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力
百色學院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位一體”的總體要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時除了對各類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外,還需要扶持相關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活質量。
本文以百色市為例,深入探究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的融合。百色市是廣西內陸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地理位置特殊,其位于祖國西南部,地處廣西西部,北與貴州接壤,西與云南毗鄰,南與越南交界。2002 年經國務院批準撤地設市。同時,百色市也是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大石山區、貧困地區、水庫移民區。百色市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鄉村文化及邊境文化資源,為鄉村旅游發展奠定條件。為推動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去開展項目,以項目推動產品升級,進一步推動鄉村旅游的特色產業發展,這是百色市政府需要面對的重要工作。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全面鋪開與正確實施,國家、自治區政府陸續出臺各項推動農村發展的指導政策,百色市也在大力發展現存特色旅游,提高農民收入,將推動農村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也取得一定成績,基本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鄉鎮、村屯等。
百色市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十六個特色旅游區。這些已經形成的鄉村特色旅游景區和規劃的景區,大多是以特色民族村寨為主,充滿濃厚的民族文化,以特色來吸引廣大游客的關注。如富有當地特色的“干欄建筑”、田林壯劇、平果嘹歌等,這些民族特色文化具有觀賞與體驗價值。同時,百色市當地特有的地形地貌與氣候條件,形成多元化的農業景觀體系,打造特色農業,吸引民眾的關注。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百色市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受到城市化思想影響,農村居民規劃房屋建設時追求城市化樣式,忽略與自然環境、田野風光及民俗風情等融合,造成很多旅游景區內高樓林立,存在明顯的城市化痕跡。鄉村旅游發展所需的鄉村風光、民俗文化等無法體現,逐漸淡化鄉村特色、民族特色,使得游客旅游時無法產生“流連忘返”的感覺。
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時,不僅需要整合政治、經濟、文化、農業等各方面的資源,還需要配備相應的質量管理與優質服務,但實際上管理與輔助方面的不足,限制了鄉村產業的健康與可持續性發展。比如鄉村重點建設的旅游景區規劃與推進速度不正正比,進展得過慢以及現有設施的落后,都已經無法滿足游客的需求等。這些情況的存在,造成鄉村旅游行業開發速度慢、資金缺口大等,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通過推動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可以協調城鄉發展,促進區域內各行業協調發展。同時,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時挖掘自身特色因素,吸引更多的游客,因此行業呈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但就行業整體情況來說,大多存在鄉村旅游產業未能真正適應市場開發的窘境。
根據管理學微笑曲線理論,產品只有提高設計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才能真正去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在鄉村旅游行業,無論是決策者還是實際經營者,必須敏銳地把握市場方向的能力,并且根據市場變化及時做出調整和布局,把握市場運作的規律,才能真正去推動行業的發展。百色市鄉村旅游產品的市場化程度較低,旅游產品缺乏提升附加值的設計管理與服務管理,從而不利于長遠發展。
百色市當前有兩種鄉村旅游類產品,即觀光型與旅游休閑型,但兩類產品區別不大,新穎性不足。不重視挖掘百色市獨有的民族文化與民俗文化,特色凝練性不足,無法長久吸引游客,現有旅游產品生命力補償。同時,無法準確把握旅游資源內涵與市場走向,造成當地缺少鄉村旅游的品牌,影響到鄉村旅游產品的影響力與吸引力。不重視其他資源的挖掘,造成整個行業同質化嚴重,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鄉村旅游產業簡單地利用現有資源,沒有融入地方文化、人文特色等內容,出現盲目發展的情況,缺少特色鄉村旅游產品。
鄉村旅游是以農民、農村資源為依托,需要充分做好規劃,協調各方利益,最終實現共贏。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百色市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措施與方法。
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需要整合政府、農戶及企業三方面資源,無論任何一方不滿意都會影響到鄉村旅游發展質量。具體落實過程中,需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與市場化運作規律進行項目策劃、選址、建設等,合理劃分權責,盡可能照顧三方利益,形成利益共同體,合理規劃統籌與協調鄉村旅游工作,避免出現行業發展過程中利益分配矛盾,實現鄉村旅游行業的健康發展。為加快推動百色市鄉村風貌提升,在2020 年百色市政府發布《百色市重要交通沿線鎮容村貌改造提升工作方案》,要求從2021 年起,按照“一年大推動、兩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的目標,重點打造13 條重要交通沿線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根據政府決策,對農房統一實施風貌改造,重塑地方傳統特色,全面展示特色持久、嶄新、亮麗的鎮容村貌,塑造百色區域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與此同時,在2020 年百色市自然資源局發布《關于印發2020 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方案的通知》(百自然資發〔2020〕21 號)公布重點任務:提升規劃管控水平,加強規劃管理;保障農村發展用地,做好用地審批服務;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推進各類項目實施;扎實開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提供基礎支撐。
