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刑法的任務是維護社會秩序和懲治犯罪。在社會治理中,刑法是一種需要明確界限和合理使用范圍的社會治理方法,社會治理不能過度延長刑法的刑罰,必須將刑罰的范圍限制在合理范圍內。國家對公民的懲罰需要一定的理由,懲罰權的過度擴大是公民權利下降的表現,我國的社會治理有“過度刑法化”的傾向,如果不合理地使用刑法,將會造成許多社會風險并增加對國家法律的批評。
關鍵詞:社會治理;刑法;隱憂
中圖分類號:D630
社會治理需要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只有穩定的社會秩序才能促進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刑法具有威懾力和國家強制性,可以在有效維護社會秩序和幫助社會治理中發揮作用。但是,刑法的權力具有范圍和邊界,在不損害公民應享有權利的前提下,不能無限擴大刑法的權力。刑法的謙抑性原則(也稱必要性原則),在不可避免的情況下無需制定新的刑法,社會治理的過度“刑法化”傾向需要去反思。
一、“過度刑法化”的表征
過度刑法化主要表現為國家對社會治理的處罰持續擴大。從國家發展進程的角度來看,過度刑法化是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過度刑法化不僅在我國而且在其他國家也發生。在80年代,由于過度的裁量權,美國刑事司法遭受了過多的刑事定罪。這不僅適用于美國,而且適用于英國。在1997年至2006年之間,英國執政黨上臺后,英國刑法又增加了3000多項犯罪,所有這些都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內過度刑法化的跡象。其次,在某些情況下,社會治理也被過度定為犯罪。刑法的目的是懲罰犯罪并維護社會秩序,同時頒布刑法以保護公民的權利。一般而言,刑法旨在更好地保護公民的權利不受侵犯,并更好地維護社會秩序。但是,過度刑法化違背了這一目的。隨著刑罰權的不斷擴大和刑事限制的不斷擴大,對個別案件的刑事犯罪的處罰侵犯了公民的個人權利。
二、背離刑法功能,致使社會管理手段弱化
從減少經濟學的邊際效用的法律中分析社會治理的過度刑法化,根據減少邊際效用的法律,每增加一條刑事犯罪的邊際效用可能為零,但邊際成本需要被認為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如果我們認為刑事犯罪的增加全都是我們公共福利的下降,那么我們不應該增加刑事犯罪。可以完全依靠現有的既定刑事犯罪的數量,但是需要涉及刑事訴訟程序的人員變量(包括警察、檢察官、法官、律師等)以及犯罪設備變量。要求(包括計算機、法院數量、電信設備等)不能完全按照市場法來充分執行刑事犯罪和社會治理,但這種想法表明設計是完全可行的。從人財物和制度設計的社會治理,在層次上探索預防和懲治犯罪活動可以探索通過非犯罪手段實現社會治理。關于刑法與社會治理之間關系的最經典的辯論可能是這句名言:最佳的社會政策是最佳的刑事政策。這意味著可以通過制定科學的社會政策和制度設計來避免各種犯罪。一方面,可以避免新的犯罪,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犯罪的增加。在社會治理問題上社會政策的“治本”的特征,并間接地解釋了刑法的“治標”的性質和刑法在社會治理問題上的有限作用。刑法的功能和刑法的機能之間的區別只是一個詞,但本質上卻有很大的區別。刑法的功能是人性決定的,它取決于刑法主體的需要和它要發揮的作用,但是刑法的功能不是人性決定的,而僅僅是目的功能和機制。刑法職能的人性決定了主觀性和易變性,而刑法職能的內在性決定了客觀性和穩定性。因此,為了分析和定義刑法的功能,需要了解所處的立場和觀點。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刑法的內容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一個國家認為刑法應該適度,那么刑法的功能就會相對有限。相反,如果刑法被認為是社會治理的工具,它將承擔社會制度和其他社會規范、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應承擔的職能。
三、“過度刑法化”會導致刑法的可預測性降低
刑法的執行需要一定程度的穩定性,朝令夕改的變化會帶來巨大的社會風險。刑法本身是可以預見的,如果人們犯罪,他們可以預測自己可能會受到的法律制裁因而會害怕犯罪。貝卡利亞曾經說過,威懾懲罰的能力不在于懲罰的嚴厲性,而在于其必然性。由于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可以預見,可以預防某些犯罪。在社會治理中,過度刑法化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法律,刑法條款的變更失去了可預見的功能并加劇了社會動蕩。
四、“過度刑法化”會導致法律制度的破壞
由于過度刑法化,刑法增加了社會治理的比例,原有的法律體系變得不平衡。法律制度應被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而刑法的擴展導致整個法律制度的破壞。社會治理中的許多問題并不完全依靠刑法來解決。民法、行政法、勞動和社會保障法以及其他部門法也可以解決社會治理中的許多問題。刑法過度擴張會破壞原有的統一有機整體,使原來的社會治理效率降低。
五、結語
總之,社會治理要求使用刑法解決相關問題,但是刑法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過度刑法化不利于社會發展,當今社會治理中的各種表現已經表明,我國有“過度刑法化”的傾向。為此,我們需要對過度刑法化給我們的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刑法中的刑罰權作為國家的權力,國家權力的過度擴張不可避免地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權利,而過度的刑法化與刑法保護的民基本權利的功能不相融。刑法解決了社會治理中的許多問題,過度刑法化不可避免地導致對公民權利的侵犯,從而會動搖了其保護公民權利的基本功能。這些需要引起我們的思考。
參考文獻:
[1]熊軍.社會治理“過度刑法化”的法哲學批判[J].法制與社會,2020(25):174-175.
[2]王強軍.社會治理過度刑法化的隱憂[J].當代法學,2019,33(02):3-12.
[3]何榮功.社會治理“過度刑法化”的法哲學批判[J].中外法學,2015,27(02):523-547.
作者簡介:孫學涵(1999-),女,江蘇連云港人,江蘇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