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宇飛 袁文謀 肖勇輝
IBS-D 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病,其臨床表現通常為腹痛、腹部不適、腹瀉、便秘相交替,以及糞便性狀改變等[1]。我國是IBS-D 的高發地區,此病癥屬于急性癥狀會急速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效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目前較為常用的西藥治療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隨著中醫的不斷發展,其在IBS-D 上的應用益發成熟。本院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根據臨床辯證研制了和胃化濕片。本文對其臨床應用情況作了分析,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6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110 例IBS-D 肝郁脾虛證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5 例。研究組男23 例,女22 例;年齡26~80 歲,平均年齡(50.33±9.90)歲;病程6 個月~6 年,平均病程(1.87±1.38)年。對照組男24 例,女21 例;年齡27~79 歲,平均年齡(50.79±9.41)歲;病程5 個月~6 年,平均病程(1.95±1.36)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西醫符合羅馬Ⅳ分類標準的IBS-D 診斷標準[2]。②中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以及《(2017 年)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4]中關于腸易激綜合征(IBS)的診斷標準,辨證分型為肝郁脾虛證癥,主癥包括腹痛即瀉,瀉后痛減(常因惱怒或精神緊張而發作或加重),急躁易怒;次癥包括泛惡、納呆、兩脅脹滿、疲乏無力;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其他消化道疾病者,②存在心、肝、腎嚴重疾病者;③對本研究用藥有禁忌者,無法配合治療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西醫療法。口服奧替溴銨片(德國柏林化學股份公司,批準文號H20140903),40 mg/次,3 次/d,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杭州遠大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S20060010),1.5 g/次,3 次/d,飯前服用,持續治療1 個月。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本院制劑和胃化濕片(梅州市人民醫院,粵藥制字Z20071020)治療,飯前服,5 片/次,3 次/d,持續治療1 個月。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BS-SSS 評分:包括腹脹程度、腹痛天數、腹痛程度、排便滿意度、生活影響度,按5 級評分,癥狀程度從無至嚴重影響正常生活依次記分為20、40、60、80、100 分[5]。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積分: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以及《(2017 年)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對主癥(腹瀉、腹痛、急躁易怒)按4 級評分,按癥狀程度由無、輕、中、重分別記分 0、2、4、6 分。③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3]:癥狀基本消失,中醫證候積分下降率≥95%為痊愈;癥狀明顯減輕,中醫證候積分下降率≥75%為顯效;癥狀減輕,中醫證候積分下降率≥30%為有效;癥狀未減輕或稍有減輕,中醫證候積分下降率<30%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BS-SS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腹脹程度、腹痛天數、腹痛程度、排便滿意度和生活影響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腹脹程度、腹痛天數、腹痛程度、排便滿意度和生活影響度評分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的腹脹程度評分、腹痛天數評分、腹痛程度評分和生活影響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腹瀉、腹痛、急躁易怒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腹瀉、腹痛、急躁易怒評分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的腹瀉評分、腹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BS-SSS 評分比較 (,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BS-SSS 評分比較 (,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與本組治療前比較,b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與本組治療前比較,bP<0.05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IBS-D 患者通常會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瀉癥狀,大便多呈稀糊狀,也有患者存在腹脹、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的現象,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6]。因此臨床通常采用解痙攣和抗膽堿能藥及微生態制劑治療,但由于西藥作用機制相對單一,以緩解癥狀為主,療效并不穩定。
中醫學認為,IBS-D 病位在胃腸,關鍵病機在脾虛,而肝的疏泄功能和脾的運化功能相互影響,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氣機調暢,有利于脾升胃降、運化輸布;肝失疏泄,則脾失運化,出現納呆、腹瀉、腹脹等癥,而脾的運化失調,反之可使肝疏泄阻滯,肝郁氣結,故IBS-D 以肝郁脾虛為主要證型[7]。
本院制劑和胃化濕片,方中白芍可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用于脾虛肝旺所導致的腹痛、泄瀉,茯苓可健脾滲濕止瀉,擅長于治療脾虛濕盛所導致泄瀉癥狀,兩藥聯用可達補脾抑肝、祛濕止瀉的作用;白術可益氣健脾、燥濕利水,可用于脾胃氣虛諸癥;萊菔子和枳實可消積化痞、破氣化痰,用于積滯內停、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瀉痢后重;蒼術可燥濕健脾、祛風散寒,可用于濕氣阻滯中焦諸癥;藿香可芳香化濁、和中止嘔,可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吐、腹痛吐瀉;神曲和可消食化積、健脾和胃、行氣止痛,主治脅脹滿足,脘腹脹痛,噯吐泄瀉,痢疾后重;黃芪長于升陽舉陷,治療脾氣虛弱、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諸癥;諸藥合用,可達健脾升陽、疏肝理氣、化濕利水、緩急止痛之效,常用于IBS-D 的治療。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腹脹程度、腹痛天數、腹痛程度、排便滿意度和生活影響度評分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的腹脹程度、腹痛天數、腹痛程度和生活影響度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腹瀉、腹痛、急躁易怒評分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的腹瀉、腹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和胃化濕片輔助治療,利于改善肝郁脾虛證中醫證候,提高整體療效。
綜上所述,基于常規西醫療法,聯合和胃化濕片治療IBS-D 肝郁脾虛證,利于緩解腹瀉、腹痛等癥狀,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