隨著我國政府陸續出臺與實施的相關政策,鄉村旅游已成為我國城鄉發展的重要模式。百色市鄉村旅游作為開拓城市特色發展渠道、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力量,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構建適應現代市場發展的鄉村旅游發展體系,深挖城市居民旅游市場,挖掘農村居民旅游市場,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品牌是創新的重要路徑,品牌化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生命線。要實現品牌化,在做好品牌管理與提升服務的同時,做好旅游產品的營銷宣傳工作尤為重要。在當今新媒體蓬勃發展的環境下,自媒體、抖音、頭條等宣傳路徑受到廣泛重視。例如近期在鄉村旅游中火爆的石榴哥、拉面哥、90 歲老奶奶的深夜食堂等,以一己之力帶動周圍的發展。游客既是體驗人員,也是消費者,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參與單生產、共享信息、價值傳遞以及交流互動等內容中。
因此鄉村旅游企業應該打破傳統旅游行業中集中生產、單向傳播的模式,通過積極搭建交流平臺,吸引優質的旅游,借助自身的影響力,更好地參與生產與傳播活動中,并根據消費喜好和情感需求制定相關的策略,激發游客的主動參與意愿,為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注入創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官方需要提升對群眾感受的重視程度,積極調整相關的板塊內容和表達方式,更好地滿足游客的需求,量身定做能夠彰顯自身特色的文化內容。
鄉村旅游經濟應該優化頂層設計,打造階段性主題,加強區域內景點的合作,從文化層面、歷史層面入手,在傳播新的旅游理念的同時,做好旅游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工作,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擴大影響力。借助短視頻平臺,宣傳造勢。當前通信技術不斷提升,流量資費問題逐漸得到解決。社交短視頻也成為旅游文化傳播的重要工具,西安、重慶、成都等爆款旅游城市的形成與新媒體的傳播有直接關聯。對此,旅游文化傳播的相關人員應該積極進行學習,合理利用現代媒體手段,設置不同時期的主題和議程,從而引導游客提升對區域文化的了解。
隨著農業現代化與機械化發展,農業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枯燥的體力勞動,而是增加觀賞、休閑等元素的新產業。需要跟當地情況結合起來,在不破壞原有景觀的基礎上進行設計與開發。如,部分錯落傍山而建,可以利用這一特點,落實生態和諧原理,依據各自地理環境規劃功能空間,給村民提供更多的經濟來源,滿足村民生活需求。鄉村宜居生活環境建設,需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做好配套設施的建設,如公共衛生間、公共娛樂活動場地等給村民帶來更為便捷的生活環境。現階段村落內部初步實現全面覆蓋硬化水泥路,這些道路盡可以滿足鄉村居民生產生活需求。
以百色學院為例,辦學歷史悠久,歷經百色師范學校、百色師專、百色地區師范學校、右江民族師專等階段。學校堅持在“老、少、邊、山、窮、庫”地區辦學,凝練了“團結合作、艱苦奮斗、克難攻堅、磨礪成才”的“石磨精神”,走出一條艱苦創業的發展之路;秉承“志遠行敏、德高業精”校訓,為社會輸送了近14 萬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專門人才,有力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及教育事業的發展,為邊疆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國防鞏固作出巨大貢獻。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鄉村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響應國家號召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在各地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當前,作為社會的藝術力量,作為百色學院的藝術專業教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運用自己的能力和平臺,切實發揮藝術的影響力、帶動力和生長力,為鄉村振興服務,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具體實施路徑如下:
第一,深入挖掘鄉村文化資源,打造鄉村振興新IP。深入鄉村田野考察,實地制定方案,加大對鄉村文化資源的梳理和挖掘,依托文化創意和設計,為鄉村文化建設進行主題性策劃;開發名副其實的產品,提出改造設計規劃;挖掘鄉村文化素材,傳播本土鄉村故事。
第二,堅持融合發展理念,推動鄉村文化旅游建設。為鄉村文化建設提供藝術思維,推動鄉村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為鄉村旅游資源搭建平臺,使其形成標志性文旅產品或者文旅成果。為鄉村文化提供文化旅游服務功能,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
第三,發現和利用資源,完善鄉村公共文化設施。鄉村以其文化的獨特性而展現出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它們獨特的歷史資源、自然資源、民族資源、文化資源等都是需要發現和保護的內容。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來促進鄉村的建設和發展,比如建立鄉村民俗展覽館、鄉村藝術館、鄉村博物館等,都會成為促進鄉村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
第四,組建藝術家團隊,加強鄉村文化題材的文藝創作。通過文藝作品,傳播鄉村文化。通過文藝創作,提升鄉村文化內涵。通過舉辦作品展覽、研討會等學術性活動,打造鄉村振興新的文化名片。
總之,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百色市應該提高對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視度,大力開展鄉村旅游產業扶貧工作,推動相關工作向著縱深方向開展。統籌各方資源,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創新宣傳渠道,推進品牌化的建設;注重文化傳承,提升行業的競爭力;并且藝術賦能鄉村文化建設,探索鄉村振興長效機制。具體實施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解決鄉村旅游產業扶貧工作中面臨的問題,選擇多元化的解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