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福寶 趙曉紅
腎結石(renal calculi)屬于泌尿系統常見、多發病,主要指晶體物質于腎臟異常聚積造成[1]。相關研究發現,復發腎結石發生與體質、飲食、環境、性別等具相關性[2,3]。對腎結石主要采用手術治療,但術后容易發生并發癥及復發,不利于患者預后恢復。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理念及中醫認知的提升,“未病先防”中醫學思想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臨床可結合患者腎陽虛、陰陽兩虛兼濕熱、陰陽兩虛、腎陽虛兼濕熱等中醫證候體質類型,以合理改善患者趨于健康平和質,有效降低及預防復發性腎結石發生,提高患者預后恢復質量[4]。為探究未病先防思想應用效果,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80 例復發性腎結石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復發性腎結石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31~59 歲,平均年齡(41.38±11.52)歲;鹿角形腎結石13 例,多發結石10 例,伴發輸尿管梗阻10 例,孤立結石7 例;研究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32~58 歲,平均年齡(40.29±10.65)歲;鹿角形腎結石14 例,多發結石11 例,伴發輸尿管梗阻9 例,孤立結石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相關同意書;確診為復發性腎結石,且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手術禁忌癥者;其他腎疾病者,妊娠、哺乳期者;精神心理障礙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規檢查、對癥處理,均予以經皮腎鏡取石手術,選擇結石位,氣管插管相關全身麻醉處理,人工腎積水形成后,完成皮腎通道,經皮腎鏡置入后選擇鈥激光相關碎石,術后完成腎造瘺管留置;對照組患者予術后三聯等常規藥物干預;研究組予以“未病先防”思想相關干預措施,依據患者腎陽虛、陰陽兩虛、腎陽虛兼濕熱、陰陽兩虛兼濕熱等中醫證候體質,針對性予以中藥、飲食控制干預,提高患者“未病先防”思想重視及認知度,中藥主要為補腎陽、活血行氣、補腎陰用藥原則,指導患者規律作息、運動與飲食,有效促進患者康復。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腎功能指標、調理指標以及隨訪1 年的復發情況。腎功能指標包括血尿素氮(blood,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依據本院自制調查表,評估患者調理指標:包括信心指數、疾病認知、合理飲食、規律作息等,分值越高,表明調理越好[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BUN、Scr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BUN、Scr 水平分別為(5.61±0.85)mmol/L、(91.64±15.33)umol/L,均低于對照組的(6.59±0.81)mmol/L、(123.12±12.58)umol/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調理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信心指數、疾病認知、規律作息、合理飲食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信心指數、疾病認知、規律作息、合理飲食評分分別為(85.85±7.65)、(87.78±7.92)、(83.76±6.54)、(82.61±6.92)分,均高于對照組的(68.15±8.32)、(67.93±6.52)、(66.90±8.35)、(63.61±8.12)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
注: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調理指標比較 (,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調理指標比較 (,分)
注: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aP<0.05
2.3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 隨訪1 年,研究組復發1 例(2.50%),對照組復發9 例(22.50%),研究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3143,P<0.05)。
腎結石屬于臨床常見疾病,腎結石結合發病位置、結石數量等分成簡單腎結石、復雜腎結石,多發病在青壯年時期,男性多于女性[6,7]。腎結石通常采用手術治療,但術后容易復發。未病先防主要指疾病未發生前,準備各種預防干預,避免疾病發生[8,9]。未病先防干預實施基礎基于中醫體質學說,為降低復發。
本研究主要以“未病先防”思想探討中醫體質在復發性腎結石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患者BUN、Scr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信心指數、疾病認知、規律作息、合理飲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未病先防”思想在中醫體質復發性腎結石應用,能顯著有效改善患者腎功能指標,并提高其身體調理指標,具臨床應用有效性。原因考慮分析是,未病先防相關思想可最早追溯于《黃帝內經》中,臨床需要結合患者中醫體質進行未病先防干預,以促進患者術后恢復,降低復發[10,11]。本研究組采用“未病先防”思想在中醫體質復發性腎結石應用,其通過疾病未發生階段科學調理,促使機能短時間恢復,并且,患者復發萌芽階段予以飲食、運動、中醫用藥干預,通過有效改善患者中醫體質,調節機體陰陽平衡到和平質,通過患者調理指標,改善其腎功能指標水平[12]。同時,本研究結果還顯示,隨訪1 年,研究組復發1 例(2.50%),對照組復發9例(22.50%),研究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3143,P<0.05)。進一步證實未病先防思想應用能有效降低結石復發,促進患者預后質量恢復。受時間、樣本等影響,“未病先防”思想在中醫體質復發性腎結石中的應用對遠期生活質量影響,有待研究補充。
綜上所述,以“未病先防”思想探討中醫體質在復發性腎結石中的應用,能有效改善患者腎功能,提高疾病認知及飲食等調理指標,降低復發,具一定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