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光遠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作為全國唯一一所以“文化藝術”命名的應用型本科教育高校,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有其獨特的辦學特色和校園文化內涵,學校在全國的影響力也在逐漸增強。但基于種種辦學歷史原因,學院老校區的環境現狀終究不能匹配學校品牌內涵的展現和發展了,讓師生缺乏歸屬感和認同感。學校已意識到此類問題所在,并大力著手推進校園環境改造提升事宜,基于此背景之下,本文借以對該校老校區的提升改造之契機、擬對藝術院校老校區環境提升進行探討和分析。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前期的現狀踏勘調研、分析,試圖讓四川文化藝術學院老校區環境的整治提升方案達到具有創意性、落地性、科學性、經濟性和文藝性等特點的實操性指導提案。探尋出符合藝術學院老校區環境提升改造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本次探究的意義:在于通過對此類環境整治提升的項目化課題實施研究,以期探尋一套具有針對性的策略和方法,為藝術院校老校區環境改造提升工作提供一些可行性參考意見,讓老校區更具生機和內涵。
學校地處李白誕生地,四川省第二大城市——“中國科技城”綿陽,學?,F有綿陽(老校區占地面積300 余畝)、梓潼(新校區占地900 余畝)兩個校區,目前在校師生兩萬余人。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原四川音樂學院綿陽藝術學院)成立于2001 年,2006 年經教育部批準為面向全國招生的大學本科層次的獨立學院,2014 年經教育部批準轉設為四川文化藝術學院,2016 年被列為四川省本科院校整體轉型發展改革試點院校,并當選為“四川省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首屆理事單位。學校各項事業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綿陽校區(老校區)緊鄰綿陽機場,位于機場東路83 號,校區基地呈西北高東南低之形態特點。典型的淺山丘陵坡地地形,南北高差50 米左右,南邊往東地勢較平,山頂局部較平(纖維山頂運動場),區域內大部分地區皆為坡地。校舍多分布在坡向臺地上,從南向北以主入口-廣場-天梯一線為視覺主軸線。校區建筑依坡而筑分布于三個層級上,第一層級南部、東南部分布著學校的行政大樓、圖書館、三食堂、王蒙藝術館、文藝街區、學術廳、部分職工宿舍樓等建筑群,第二層級依坡而筑的各學院教學樓、演藝廳、一二食堂、宿舍樓建筑單元;第三層級為美術設計學院綜合教學區建筑群、包括山頂運動場等。校園內部整體交通體系不甚完善,如鋪裝簡陋缺乏變化、部分路段破損較為嚴重、人車混行路段太多、路寬不規范、轉彎半徑不達標、車位配比嚴重不足。綠化方面表現為林地覆蓋率高,但缺乏林相變化及組團分布的處理。從空間層面來看,由于學校發展的歷史原因,校園缺乏系統的規劃。校園布局以原有地形為基礎自由布局,形成較多的雜亂場地,場地之間缺乏聯系。環境空間形式相對單調,戶外交往空間主次不分。分區功能定位及表現需要進一步研究論證。綜上小結:從校園環境整體情況來看,植被覆蓋率高,但林相較為單一、缺少組織規劃;整體環境系統性較差,相互缺少呼應、缺乏系統性的設施、小品、文化展示等人文設計。
1.美好傳承
川文藝老校區從建校到現在幾經變遷改動,校園環境明顯具有年代層次感,新舊不一,但它既是川文藝人的記憶,更是川文藝發展的見證!我們在本次整治提升的方案中要把這些記憶和美好融合進去,而不是全盤推翻新建。
2. 低碳創新
以川文藝辦學特色和學校內涵,結合科技與藝術手法塑造學校的新形象,必然要以創新創意為整治提升作為指導思想之一。
3.經濟務實
大力利用鄉土材料、鄉土植物、場地特色以及學校環境設計專業的創意能力和實踐能力、花最少的財力出更好的效果。
4.科學發展
本次整治改造工作一定要用發展的觀念來引領,要以生態優先、人為關懷、和可持續發展原則來作為最高指導思想。
1.節能環保的原則
堅持節能減排,高校有義務從己做起。綿陽日照充足、風能資源也豐富??梢猿浞掷眠@些資源設置太陽能光伏路燈和風能發電照明等。
2.生態優先的原則
生態問題是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高校是為社會培養有責任、有擔當、有社會意識的場所,注重和保護生態責無旁貸。
