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梅
石家莊市北焦學校
素質教育正在中小學教育教學當中深入落實,給中小學學科教學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其中美術教育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在培養學生藝術和審美素質方面顯現出獨特優勢。為了有效豐富中小學美術教育內容,開拓學生的眼界,教師除了要基于教材設計教學活動之外,還應該關注民間美術資源的拓展應用,最大程度上擴展教育空間,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對此,教師在美術教育當中要加強對民間美術資源特征和應用價值的研究,在此基礎之上立足學情和教學實際提出民間美術資源的正確運用策略,在提高教育改革效果的同時,滿族傳統藝術與文化的傳承發展要求。
民間美術資源是根植于民間沃土,帶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的美術資源,在美術教育和美術研究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民間美術資源的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是程式化特點。民間美術資源有著非常明顯的程式化特點,因為其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程式能夠作為藝術創作手段,并在創作活動當中運用對應模板。民間美術有著很長的發展以及傳承歷史,也在千百年間累積了諸多程式。比方說剪紙基礎技法當中,剪出的圓形必須飽滿圓潤,剪出的方形必須整整齊齊,復雜剪紙需要先著眼于復雜部分之后才處理簡單部分,同時落實先里后外的原則。二是民族性特點。民間美術資源產生于民間,表現出地域特色以及民族特色很多的經典民間美術作品,都是融入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成果。所以,對民族美術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對民間美術藝術進行傳承發揚和創新發展的過程。三是綜合性特點。要開發利用民間美術資源,應該認識到這一資源體系內容豐富,涉及面廣,藝術創作非常復雜,要避免局限于某一領域,重視多元層次的創新。創作優秀作品必須經歷多層沉淀與創新,要求創作人員在作品當中投入思想情感,整合運用民間美術要素,以便讓創作出來的作品能夠引起欣賞者的共鳴。
民間美術資源是我國人民群眾在長時間的生產生活當中創造與延續發展的藝術形式,能夠有效體現群眾信仰與追求,也因此得到了群眾喜愛。民間美術資源內容眾多,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剪紙、陶瓷、皮影、泥塑、刺繡等。民間美術資源可以作為教學資源應用到中小學美術教育當中,并為美術教育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進步發揮積極作用。一是培養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民間美術資源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積淀的成果,更是文化精髓的載體。引導中小學生在美術學習當中接觸和學習多種多樣的民間美術,可以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文化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學習境界,提升學生人文精神,讓學生能夠建立良好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潛移默化當中落實愛國教育。二是促進多學科交融穿插。民間美術可以把語文、音樂、舞蹈等不同學科整合起來,變成不同學科間溝通交流的紐帶與橋梁。所以引導中小學生接觸多樣化的民間美術資源,能夠讓學生建立良好的跨學科學習意識,促進多元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增強學生藝術與審美素養。三是增強學生藝術創造力。在中小學美術教學當中,通過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可以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塑造,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視野,開發學生的無限創造力。民間美術資源在教學當中的補充,可以激勵學生自主創新,引導學生加強對社會歷史的認知,增強學生藝術創作創新激情,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四是增強民族優秀文化鑒賞能力。民間美術資源帶有鮮明的民間特色,也融入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在美術學習當中給學生提供民間美術資源,可以讓學生的民族文化鑒賞能力得到提高,也讓學生對民族文化傳承發揚產生持久動力。
隨著國家文化藝術事業的長足發展和素質教育的落實,學校美術教育的受關注度越來越高,尤其是中小學美術教學作為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基礎平臺和素質教育的基本載體必然要得到應有關注。把民間美術資源應用到美術教學當中不僅能夠幫助中小學生多角度接觸與了解民間美術資源,也能夠傳承經典的民間美術作品,豐富美術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得到更加豐富的學習素材。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教師應該合理選取民間美術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美術學習特點,當然也要關注學生本身的接受能力,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民間美術的獨特魅力。在眾多的民間美術藝術表現形式當中,繪畫、雕塑、剪紙等具備直觀生動的特點在實際學習和創作當中難度較小,更加適合中小學生。在以民間美術資源為素材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研究藝術作品的構成色彩創作技巧等等,使得學生能夠在正確把握民間藝術作品的基礎之上,建立個人獨特思想觀念,體驗其中獨特的藝術魅力。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背景下,中小學美術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徹底改變過去單純依靠教材推進教學活動的狀態,主動將民間傳統的美術藝術資源融入到美術課堂當中,有效彌補教材信息的不足,促進學生想象力思維的拓展,也為學生藝術創作提供更多的素材。美術教師應該增強對現代科技手段的應用能力,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確保教學質量,其中以電教媒體為依托,把大量的經典民間美術作品融入到課件當中,將這些資源和教材內容整合起來呈現在學生面前,能夠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也可以避免刻板教學,增強學生對民間藝術的領悟能力。這樣學生可以基于圖文并茂的課件,從不同角度欣賞和領悟民間美術作品,從中吸取經驗和創作技巧,服務于未來的藝術創作。
美術教學本身具備明顯的實踐性,只有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才能夠讓學生在消化理論的基礎之上,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的美術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增強學生的審美與創作激情。把民間美術資源應用到中小學美術教學當中同樣也需要把教育實踐作為根本平臺,讓學生能夠在親身體驗當中感知民間美術的獨特魅力和韻味,增強學生熱愛民間美術與文化的情感。比如學校可以邀請民間美術藝人來學校組織講座活動,為學生介紹傳統美術工藝,展現多樣化的美術作品,對學生進行民族藝術和文化的熏陶,為學生主動發揚光大民間美術奠定基礎;美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真正的去到民間,采訪優秀的民間美術藝人,觀察優秀美術作品的產生過程,綜合體驗民間美術的魅力。考慮到不同地方,在地域文化方面有著很大的差別,所以教師在美術教育當中運用民間美術資源,應該充分考慮到各自地域的藝術與文化特征,把本土富有特色的美術資源引入課堂和美術實踐活動,提高美術教學針對性。
為推動中小學美術教育的長效發展,豐富教學內容,促進教育與時俱進,順應素質教育改革潮流是至關重要的。民間美術資源是不可多得的美術教育內容,也是對學生進行審美素質和人文素養發展的絕佳材料。中小學美術教師應該積極扭轉傳統落后的教學思想,通過對民間美術資源的挖掘利用來彌補傳統教學當中的缺陷和不足,同時運用這樣的方式增強學生民族文化傳承意識,提高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效果,也為美術教育改革提供創新思路,充分體現美術學科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