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吉鑫 林文欣
觀瓷尚品
在陶瓷山水畫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藝術家們的創作理念、技法、審美取向都有了顯著的變化,正是這種變化使得陶瓷山水畫產生了多種不同的藝術風格,百花齊放,賞心悅目。既有藝術家追求更加高超嫻熟的筆墨技法,也有積極探索陶瓷山水畫的意境之美,或將我國傳統文化與哲學思想融入其中,推動陶瓷山水畫藝術的發展、創新。
陶瓷山水畫是具備觀賞價值、收藏價值、藝術價值的陶瓷工藝品,景德鎮的陶瓷山水畫較為出名。它與中國畫同屬于山水畫的范疇,但在表現技法、繪制手法、材質、藝術表現等方面有著較為顯著的區別。其脫胎于中國傳統山水,又在漫長的發展、流傳過程中尋找到了屬于陶瓷山水畫自身的藝術特色和完善的表現體系,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過去陶瓷山水畫是由民間工匠自行繪制,大多是復刻傳統山水畫的表現方式,從剛開始以人物為主題、山水為背景,到最后純粹的山川河流主題。過去陶瓷山水畫較為追求畫的“形”是否足夠寫實、大氣、豐富,到了近代的陶瓷山水畫作品不僅僅擁有了更加多元化的主題,也更加追求作品的藝術性,融入了藝術家們對山水的觀察、感悟與體會,寄情于景,韻味十足,意境深遠。故此,現代陶瓷山水畫已不僅僅是傳統山水畫的復刻品,而是有了獨特的藝術表現力與視覺美感,既可以作為單獨的藝術品收藏,也可以作為居家生活空間中的裝點。美術家們也積極探索著陶瓷山水畫新的創作手法、表現技法、視覺感染力,從筆墨與瓷器的特性出發,尋求一個和諧統一的平衡點,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借助多種多樣的表現技法充分展現出陶瓷山水畫的真正魅力。
畫師與藝術家們運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將對于山川的感悟、思考、觀察描繪在瓷器上,創作獨特的陶瓷山水畫作品。剛誕生之初的陶瓷山水畫只是傳統水墨畫的復刻品,將繪畫的媒介材質從紙張替換成了瓷器,再加上獨有的工藝進行制作加工,成為人們家中的收藏品、裝飾物。
過去陶瓷山水畫的表現技法基本依循中國畫的模式,例如:傳統的淺絳山水、青山綠水、瑪瑙山水等,此類繪畫手法色彩較為單一,以單色線條勾勒出山、水、樹、木的造型形狀,然后再以淡彩進行暈染,描繪出層次。這些山水技法較為傳統,但有著較為出眾的視覺效果,色少而不單調,具備鮮明的層次感,畫面充實,飽滿?,F如今陶瓷山水畫的繪制手法繁多復雜,筆法、用墨、著色、構圖、層次都有十分講究,給觀賞者帶來最佳視覺享受和藝術感染力。
隨著我國藝術的發展,以及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畫家與藝術家們對傳統的陶瓷山水畫表現技法進行了個性化的創新、創造,嘗試將素描、油畫、民族畫科的表現技法進行了融合,使現代陶瓷山水畫的藝術表現力更加多樣、豐富、完美。例如清代景德鎮著名陶瓷畫家何許人就在繪畫工藝上進行了革新,他擅長描畫雪景山水,自成一派,后將粉彩玻璃白靈活應用到了陶瓷雪景山水作品中,為作品增加了一抹動人的韻味,使得他所繪制出來的雪景圖逼真、寫實、豐富、深邃,濃淡相宜,具有新穎性和層次性。
匠人和畫師們敢于突破,勇于嘗試,將原本陶瓷裝飾工藝技術運用到了陶瓷山水畫之中,如:古彩、粉彩、墨彩等,再加上對陶瓷材質本身的加工工藝,讓山水畫在瓷器上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
陶瓷山水畫以景德鎮藝人較為出名,這些畫師藝人大多生長在南方,于是其陶瓷山水畫作品上多描繪江南精致秀雅的山川湖水。畫師與匠人們將自己對于大自然的觀察、感受用畫筆一一描繪到了陶瓷器皿之上,逐漸走出了一條與傳統山水畫不同的藝術道路。過去的陶瓷山水畫藝術風格還較為稚拙,主要表現人物,山川江湖只是人物的背景與點綴,而非創作的主題,且此時的陶瓷山水畫作品更注重“形”,而非“意”,裝飾價值大于藝術價值。
