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貴州航天醫院產科,貴州遵義 563000
作為嚴重的產科并發癥, 產后出血是比較典型的疾病之一, 其在醫學領域受到了高度的關注。 一些研究證實,引起產后出血的原因包括子宮收縮乏力、凝血功能障礙、軟性產道損傷和胎盤因素等,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子宮收縮乏力[1-2]。 相對于順產來說,剖宮產產后出血的風險較高,既往由于獨生子女政策,剖宮產率大幅度提高,隨著近幾年二胎政策的放開,既往弊端逐漸顯現,瘢痕子宮、高齡產婦、病理性產科均急劇增加,產后出血幾率大大增加。 因此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減少患者剖宮產后出血的發生率, 對于患者的生活健康以及良好預后具有積極的意義,而治療的關鍵就在于使子宮收縮的能力加強。在臨床上,剖宮產后使用最多的藥物便是縮宮素,使用縮宮素后起效比較快,但是維持療效的時間卻比較短,由于患者與患者之間有著不同身體情況的差異, 對剖宮產進行單一藥物的治療,結果不能讓人太滿意[3-4]。 在該次的研究中,為了探究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中更加有效的方案,選取在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該院收治的80 例有意愿剖宮產手術分娩的產婦作為該次的觀察對象, 予以不同的方案,觀察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就診并治療的的足月妊娠分娩的孕產婦80例作為該次研究的觀察對象。 以用藥方式的不同為依據均分為兩個組, 觀察組為益母草注射液+縮宮素聯合用藥,對照組為縮宮素單一用藥。 納入標準:①有意愿剖宮產手術者; ②該次研究已經經過了該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③產婦和家屬均同意該次研究,并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存在障礙的患者;②軟產道裂傷引起的產后出血的患者; ③由于胎盤因素引起的產后出血的患者;④對該次研究中所用藥既往有過敏的患者。觀察組中:產婦年齡(22~34)歲,平均(27.31±2.7)歲;懷孕時間37~42 周,平均(38.21±0.6)周;懷孕次數:1~3 次,平均(1.78±0.46)次。對照組中:產婦年齡(21~35)歲,平均(27.28±3.1)歲;懷孕時間37~42 周,平均(38.28±0.5)周;1~3 次,平均(1.81±0.28)次。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基本資料如孕周、年齡、懷孕次數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兩組患者手術前均先進行椎管內麻醉, 再進行剖宮產術,切口方式都為筋膜內子宮下段橫切口,對照組患者接受單一縮宮素用藥方案。 胎兒分娩后,及時向產婦子宮底肌壁注射20 u 的縮宮素(國藥準字H20059993),與此同時,再通過靜脈給予產婦20 u 的縮宮素,術后30 u 縮宮素+生理鹽水500 mL,靜脈滴注。 觀察組患者接受益母草注射液和縮宮素聯合用藥方案。 縮宮素的劑量和方法與對照組一樣。 此外,在成功分娩胎兒后,及時從子宮底肌壁注射益母草注射液(國藥準字Z51021448), 2 mL,手術后12 h 再肌內注射2 mL 益母草注射液。
(1)比較并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標準如下:①顯效指標:給藥10 min 后,產婦的子宮收縮力就有了明顯的增強,出血量明顯的減少了。 ②有效指標:多次給藥,經過30 min 后, 子宮有一定程度的收縮, 達到理想的效果,出血量減少。 ③無效指標:多次給藥后,仍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產婦的子宮收縮能力沒有得到改善,出血量未見減少。 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比較并分析兩組患者術后2、24 h 的出血量。
