排污許可證基本完成了“應發盡發”任務。現階段工作重點也從排污許可證的申請與核發工作轉移到證后管理與監管工作上來。目前全國各省市的排污許可證證后執法工作的范圍、內容和尺度不一,仍然以排污許可證核發的時效性、規范性為主,基層執法工作的質量與水平亟需進一步提高,從而更好地推動環境治理水平的提高和環境質量的改善。
為了進一步改善平板玻璃行業排污許可證執法工作水平,提高排污許可證證后監管執法效力,本文在平板玻璃行業集中地區開展排污許可證證后監管執法案例的研究分析,結合行業技術規范中對廢水排放的相關要求,梳理了平板玻璃行業排污許可證廢水現場檢查的主要工作內容和檢查重點,見表1。
2.廢水排放合規性檢查
2.1 排放口合規性檢查
將核發的排污許可證為主要依據,現場核實排放去向、排放規律、受納自然水體信息與排污許可證許可事項的一致性等方面對排放口設置的規范性進行檢查。單獨排入城鎮集中污水處理設施的生活污水僅檢查去向。
根據《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技術要求》(環監〔1996〕470號),對排放口設置的規范性進行檢查,包括:污水排放口(排污口)位置確定、排污口計量裝置、排污口環境保護圖形標識牌、排污口標志登記證。
2.2排放濃度與許可濃度一致性檢查
(1)采用污染治理措施情況
以核發的排污許可證為基礎,現場檢查原料車間沖洗廢水、余熱鍋爐循環冷卻排污水、生產設備循環冷卻排污水、軟化水制備系統排污水、含油廢水、脫硫廢水、初期雨水等污染治理設施名稱、工藝、設施參數等與排污許可證登記事項的一致性。
對照污染防治可行技術對廢水污染治理措施進行檢查,通過可行技術判斷企業是否具備符合規定的防治污染設施或污染物處理能力。一旦發現廢水污染治理措施不屬于可行技術的,在日后的執法監管過程中對污染物的達標排放情況加大檢查力度。
(2)污染治理措施運行情況
在檢查過程中對廢水產生量及其與污水處理站進水量、排水量的一致性進行核查。通過檢查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記錄,如藥劑購買和使用消耗記錄,判斷處理設施是否正常運行;通過查看含油廢水、生活污水等廢水處理設施的泵站運行電流、電壓判斷其是否正常運行。
對治理措施工藝參數或處理設備表觀狀態進行檢查。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廢水治理措施工藝參數不相符或處理設備表觀狀態不正常的,在后續的執法中需對達標情況進行重點檢查。
(3)污染物排放濃度滿足許可濃度要求情況
各一般排放口pH、化學需氧量、氨氮污染物濃度是否低于許可限值要求。
排放濃度以資料檢查為主,通過平板玻璃行業在線監測系統查看廢氣排放口自動監測數據,結合執法監測數據、自行監測數據進一步判斷排放口的達標情況。
2.3 實際排放量與許可排放量一致性檢查
根據《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 玻璃工業——平板玻璃》(HJ856-2017)對許可排放量的規定,未對平板玻璃行業廢水許可排放量進行規定。如果地方有關于廢水許可排放量要求的,可按照地方規定及要求開展相關執法檢查。
3.環境管理合規性檢查
3.1 環保設施自行監測情況
參照《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總則(HJ 819-2017)》《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平板玻璃工業(HJ988 2018)》表3等相關要求開展廢水自行監測,按照不同燃料類型,廢水產排污節點檢查各廢水自行監測點位、監測指標、監測頻次等是否符合排污許可證要求。
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2002)、《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驗收技術規范(試行)》( HJ_T 354-2007)、《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運行與考核技術規范(試行)》(HJ_T 355-2007)、《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數據有效性判別技術規范(試行)》 (HJ_T 356-2007) 等標準和相關文件的要求,結合廢水在線監測系統的臺賬記錄情況,核查廢水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設施的安裝、聯網以及定期校核等運行維護情況、廢水污染因子在線監測數據的達標情況等。
3.2 環境管理臺賬落實情況
主要檢查企業環境管理臺賬的執行情況,包括是否有專人記錄環境管理臺賬,環境管理臺賬記錄內容的及時性、完整性、真實性以及記錄頻次、形式的合規性。重點檢查產生廢水的生產設施的基本信息、廢水污染防治設施的基本信息、廢水監測記錄信息、運行管理信息和其他環境管理信息等。
3.3執行報告報送執行情況
查閱排污單位執行報告文件及上報記錄。檢查執行報告上報頻次和主要內容是否滿足排污許可證要求。根據《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 玻璃工業—平板玻璃》執行報告頻次要求,分年度執行報告、半年執行報告、月度/季度執行報告。
3.4信息公開落實情況檢查
主要包括是否開展了信息公開,信息公開是否符合相關規范要求。主要核查信息公開的公開方式、時間節點、公開內容與排污許可證要求相符性。公開內容應包括: pH、化學需氧量、氨氮實時排放濃度、自行監測結果等。
三、結束語
在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的環境治理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建立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度大勢所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而確保制度見成效的關鍵在于執行過程中的有效監管。平板玻璃行業作為2017年率先核發的15個行業排污許可證的重點行業之一,應當在證后監管工作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證后監管的初始階段,為證后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的建設提供寶貴的經驗,助力監管執法質量和水平的提高,使排污許可真正成為企業守法、管理部門執法、社會監督的重要依據,從而早日實現《實施方案》的改革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