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番
集寧師范學院
在社區舉行群眾合唱活動,一方面增加社區內的娛樂氛圍,另一方面,還能夠對人們的日常行為進行約束。參與者在進行群眾合唱排練的過程中,合唱要對參與者實現音準、音調方面的統一,所以參與者在排練的過程中,必須控制自己,以整個排練的團隊為主,積極配合,團結協作,共同完成群眾合唱的排練工作。因此,為保證所有合唱人員都能夠融入到團體表演氛圍中,便要針對群眾合唱的藝術表演形式進行探析,并且結合當前合唱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這對于促進群眾合唱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群眾合唱是團體活動,想要保證良好的演唱效果,首先要對演唱人員的情緒進行有效調動,但是在當前多數群眾合唱中,由于演唱者缺乏活力與動力,勢必會對合唱效果造成影響。其主要原因便是缺乏對社區合唱活動的積極參與性,雖然參加了社區群眾合唱活動,但是參與者缺少利益的推動,不能夠竭盡全力。在表演過程中,一方面不能保證自身的演唱技巧,另一方面也不能與其他合唱者相配合,最終導致合唱效果較差[1]。
群眾合唱曲目缺乏與時俱進,這也是影響合唱效果的主要原因,當前在多數群眾合唱節目中,入耳的都是一些老舊的歌曲,而且在合唱過程中參與者缺少新鮮的血液,通常都是年齡較大的人群,采用單一的表演方式,無法吸引較多的愛好者與觀眾,而且社區群眾合唱活動的參與者,在演唱曲目時,曲目的演唱次數多如牛毛,參與者對歌唱曲目感到厭煩,也無法投入最佳狀態,導致社區群眾合唱活動的表演不夠精彩。久而久之,便會影響到人們對群眾合唱藝術表演的認知以及關注程度[2]。
最后便是合唱者缺乏音樂素養,由于群眾合唱藝術通常出現于各社區中,大部分人群都是出于興趣愛好,而之前缺乏科學合理的演唱技巧培訓,這樣在與其他演唱者進行配合時,無法發揮出最佳的演唱狀態。而且由于社區群眾音樂素養參差不齊,在挑選過程中,如果擁有較高音樂素養的人員并不樂于參加合唱活動,那么參與活動的人員就會缺乏一定的音樂素養,給社區群眾合唱活動的排練造成諸多困擾,無法激發合唱者的表演熱情,不利于當代群眾合唱藝術表演的有效開展。
基于上述問題,在強化群眾合唱藝術表演形式的過程中,要從多方面入手,例如培養演唱者的音色控制技巧,根據合唱的曲目,對各部分的音色情況進行準確分析,由于合聲部可以分為男聲與女聲,以及高聲與低聲,因此為了表現出不同的表演形式,可以采用不同的音色進行搭配,以展示出聲部的豐富性與美感。同時還可以加入領唱、念白、伴唱等方式,采用層次鮮明的合唱技巧,使所有合唱人員都能夠掌握自身的音色特征,強化群眾合唱表演質量[3]。
對于群眾合唱藝術表演來說,合理把握隊形排列也是重要的工作內容,尤其是在舞臺上,保證統一規范的隊形,同時還要根據實際演唱的曲目,在合唱排練中編排具有特色的隊形。可以根據演唱者的聲色進行劃分,也可以根據年齡進行劃分,這樣在合唱舞臺上,能夠體現出鮮明的對比。在演唱過程中,演唱人員還可以配合各類動作,例如蹲下、側身、轉向、起立等,對表演過程中的隊形進行調整,這樣也能夠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效果。
由于不同歌曲都具有自身所需表達的情緒,例如有的歌曲可以表現出堅定有力的情景,有的歌曲則是深沉舒緩的浪漫氛圍,因此合唱者還要準確把握自身的情緒變化。如歌曲的旋律以及歌詞內容發生變化時,都要表現出不同的表演狀態,例如喜悅、悲壯等,要將歡快、憤恨等情緒表現出來,并且與各演唱片段的情緒相結合,只有保證情緒變化的豐富性與自然性,才能使合唱藝術作品更加具有張力,能夠博得觀眾的眼球[4]。
針對合唱者的力度掌控能力進行培訓,例如在表演音樂作品時,雖然可以采用一種力度去表演,但是這種表演方式顯然缺乏內涵,因此需要采用鮮明的力度對比,對不同的情節進行深化處理,這樣可以使曲目整體的力度具有層次感與變化層次。例如在歌曲的高潮部分,可以加大表演的力度,從音色掌握程度,演唱音量等方面進行調整,同時也可以加快歌唱速度,將內心的實際情緒表現在群眾合唱藝術作品中,保證歌唱者的實際情緒與作品表現形式能夠有效契合,這樣才能將歌曲表演的內核體現的淋漓盡致。
合理把控歌唱速度,也是群眾合唱藝術技巧的重要組成內容,由于速度需要與指揮者的主旋律進行配合,而且一首歌還要保證豐富的節奏變化,這樣才能彰顯出群眾合唱作品的優勢。例如采用深沉舒緩的情緒,對歌唱速度進行調控,當歌曲發展至輕快活潑的階段,可以對歌唱速度進行調整,并且逐漸轉為豪邁的風格形式,因此運用恰當的速度,抒發不同的情緒感情,也能夠強化群眾合唱藝術作品的表演效果,使合唱作品的表演形式能夠與實際氛圍相結合,根據歌詞與旋律的變化,與觀眾的思維觀念達到共識[5]。
雖然當前多數群眾合唱藝術作品中,缺乏對表演形式的靈活調整,但是為了保證整體的表演效果,還要針對音色以及節奏的掌握程度等方面進行強化培訓,使合唱者能夠對領唱、對唱等手法進行巧妙運用,這樣才能展示出合唱藝術作品的多元化魅力,使表演者能夠根據伴奏曲目的變化,對自身的演唱形式進行合理調整,這樣還能夠強化整體的表演氛圍,使所有的合唱者能能夠融入到群眾合唱表演中。
最后在日常訓練中,還要關注合唱者的氣息掌握程度,也就是根據曲目內容,對表演過程中的氣息進行調整,當前的合唱呼吸方式有整體呼吸,聲部輪流呼吸,循環呼吸三種形式。其中循環呼吸與群眾合唱藝術形式相匹配,其原理為在不降低音量的情況下進行循環呼吸,這樣可以使聽眾無呼吸感,這也是合唱中的一種特殊表演技巧,在合唱表演過程中,要對這三種呼吸方法進行合理運用,根據演唱曲目以及節奏的變換點,調整表演過程中的氣息變化情況,這樣才能使合唱者始終處于最佳的表演狀態。此外,合唱者還要認識到相輔相成的重要性,也就是要與其他表演者之間構建良好的協作關系,不能盲目追求個性,要以合唱曲目的整體表演要求為基準,只有靈活運用自身的演唱技巧,并且與其他合唱者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這時才能取得良好的藝術表演效果。
綜上所述,在開展群眾合唱活動時,要積極調動演唱者的情緒與熱情,同時還要對其演唱能力進行強化,幫助其掌握各類演唱技巧,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不斷提升群眾合唱表演的效果。本文針對當代群眾合唱藝術表演形式進行研究,首先闡述社區群眾合唱中存在的問題,其次從合唱表演層面入手,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具體為準確把控音色變化,合理調整隊形變化,控制合唱者的情緒變化,培養力度掌控能力,適應合唱歌曲的速度變化,靈活調整演唱形式,根據曲目內容調整氣息,積極配合伴奏曲目變化,使群眾合唱藝術表演形式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