研究數據應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 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對照組的研究對象中, 達到顯效指標的例數為12例,達到顯有效指標的例數為14 例,未達到顯效指標和有效指標是例數為14 例, 治療有效率就為65%(26/40);在觀察組的研究對象中, 達到顯效指標的例數為26 例,達到顯有效指標的例數為12 例,未達到顯效指標和有效指標是例數為2 例,治療有效率就為95%(38/40);以上的數據經過相關人員的統計分析可得, 觀察組研究對象的治療有效率(95%)遠遠優于對照組研究對象的治療有效率(65%),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分析[n(%)]Table 1 Analysis of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觀察組產婦產后2 h 出血量為 (115.16±45)mL,24 h出血量為(324.35±54)mL;對照組產婦產后2 h 出血量為(223.51±38)mL,24 h 出血量為(481.67±81)mL。觀察組研究對象的2 h 出血量遠遠少于對照組,24 h 出血量也遠遠少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產后出血是分娩后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在產婦分娩期間比較嚴重的并發癥。 子宮收縮乏力是引起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5]。如果不及時對產婦進行治療,產婦可能會出現休克,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怎樣預防產后出血,怎樣減少并發癥的出現,減少死亡病例,是當前醫學工作者應該首先研究的課題,是保證產婦安全分娩的有利措施。
縮宮素是治療產后出血的常用藥物。 注射縮宮素以增強子宮收縮力是臨床上預防產后出血的常用方法,注射縮宮素之后,可誘發子宮的節律性收縮,具有起效快,價格低廉,療效明顯的特點。 該藥物預防產后出血的主要原理是增強子宮平滑肌的興奮性, 增加子宮收縮的強度和頻率,從而達到子宮收縮的目的[5-7]。 然而,縮宮素的藥代動力學研究表明,該藥物的半衰期僅為15~30 min,并且該藥物作用的維持時間相對較短。 盡管該藥物起效迅速,但對子宮下部的控制作用并不明顯。臨床上單一縮宮素的治療常常是增加劑量以達到治療產后出血的目的, 但是增加劑量后,很容易導致心律過快,水鈉儲溜和高血壓等不良的反應。 如果縮宮素受體飽和,劑量增大已經沒有收縮子宮的效果。 而恰恰益母草注射液可以彌補縮宮素子宮下部平滑肌功能減弱、受體飽和及半衰期短的缺點。
益母草注射液具有調節月經和排毒, 促進血液循環和止血的作用。 它是中醫中調節月經和收縮子宮的經典藥物。 它主要治療月經不調,身體不穩,血瘀,流血,滲漏等引起的腹痛。 根據現代藥理研究, 益母草中含有生物堿、黃酮、脂肪酸、固醇、類二萜等成分,可以有利于子宮平滑肌興奮性的增加,使子宮的收縮頻率加快,并且不會造成高血壓升高的現象[8]。 此外,益母草還可以通過改變與電活動有關的離子濃度并促進動作電位的去極化來刺激子宮。 益母草對血液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有一定影響,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具有抗凝、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環、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凝血功能障礙; 并且在縮宮素用藥基礎上,加益母草注射液,它可以彌補縮宮素子宮下部平滑肌功能減弱、受體飽和及半衰期短的缺點。 它還可以有效提高子宮平滑肌的敏感性,使子宮收縮的幅度增加,并改善血液動力學,從而有效地延長收縮的時間,從而減少產后出血率,減少產后的出血量和縮短惡露時間,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 該研究中,觀察組應用益母草注射液+縮宮素聯合用藥的方案,觀察組產婦產后2 h 出血量(115.16±45)mL 明顯低于對照組(223.51±38)mL,觀察組產婦產后24 h 出血量 (324.35±54)mL 明顯低于對照組 (481.67±81)mL;有學者曾對以上兩個指標進行研究[9],其研究的結果如下:觀察組產婦產后2 h 出血量(115.6±43)mL 明顯低于對照組(226.8±78)mL,觀察組產婦產后24 h 出血量(325.6±82)mL 明顯低于對照組(479.8±86)mL,結果與該院研究結果一致。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95%)明顯優于對照組(65%)(P<0.05);有學者曾對以上指標進行研究[10],其研究的結果如下: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94%)明顯優于對照組(79%)(P<0.05),結果與該院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益母草注射液和縮宮素的聯合使用可以促進剖宮產產婦的子宮收縮, 可以有效地預防產后出血,減少患者的痛苦,減少產后出血量,值得被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