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毅然
貴州省畢節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本文首先分析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的意義,其次研究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現狀,最后探究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措施,例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擴寬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渠道,豐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內容,以期提升學生崗位對接能力。
學生良好的思想與道德品質能力的高低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育和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也是極為重要的,而音樂便可作為塑造的重要手段,滋養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不同類型的音樂,可以引起學生不一樣的心靈共鳴,例如:歡快類的音樂能使學生精神愉悅,輕音樂能使學生放松心情,紅色音樂及愛國歌曲能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懷,例如《義勇軍進行曲》,在許多重要的時刻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可見,在我們生活中,音樂可以潛移默化地發揮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高創造能力是科技發展的重要因素。對于激發創造力,更好地理解音樂便顯得尤為重要。音樂的表達具有表現性、創造性及形象性,在聽音樂的同時,學生能根據音樂想象畫面,刺激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進而形成一種發散思維,能使學生會思維、會生存,使學生們在未來的工作及學習過程中受益匪淺。除此之外,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需要對音樂進行理解、觀察、記憶,學生的理解力、觀察力、記憶力也能在學習音樂時得到發展。例如:在演奏鋼琴時,需要手彈鍵盤、腳踩踏板、眼睛看譜,各方面都與大腦積極對接,動作越復雜,越靈活,對大腦神經系統越有聯系和得到鍛煉,這使學生的大腦更加全方位的靈敏的刺激。音樂素養越高,越能聽懂音樂,理解音樂的表達含義,感受音樂帶來的美感,開闊學生的視野,為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打好基礎。
不同的音樂有著不同的旋律。旋律的不斷起伏,能使得學生根據音樂感受不同的節奏,得到不同的心理刺激、使身心都能得到愉悅和鍛煉。對于學前教育的學生來說,要在兩年內學好音樂基礎知識、掌握音樂基本技能,壓力可想而知。較高的音樂素養也能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為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保駕護航。此外,音樂不僅能陶冶情操,還對身體有著一定的益處。
由于三年制學制的原因,除了第三年離校實習的時間,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校時間僅有兩年時間,要在兩年內學完應有的理論與技能,與本科院校四年制相比,高職院校的師生壓力非常大。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續和補充,通過開展歌手大賽、大合唱比賽、舞蹈大賽等活動來豐富學生們的課外生活,是培養音樂素養的良好平臺,但學生基本從早上上課上到下午放學,沒有課余的時間參加第二課堂來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只能被理論與技能課束縛,完成重重課業后,也沒有精力再參加其他的活動。此外,許多高職院校沒有經費開展大型音樂類活動,沒有場地接辦高雅藝術進校園類的活動。為了給專業課程讓路,也未開設公共藝術選修課,缺乏藝術鑒賞、音樂欣賞等課程,培養方式單一、受限。
音樂素養是學好音樂的輔助手段,它是每一個學習音樂的人所必須掌握的,它的重要性就像學外語要學字母和音標一樣非常重要。音樂素養絕不僅僅是教授音樂理論知識,它是音樂的基石,它貫穿著學生的生活、學習、工作,是學生學習音樂的終身課程,實踐證明,音樂素養更高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創造力、思維能力都與其他的學生形成鮮明的對比。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習音樂的興趣,學生才會得到一個愉快的學習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首先,教師要積極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其次,要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教師內增設若干音樂畫報,使學生沉浸在音樂環境中.再次,教師應努力提升自己的個人魅力,在教學過程中,感染學生,融入一些新時代的潮流語言,使其積極、主動的愿意學習。
第二課堂是指在第一課堂外的時間進行的與第一課堂相關的教學活動,高職院校的第二課堂包括社團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等課外實踐活動。高職院校應拓寬音樂類的活動平臺,積極與外單位形成合作,引進一些歌舞劇團、藝術劇院的專家前來開展講座與培訓。同時,鼓勵學生參加音樂類社團、校園歌手大賽、百事最強音等學校舉辦的音樂類賽事,也可參加高雅藝術進校園、美育實踐課等課程,并將參加活動納人綜合素質評分,通過參加第二課堂豐富的學生活動,實現學生能力的自我提升,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三觀,不斷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課堂教學是學生提高音樂素養的主要手段,學前專業的教師應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突破,避免采用填鴨式教學,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的方式,把音樂和律動結合起來,制造情境,挖掘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其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教授學生音樂知識為基本、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宗旨。同時要把課堂教學變的豐富多彩,把教學主動權適當地交給學生,教師只起到指點的作用,去引導學生,而不是把學生變成聽課機器,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從點滴開始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關鍵組成部分在于實踐能力,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將“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指導,以實踐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理念全面呈現出來,為音樂創作創造豐富的條件,學生的音樂練習環境釋放了學生的個性,使學生有機會充分發揮其音樂技能,并為學生展示其藝術能力提供了舞臺,與此同時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合作性學習以及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們音樂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造能力,與此同時通過具體表演形式進行體現,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持續增強。同時,教師需融入多樣化教學實踐活動,例如體驗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以及現場教學法等,讓學前教育音樂教學實踐的場景更加多樣化、形象化,感染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參與實踐的積極性,進而提升教學的時效性。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們可以看到外國文化涌向中國,在國外也有較多的優秀音樂文化。在進行學前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將國外優秀音樂文化融入于其中,能夠進一步豐富音樂課程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在西方有著較多的經典作品,這些作品是優秀傳統文化遺產,同時也是西方的經典文化。我們在開展幼兒教學時就可以將國外優秀音樂文化融入到整個教學當中,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音樂學習,不斷的開闊自身視野。
在當前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的老師并沒有認識到多元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開展音樂教學時,定位較多元,文化教學理念滲透于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教學內容過于單調且枯燥乏味,學生們在進行學習時,并不能夠積極的投入于其中,學習興趣不高。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為了能夠更好的開展多元文化音樂教學活動,老師就需要借助全新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教學情景。老師還需要提高對于音樂教學內容的理解能力,我們可以逐步的培養老師的音樂素養,通常情況下可以通過取相關樂曲對其進行賞析,或是通過參加校級研討會進行探討以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音樂教學能力,更好的推動音樂教學發展。
總而言之,學前教學專業音樂教師必須依據現階段幼兒園對音樂教師教學能力的具體要求,對音樂教學計劃進行科學設計,才能有效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