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孌孌
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傳媒影視學院
影視專業是實踐性強的學科,如何在職業教育中利用現有的實訓條件,更好的展開實訓,提高教學效果,做到學校與社會的無縫接軌,是當前高職院校教學改革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高職教學中的“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實施,由于受制于實訓設施、實踐場地、教學手段等多方面制約,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而校園演播室的建成恰好為學生項目教學的實施創造了條件。以下,筆者就我校演播室節目制作中編導、導播、攝像三個核心技術崗位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進行分析。
編導崗位是演播室節目制作崗位中的核心崗位。編導的工作繁雜細致,需要細心,耐心,周到,具備媒體工作者的嚴謹專業態度。編導的工作內容涵蓋影視節目制作的前中后期的每個環節,除了須具備較高政治水平、理論修養和文藝鑒賞能力,掌握影視數字化制作技術外,還需要具備廣播電視節目策劃、創作、制作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編導崗位人員必須有一定的政治頭腦、政策理論水平和較高的思想素質、品德修養,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分析能力?;谖倚!耙再惔賹W”的實際教學情況,在學生參賽等環節中要著重對作品立意,風格定位,輿論引導等方面進行審查;此外,還需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能為校內外師生提供優秀的影視作品。
編導的分內工作包含包括節目策劃、撰寫拍攝提綱、堪景、挑選演員、拍攝、撰稿、剪輯、包裝,最后還要對作品進行把關檢查的系統性創作活動。高職類學生在專業實操方面的動手性能力比較強,而在撰稿、節目策劃等文字工作上是短板,所以要做好編導工作,必須加強學生的文化基礎學習,才能把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結合起來,創作出好的作品。
影視創作屬于同社會、同人、同環境打交道的工作,是一項集體創作活動。這就需要學生編導不但要有與外界各方有效溝通的語言能力,還要具有相當的組織能力和號召力,使各工序協同工作。
演播室的導播人員是拍攝團隊的領導者,除了必須有一定的政治頭腦和較高的思想素質、品德修養外,還需在技術與藝術兩方面有較好的素質。既要求導播有過硬的業務素質,能解決錄制時出現的各類突發事件,同時又要求有較好的藝術審美意識,以及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與組織能力。
這里的理解能力筆者想談兩點:導播對節目的理解和導播對受眾的理解。
第一,導播對節目的理念和流程要有深刻的理解。筆者曾參與湖北經視《桃花朵朵開》節目的錄制,在這檔針對中老年男女的交友真人秀節目中,導播需要抓住選手們在臺上的表情細節和動作細節,表現選手之間從朋友關系到戀人關系的轉變的過程,體現他們對幸福的不同需求,特別在節目過程中當有多位相關人物出場時,導播能根據人物不同的身份、不同的關系、不同的立場等,迅速判斷現場的每句話對每個人的影響以及他將會有什么反應,這些現場的真實反應就是能使節目看起來更精彩的重要元素之一。 第二,當導播對節目流程爛熟于心且能對節目中的嘉賓反應做出迅速預判后,剩下的就是對攝制團隊的及時調度,比如用固定機位、游機還是搖臂去捕捉畫面,用平視還是俯視去拍攝畫面,用松景別還是緊湊的景別去表現人物的情緒,每個鏡頭停留的時間要多長等,而解決這些調度的關鍵就需要導播充分了解受眾群體的心理特征,他們喜歡看什么,需要什么樣鏡頭,在此基礎上挑選更具有鏡頭表現力的鏡頭做畫面切換。
導播的基本業務素質,是具備較高的藝術審美意識。無論從畫面構圖、色彩搭配、視覺角度、景別選取、鏡頭切換的街頭等細節,都要求導播能體現自身的美學理論知識。同時,導播還需熟悉電視語言、切換臺、周邊系統設備的性能、攝像機性能、音效效果、燈光效果,綜合以上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系統設備性能和團隊成員的業務水平,給觀眾呈現出最好的現場氛圍。
在錄制過程中導播負責精準地分配任務,前期充分的溝通、合理的分配任務是整個團隊具有凝聚力的前提,溝通的過程更是具有親和力、魄力和服眾能力的。這樣之后,團隊間的協作性、默契度才可大大提升,才能為成功地錄制節目打下基礎。
高職院校的演播廳是制作校園視頻短片、校園精品課程、宣傳片等視頻的必要場所,在制作過程中攝像師必須現場記錄。為了保證制作質量,需成立不少于2 組,1 組3 人的攝像團隊來擔任攝像師崗位。
此外,攝像師還是“攝編存播顯”的第一環節,是整體短片或節目制作鏈中最基本、最關鍵的一環,決定了影像畫面“有沒有”或“好不好”,所以,筆者認為:攝像工作不單是對攝像師才情智慧的考核,還是對攝像師體能、精力、責任心、應變能力、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考驗。
攝像不僅是技術性的工作,也是藝術性的創造工作。攝像師在錄制時不但要熟悉臺本,參與分鏡頭的安排設計,根據導編和節目需求進行攝像創作構思,還要掌握畫面語言及其“語法規則”,了解“蒙太奇”原理和組接技術的運用等,恰似用鏡頭“寫出一篇好文章”,這就要求攝像師應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
過硬的專業技術。
攝像師需要具備迅速、準確結構畫面的能力。具體來說,攝像師要有技術功底,包括掌握攝像器材的基本操作和各類鏡頭的拍攝運鏡方式,具備構圖、 光影、色彩、鏡頭切分、畫面組接、影像節奏等鏡頭語言的基礎知識,此外,還要深刻理解在鏡頭里要拍什么畫面以及采用何種態度、方式去拍,以上素質將直接決定和影響最終的面面效果和受眾的反應。
一般攝像師需要長時間地拍攝,為了取得最佳的畫面,攝像師還需帶著二十多斤的攝影機、穩定器等在演播室內來回跑動,這對攝像師的體能來說就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所以說,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攝影師的基本素質。
以上內容提到攝像師的工作體能消耗大且專業要求高,所以需要充沛的體能和精力,事實上,行業內攝像師工作的時間是從早上8 點到持續夜晚8 點,即使在校園內,由于拍攝的進度和人員的配合往往也不能按照朝九晚五來設計拍攝時間,拍攝計劃涵蓋一整天的時間也是常有的情況。在拍攝中,攝像師也不僅僅是單純的站立,可能需要反復多次地找角度,試構圖,進行人物和景物的走位和擺位、打燈布光、取景和調焦,最終保證以上所有這些畫面、聲音的質量沒有飽滿的工作熱情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攝像師除了要有充沛的體能和精力外更要熱愛攝像工作,只有熱愛攝像,才能做到吃苦耐勞、持之以恒,甚至以苦為樂,樂在其中。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對演播室實訓課程的初步嘗試和探索,隨著實訓課程的改革不斷深化,影視專業的實踐課堂教學更需要我們大家積極努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