隨后在其發展過程中,陶瓷山水畫漸漸成為一個獨立的工藝裝飾類型。畫師與藝術家們開始追求繪畫的詩意、意境、韻味、格調,對山水畫的審美取向產生了轉變。超脫表現技法上的繁復,而是將意境融入到繪畫創作中,探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從過去的山川河流表象上的細致刻畫,到了后期轉變為精神世界的展現。創作家首先要會描繪的山川景物爛熟于心,然后再賦予“意”與“境”,真正意義上實現客觀事物與主觀精神的完美融合,使得繪制出來的陶瓷山水畫可遠遠觀之,可細細揣摩,在層巒疊嶂的山川綠水之下意境悠遠,氣韻動人。西方古典油畫繪畫藝術追求將所見所聞描繪出來,極致的寫實,極致的細膩,而中國山水畫從古至今就不是在單純的追求真實性,而是尋找意境與氣韻,對于青山綠水的描繪只是一種精神世界的表現方式,有著深邃厚重的文化內涵。
不少藝術家在創作和研究陶瓷山水畫的過程中尋找到了自己的風格歸屬,除了繼承傳統山水畫的藝術特色之外,還有一些藝術家、畫家選擇返璞歸真,選擇具有生活氣息和自然美感的藝術風格,并對其深入的探索、創作下去。如我國美術家余文襄先生的陶瓷山水畫作品就強調樸素,而非繁復,其作品構圖獨特,反差對比強烈,將山川自然景觀轉變為了生活場景的寫照,將寫實的生活情境與自然之美融入到了陶瓷山水畫作品中,令觀賞者身臨其境,心有所感。以最寫實樸素的生活寫照去打動觀賞者的內心,將隨處可見的山川小景、農村景色、江中垂釣等生活情趣以一種詩意的形式展現出來,賦予了陶瓷山水畫多樣的藝術風格與視覺美感。
此類寫實派寫意陶瓷山水畫的藝術風格是建立在中國傳統筆墨山水的基礎之上,吸收其精髓,并且加入了畫師們自己的風格與個性。與西方寫實油畫的藝術風格有所不同,既保留了中國畫的靈魂——“意境”與“氣韻”,中國陶瓷山水畫并不像西方油畫將自然景物照搬照抄,而是運用獨特的繪畫技法將大山大川、小橋流水以一種寫意方式展現,并不是完全抽象的。人們可以透過畫師的筆墨繪畫表現看出描繪的自然景致,并加上了藝術家自己對于景物的主觀感受。與此同時,寫實派的陶瓷山水畫更加推崇與大自然的對話,將秀麗淳樸的自然風情真實地描繪在陶瓷器皿上,筆墨大膽、質樸,視覺沖擊力強,給人們帶來一種身歷其境的觀賞體驗。
除了上述兩種陶瓷山水畫的藝術風格之外,還有最常見的一種寄情山水。藝術家與畫師們在創作和繪制陶瓷山水畫時將自己的情感、思想、觀點、感悟融入到了筆觸和著色之中。畫中的每一座山脈、河流、溪水、橋梁都成為了創作家情感的寄托之處,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豐沛濃厚的情感也為陶瓷山水畫增加了一份鮮活的生命力與藝術張力,使之成為深受人們歡迎的工藝美術作品。自古以來,中國詞作家、詩人就透過文字與紙筆抒發情懷,表達情感,在詩詞創作中就有寄情于景、以景喻人的寫作手法,對于陶瓷山水畫來說同樣如此。陶瓷山水畫藝術的魅力就在于這些重巒疊嶂的山川景致背后透出的情感、思想,不少畫師與藝術家還會從中國傳統文化、文學作品、哲學思想之中尋找創作靈感,將情感、文化、傳統、思想、哲理融入到每一筆、每一劃中來,顯著增加了陶瓷山水畫作品的藝術張力與表現力。
古人對于大自然的渴求與崇敬之心成為了寄情山水的靈感來源,藝術家們將自己對于故鄉山水的思念之情、對于大自然的崇拜之情、坎坷人生的哀傷之情、追求理想的崇高之情都融入到了陶瓷山水畫作品之中,豐富充沛的情感增加了山水畫的精神內涵與文化底蘊,也賦予了它別樣的精神象征,觀賞價值、藝術價值隨之水漲船高。高超嫻熟的繪畫表現手法只能帶來視覺上的強烈沖擊力,而情景交融的陶瓷山水畫則可以給觀賞者帶來心靈與情感的共鳴,將山川流水刻上了情感的印記。
陶瓷山水畫屬于工藝美術作品中的一類分支,其繪畫技法、材質、藝術風格與中國傳統山水畫有所差別。透過寫意樸實的陶瓷山水畫,切實感受到那種生活情趣、垂釣之樂、農村鄉井,使得山水畫作品本身更加具有親切感與裝飾價值。在人們欣賞和評鑒陶瓷山水畫作品時,需要去細細揣摩大山大水所隱藏的繪畫意象,與詩詞中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處,使這些出色的陶瓷山水畫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