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菡
小兒呼吸系統疾病在臨床上極為常見,且具有病情進展快的特點,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健康。小兒呼吸系統疾病包括哮喘、支氣管肺炎、毛細支氣管炎、肺部感染、發熱、肺部感染等,臨床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喘息、發熱等。在臨床治療中一般予以超聲驅動霧化吸入治療,但是常規的霧化吸入方案效果并不理想,而氧氣霧化吸入則屬于一種新型治療方案,具有治療周期短、臨床療效好的特點,在呼吸系統疾病中應用較為廣泛[1]。本研究特選取本院200 例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患兒進行分組,分別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探究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9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200 例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00 例。實驗組患兒中男41 例,女59 例;年齡2~12 歲,平均年齡(5.1±3.5)歲;其中重型哮喘31 例,毛細支氣管炎42 例,支氣管肺炎27 例。對照組患兒中男46 例,女54 例;年齡1~11 歲,平均年齡(6.1±2.5)歲;其中哮喘40 例,毛細支氣管炎35 例、支氣管肺炎25 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兒均符合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所有患兒入院后采用基礎治療。實驗組患兒予以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根據不同癥狀進行藥物配制。①哮喘疾病患兒:給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劑量為1 mg;硫酸特布他林霧化吸入用溶液,劑量為5 mg,加入2 ml 的生理鹽水。②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給予吸入用鹽酸氨溴索溶液,劑量為15 mg,加入生理鹽水10 ml。③小兒支氣管肺炎:給予α-糜蛋白酶,劑量為4000 U;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劑量為30000 U;地塞米松注射液,劑量為3 mg,加入生理鹽水10 ml。采用霧化液實施氧氣驅動霧化,氧氣流量調整到4 L/min,取患兒半臥位,將噴嘴與面部進行連接。根據患兒病情調整霧化吸入時間,一般控制在15 min 左右,2 次/d,持續治療1 周。對照組患兒予以常規治療,予以普通超聲霧化器,采用連續噴嘴方式,霧化時間控制在20 min,3 次/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治療前后生命體征指標 主要包括心率、血氧飽和度。
1.3.2 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 主要包括氣喘、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時間。
1.3.3 治療效果 判定標準[2]:優秀:患兒在治療完成后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完全消失,心率也恢復正常;良好:患兒在治療完成后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顯著改善,心率也明顯改善;較差:未到達以上標準或臨床癥狀加重??們灹悸?(優秀+良好)/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生命體征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心率、血氧飽和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兒心率為(125.8±8.2)次/min,血氧飽和度為(0.95±0.01)%,均優于對照組的(120.0±8.2)次/min、(0.95±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兒氣喘消失時間為(4.1±1.1)d、咳嗽消失時間為(4.5±1.0)d、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為(4.7±1.2)d,均短于對照組的(7.1±1.6)、(7.7±1.5)、(7.2±1.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兒治療總優良率為90.0%,高于對照組的6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生命體征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生命體征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d)

表2 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小兒呼吸系統疾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究其原因是由于患兒免疫能力較差,容易遭受有害氣體的刺激,并且部分病原微生物還可能通過鼻腔進入呼吸道,易引發疾病[3]。常見的微生物包括細菌、支原體、病毒、衣原體等。呼吸系統疾病種類較多,根據感染部位的不同可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對于此類疾病而言,臨床一般采用藥物改善患兒呼吸系統癥狀,但是其療程較長且效果不理想,并且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對患兒心理和生理上回造成較大的負擔,不利于患兒疾病的康復。
從我國現階段的醫療水平上分析,由于治療方式比較單一,很難對患兒呼吸系統疾病進行改善,仍然以藥物治療方案為主,一旦耽誤了治療時機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4]。另外部分患兒還會發展成為呼吸性喘鳴,臨床表現為煩躁、面色蒼白、發紺等,病情十分危急[5]。霧化吸入屬于一種高效的治療方案,能夠將高濃度藥物直接送到病變部位,從而迅速緩解癥狀,避免出現全身性副作用[6]。另外,霧化吸入治療方案對藥物的損耗比較大,而且還會對患兒造成機械性刺激,由于氣霧量較大會導致患兒出現缺氧癥狀[7],而一旦濃度降低又會引發一系列不良反應。氧氣驅動霧化治療方案能夠通過高壓純氧將藥液直徑轉化成為微小顆粒,從而讓其達到肺部深處的細支氣管,進而發揮更好的療效[8]。另外這種高氧流量能夠較好的解決患兒缺氧癥狀,并且其適應性也較強,很少會因為不耐受而出現停藥情況。并且這種治療方案的操作方式較簡單,患兒的依從性較好,療程也比較短,效果顯著。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兒心率、血氧飽和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兒心率為(125.8±8.2)次/min,血氧飽和度為(0.95±0.01)%,均優于對照組的(120.0±8.2)次/min、(0.95±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氣喘消失時間為(4.1±1.1)d、咳嗽消失時間為(4.5±1.0)d、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為(4.7±1.2)d,均短于對照組的(7.1±1.6)、(7.7±1.5)、(7.2±1.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治療總優良率為90.0%,高于對照組的6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患兒采用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臨床療效更好,可明顯改善患兒的各項生命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