3.創新創意的原則
創新創意是現代高校發展的主旋律,特別是像川文藝這類的藝術院校,創新創意不能只是體現在課堂口頭上、作業里,更應該運用于學校建設的方方面面,譬如環境整治改造上大可作為。
1.經濟耐用
經濟耐用是本次整治的首要目標,這主要體現在結構的設計和材料的經濟性和耐久性上。
2.特色鮮明
通過本次對于老校區環境的整治提升、要突出川文藝的獨特內涵和校園文化特色。
3.價值認同
通過本次提升、愿景是要讓四川文化藝術學院的師生對校園環境和文化有高度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唯有這樣、學校的價值大家才會認同和口碑相傳。
通過前期調研與分析,找準問題的癥結所在,根據川文藝老校區校園環境整治規劃原則、策略和整治提升目標,本文擬對校園交通路網、空間節點、植物配置、設施規劃、小品創意、材料選擇、文化植入及場地精神等方面的改造提升進行分步論述探析。
1.序-機場大道-外塑品牌
綿陽機場東路途經老校區正大門,是學校兼得的迎賓大道和對外展示的絕佳路段,結合市政規劃,設置川文藝標識的路燈和公交站、在300 米范圍內設置生態停車場兩座,以滿足校內車位不足、平時是到訪車輛及每年新生報到家長護送車輛停放。
2.始-文藝校門-始于顏值
川文藝正大門是學校顏值初始、開懷迎賓的重要節點。其提升設計要凝練文化藝術的內涵、意蘊進行創意重塑,擬用花崗巖厚板做地面鋪裝、塊料和折疊耐候鋼為造型基材、不銹鋼曲面抽象造型為表現、結合配景植物共同營造入口形象和氛圍。
3.開-入口廣場-校園客廳
入口廣場承載著校園的客廳功能和角色,同時還要具備迎來送往、人流車流集散的功能等??臻g以中軸開敞、兩側規劃廊架式宣傳欄兼休息等候區,并間以高大銀杏矩陣和組團時令花境形式,地面鋪裝以同色系花崗巖和文化石進行藝術平鋪方式進行。給人以高校的儀式感、莊重感、神圣感、創意感等感覺。
4.聚-繽紛舞臺-風生水起
正對入口廣場的原旗桿廣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本次把它重新定義為繽紛舞臺,達到四水歸堂、風水照壁文化傳承,也是平時五彩表演、經典永續的絕佳舞臺。舞臺抬高到0.6 米,左右分別設置2 米寬幅4 步臺階,背景設置以綿陽“三江神韻”為主題的半鏤空浮雕、下植常綠花灌木、背襯三株形態各異的羅漢松,象征三生萬物、長盛不衰之意。
5.升-文藝天梯-文華旭章
繽紛舞臺背后即是川文藝老校區最具標志的“校園天梯”,本次規劃一改以往單調呆板的狀況,用起承轉合、形勢多變的策略進行形式和空間的改造設計,用色彩、線條、藝術燈光、藝術校友墻、對景特色植物、多變空間、觀景平臺、藝術走廊、音樂跌水等手法塑造這一校園華章。以期達到登高、觀景、嗨拍、放松的文藝天梯。
6.動-生態交通-暢達多趣
校園交通堅持轉彎半徑規范、人車分流的原則進行整治改造。鋪裝遵循海綿城市和雨水花園的滲、滯、蓄、凈、用、排的六字方針、大量運用透水瀝青、透水磚等生態材料、配以四季花境、創意座椅等結合太陽能路燈以營造多趣、宜人、安全的校園交通系統。
7.承-文藝節點-公私交流
在本次校園環境整治提案中,按線路和區位,結合師生的戶外游憩行為和流量的分析研究,分設多處藝術亭廊、創意空間,結合小品、植物的開合關系等,塑造安全、文明、藝術的私密、半私密和開放的空間,為校園學習生活營造宜人環境。
8.合-生活學習-兩相輝映
對于生活、學習、休息的重要場所。如食堂、宿舍、教室、球場等外圍環境空間的整治原則,以簡潔、方便、安全、經濟、有趣為基調。鋪裝大量采用防滑透水燒結磚為主材、波打線宜選用花崗巖芝麻灰火燒面為宜,保證收邊的工藝美觀性和使用的耐久性。植物多以芳香、無毒無害、常綠和落葉的有機搭配方式為主,燈光以明快、柔和為要(LED)的方式進行本次的提升改造,已達到溫馨、舒適的學習生活氛圍和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本文通過對于四川文化藝術學院老校區的環境整治改造提升的提案策略論證探析,得出關于高校校園此類規劃策劃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如一定要進行前期周到而科學的現狀踏勘和研究、在依法依規地了解了各地塊的用地性質和地質狀況后,一定要掌握校方各個層面的訴求后并結合該校實際、辦學理念、地域特色和學校內涵的情況下,堅持統籌協調、科學規劃、生態優先、文藝本底、量入為出的原則,而進行創意策劃提案為上。以期達到同類老校校區環境整治的方向提供一點參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