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業鵬
合肥科技職業學院
隨著我國文化強國戰略的不斷落實,文化遺產事業從幕后走向臺前,逐漸被大眾所熟知,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損壞的文物數量巨大,但是文物修復人才與損壞文物的數量卻極其不成正比,這造成了文物修復專業的發展受到了人才方面的桎梏,成為了制約文化遺產保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就當前的我國文物修復人才培養情況來看,主要有三種渠道,第一種是通過各級文博單位進行系統性培養,第二種是各大高職院校及中專院校開設文物修復專業,第三種則是民間的匠人傳承。
高職院校通過開設文物修復專業,可以有效的補充文化遺產行業的人才匱乏的問題,高職院校所招納的生源數量充足,在進行辦學的過程中應,當不斷推進專業多元化發展。高職院校開設文物修復專業是切實可行的,通過對文物修復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分析,可以為文物修復行業輸入更多的全面型人才。
文物修復工作是一項極為繁瑣且枯燥的工作,高職院校通過開設文物修復專業,可以為我國的文物修復行業輸送大批量的人才,這對于我國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高職院校培養文物修復人才的過程中,應當培養其專一性,這是由于文物修復工作的屬性所導致的。由于文物修復工作的繁瑣性、復雜性、困難性以及長周期性所導致文物修復人才十分匱乏,很多從事文物修復工作的人才由于工作枯燥乏味,且久不見成效,很容易產生轉行的心理,這就造成了我國文物修復行業人才的缺失。通過培養其專業性,可以使人才更好地適應文物修復工作,并懂得在繁瑣復雜的工作當中尋找樂趣,這是極其關鍵的。總的來說,通過專業性的培養,可以落實“大國工匠”人才培養戰略,有效地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對于文物修復工作的理解程度,有利于他們更深層次的對文物修復進行研究和探索。專業性的培養是極其關鍵的,它往往決定著人才能否歸屬到文物修復行業,也決定著文物修復工作的實際效果。因此,高職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對于文物修復的專業性,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素養。
文物修復人才掌握著專業的文物修復技術,他們所復原的文物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在培養高職院校文物修復人才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他們的廉潔性,做到“廉潔奉公,公正守己”,不能逾越法律的界限。實際上,文物倒賣觸犯我國法律,也不利于我國文化遺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文物修復人才,應當承擔起這份職責,在文物修復的過程中,不僅是對這些文物進行修復,而是對這些文物進行另一種保護,文物修復人才應當保持其廉潔性,做到克己奉公,才能真正發揮文物修復人才的重要作用,為我國文化振興做好有效地保障。高職院校在培養文物修復人才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素養和價值觀念,通過大國工匠的案例激勵學生們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通過思維強化和行為標準,使他們做到知行合一,從而為我國文物修復行業的發展作出應盡的貢獻。
大國工匠一直作為我國文化產業培養人才的重要標準及依據,隨著中華文化的不斷傳承延續,大國工匠精神是一種代代傳承的血脈精神,對于文物修復工作的推進以及文物修復專業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要。文物修復專業立足于修復技藝,同時要兼顧不同領域的跨學科專業,對于歷史、美術、材料、物理、化學、生物考古等學科知識有著一定的要求,屬于學科交叉滲透專業,是一項文理結合的工作。文物修復從業者在修復殘損的文物過程中,要對文物的價值進行研究,對材質進行分析,對技術進行處理,從而運用綜合的技藝,對文物進行修復,也表明了實踐是文物修復的最核心屬性。因此,通過培養學生的大國工匠精神,可以使學生準確的捕捉文物修復的特點和精髓,通過傳統的修復技藝,彌補現代科學技術的不足,為我國文化戰略的有效落實做好有效保障。
高職院校在培養文物修復人才的過程中,應當注重產學研究的教育機制。由于我國的文物修復專業相比于西方國家來說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在人才培養方面應當考慮我國的文物發展現狀及特征,合理的構建文物修復人才的專業體系。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理論結合實際。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參加文物保護修復項目,同時高職院校應當與當地的文物保護研究院、博物館、圖書館等達成戰略合作,有效落實“引進來、走出去”的教學原則,強化學生的理論理解,提升學生的實操能力,從而培養全面型文物修復人才。此外,文物修復行業人才的匱乏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無論是薪酬待遇、工作環境、工作理念、個人生涯規劃發展等都會影響著人才的實際流失,通過產學教育機制的構建,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階段真切地感受到文物修復專業的特性,這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豐富的經驗和過硬的本領,也會使學生更加堅定自身的行業定位。在這一過程中,高職院校應當積極與各大文博單位進行合作,同時積極開拓自身院校的文物修復專業多元性發展,通過理論強化實踐推進,使學生真正了解文物修復專業的本質,從而培養大批量的文物修復人才。
就當前的高職院校文物修復專業人才培養情況來看,主要是以基礎的通識教育為主,這正符合了強調單一技能和工藝傳授的文物修復教學理念。上文就已經說過,文物修復專業是一門學科交叉的專業,在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當使各學科之間進行有效地結合,從而培養全面型文物修復人才,通過揚長避短的教學計劃的合理安排,往往會大幅度提升文物修復專業的教學效果。在高職教師進行授課的過程中,不能單一的講解有關文物修復專業的知識,而是要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文物修復專業的本質,無論是文物的屬性、特征、材質、用途還是文化底蘊、歷史淵源都要讓學生們有所了解,從而使學生在進行文物修復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文物本身的實際特性進行修復,這可以最大程度上還原文物的風采和底蘊,也符合了文物修復專業的辦學理念。這其中所涉及的各個學科知識,需要高職教師所掌握并傳授給高職學生們,使他們養成對文物修復的興趣和信心,同時有良好的耐心面對繁瑣復雜枯燥的文物修復工作。
基于文物修復工作的特殊性,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增強學生對于文物修復的信心和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并通過理論結合實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真正領會到文物修復的真諦,讓學生了解每一件文物背后所傳達出的文化信息。此外,由于文物修復行業任務嚴峻,與人才需求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需要健全行業技能評價體系,從而為從業人員提供切實的認證指導依據,這也能為高校文化修復教育提供重要的參考。此外,高職院校應當與各級文化遺產保護修復單位搭建有效的平臺,通過建立戰略合作的關系,利用各級文博單位的行業優勢,為高校的教學提供支持,從而辦好教學特色,推動高職院校的文物修復專業的發展有效,培養文物修復專業人才,使高校更深入地了解到當前文物修復行業的用人需求。從而不斷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培養出與文物修復行業對口的專業型人才。
本文主要論述了高職院校文物修復專業人才培養理念,首先論述了文物修復專業的發展動機,然后從幾個方面對文物修復專業人才培養理念進行分析,最后給出了相關的反思。實際上,在大國工匠教育理念的推進下,高職院校應當不斷調整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思路,優化教學對策,培養全面型文物修復專業人才,從而為文物修復行業提供人才支撐,雖然在高職院校培養文物修復人才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的不可持續性和不可操作性,但只要真正意識到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不斷推進文物修復專業的有效發展,就一定能最大程度上優化人才培養機制,為文物行業輸送大批量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