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
摘? 要:本篇文章主要圍繞地鐵車站運營與應急疏散客流組織路徑進行分析和探討重點介紹制定車站運營組織方案,使得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的運營組織方案更加的全面、科學,提高對于乘客的疏散效率。希望通過本篇文章的分析和探討,可以正確的使用和設置相關導流欄桿,為地鐵車站運營提供有效方案,能夠更好的進行緊急疏散工作。
關鍵詞:地鐵車站;應急疏散;導流欄桿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和城市化建設的發展,城市人口規模不斷擴大,并對日常出行提出了較高要求。地鐵是居民出行的主要公共交通運輸方式之一,具有準時等特點,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改進,遇緊急情況下,高效的進行應急疏散客流。
一、地鐵車站運營下應急疏散客流概述
1.行人流交通特性
人們通過公共交通方式進行出行活動的過程中,收到了很多主觀隨機性因素的影響,例如,社會力模型可以較好的反映人流在正常以及緊急疏散情況下的運動狀態,所處情況不同。緊急疏散下運動狀態也有較大的差異,通過社會力模型的模擬實驗結果,可以發現,其與實際情況較為吻合。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城市行員以及不同國家行人的相關運動行徑不同,因為實際情況不同,也略有差異,不同性別行人速度差異較小,不同年齡行人速度的差異較為明顯。因此,在進行相關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結合行人流交通特性進行,制定合適的策略。
2.地鐵車站運營下應急疏散客流特征
目前,大多數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坐落于地下,尤其是車站的空間相對封閉,設施分布分散,加之出入口多,從而使車站內部空間結構相對比較復雜,從而導致地面上交通設施與乘客在車站內行走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如今,大部分人開始選擇軌道交通出行,從而大幅度提高了地鐵的換乘客流量,此時在乘客換乘過程中為了避免出現排隊擁擠問題,一般會采用延長換乘通道行走長度的方式來給予解決,通過這種方式避免由于人流量過多造成的擁擠現象的發生,但是,與此同時,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缺點,乘客換乘時間大大的增加,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不便。
大部分的進站乘客,在不同情況下,步伐速度也大大的不同,在感知地鐵即將進站時,乘客往往會通過加快步伐的方式來沖向站臺。實際上,每個人的身體運動條件不同,如果個人感知正好錯過此趟列車或實在不能趕上這趟車時,乘客往往會選擇放慢腳步,這樣就會交替出現跟隨和超越行為。地鐵車輛一般是根據提前預設的計劃圖來進行運行,每當地鐵車輛到站時,都會有大量乘客下車,進而提升了站內的客流量,且一段時間后站內流量將會降低,直至下趟列車進站位置,從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點。在對相關的行為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相關的人群具有很多的行為特點,常見行為特征如圖一所示。
在乘客疏散過程中,可能會因為親人走散、隨身攜帶行李物品丟失等因素的影響,而導致部分乘客選擇返回幫助其同伴逃生或搶救個人財產,進而與其它疏散客流產生一定沖突,無形之中增加了乘客疏散的難度,而且也會產生一定的安全隱患。
二、地鐵車站運營與應急疏散客流組織路徑改進
1.選擇合適的乘客疏散設備
對于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而言,如果車站出現火災時,不得不進行乘客的疏散,此時涉及到的主要設施設備有站臺屏蔽門(安全門)、列車門、進出站通道、工作人員通道、樓梯和扶梯以及出入口的扶梯等。在進行應急疏散時,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對這些設施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分析和探討,選擇合適的方式。極少數情況下可能出現的一種不利情況是,停放的位置不正確,從而導致站臺屏蔽門和列車門無法對齊,此時就需要開啟應急疏散門,以確保乘客可以順利的撤出列車進入站臺。在進行應急疏散時,一般要求下行扶梯可以停止運行,而站廳層到出入口所有扶梯均要保持上行狀態,以確保乘客可以順利的疏散。在環境條件和設備條件允許時,可以人為的將下行扶梯調整為上行扶梯,以滿足乘客疏散需求。在火災發生時,與通風和照明設施一樣,扶梯也屬于優先供電設備,要盡可能確保其正常運行。但是如果是自身發生火災時,則需要立即停止運行,以免誘發更大的危害。實際上,在乘客疏散過程中,為了防止乘客從兩端進入換乘通道,而誘發換乘通道堵塞,最好結合火災勢態來合理確定通道內行人運動方向。
2.選擇合適的疏散位置
在緊急情況下,站臺層火災疏散過程中,一般會根據排煙設施和通風設施來規劃安全合理的疏散通道。假如站臺區域起火,車站傳感器可以及時檢測并開通報警系統,煙氣也會通過排煙設備進行控制,車站會起到應急遇到科學合理的疏散人員,如果是換乘站發生火災,由于換乘站人員及通道復雜,需要合理布置疏散位置,避免人員密集,需要科學引導人流到安全疏散點,確保乘客及時有效到達安全布置。
三、小結
綜上所述,現階段人們在出行過程中,選擇地鐵這種公共交通深受人們的喜愛,在進行相關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考慮到實際情況,結合實際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對相關的乘客進行疏散,選擇合適的疏散方式以及疏散位置,這樣不僅可以確保乘客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而且還可以確保地鐵車站快速恢復正常運營。
參考文獻:
[1] 彭衛華. 地鐵車站運營與應急疏散客流組織方法[J].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14):5892.
[2] 李雯婷. 地鐵車站運營與應急疏散客流組織方法研究[J]. 數碼設計(上),2018(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