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巖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由于孕婦孕前糖代謝正常而首次發現或發展起來的糖尿病。我國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約為2%~7%,但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妊娠期糖尿病有上升的趨勢[1]。妊娠期糖尿病可導致孕婦羊水過多、孕婦酮癥酸中毒、孕婦妊高征、孕婦自然流產和孕婦繼發感染等嚴重并發癥。此外,我國妊娠期糖尿病還可引起胎兒畸形、孕婦低血糖、胎兒死亡、孕婦高膽紅素血癥和孕婦低鈣血癥。妊娠期糖尿病可增加孕婦妊娠高血壓癥、新生兒畸形早產和孕婦產后出血等風險[2]。近年來,孕婦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其營養過剩并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上升。因此,加強孕婦營養干預,引導孕婦健康飲食,讓孕婦放棄不良生活方式,對改善妊娠期糖尿病的病情和妊娠結局具有重要意義。在臨床實踐中許多孕婦及孕婦家屬對妊娠期糖尿病危害認識不清,孕婦孕期依從性差會導致孕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對孕婦和胎兒的預后造成危害。因此,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全面護理干預并采取個體化持續健康教育干預、采取營養干預和運采取動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對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在遼寧省沈陽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病房的80 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 例。對照組孕婦孕次1~2 次,平均孕次(1.50±0.69)次;體重47.5~83.6 kg,平均體重(62.5±7.2)kg;身高157~175 cm,平均身高(167.4±6.3)cm;平均產程(11.84±2.61)h;年齡20~31 歲,平均年齡(25±2.3)歲;孕前體質量指數14.2~21.8 kg/m2;新生兒出生體重3.91~4.27 kg;家庭總收入:<3000 元/個月者13 例,3000~5000 元/個月者18 例,>5000 元/個月者9 例;陰道分娩21 例,剖宮產19 例。試驗組孕婦孕次1~2 次,平均孕次(1.50±0.69)次;體重47.5~83.6 kg,平均體重(62.5±7.1)kg;身高152~173 cm,平均身高(161.9±5.7)cm;平均產程(10.14±2.32)h;年齡22~34 歲,平均年齡(23±3.7)歲;孕前體質量指數13.8~20.3 kg/m2;新生兒出生體重4.01~4.81 kg;家庭總收入:<3000 元/個月者14 例,3000~5000 元/個月者19 例,>5000 元/個月者7 例;陰道分娩18 例,剖宮產22 例。兩組孕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沈陽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病房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本院產科門診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均經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試驗診斷,孕周<25 周無妊娠期糖尿病治療史并經糖耐量試驗證實;告知并簽署承諾孕婦為單胎妊娠。②排除標準:孕前糖尿病孕婦和其他妊娠并發癥孕婦、嚴重臟器疾病孕婦和全身疾病孕婦。
1.3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康復指導,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運動結合營養來干預。①運動形式,指導妊娠期婦女采取安全的形式進行有氧運動,可以選取步行、慢跑、游泳、健身操、自行車、劃船等,主要是根據妊娠期婦女的實際情況采取舒適的方式進行鍛煉,這些運動都在站立及坐姿下完成。但是不能從事會引起流產的運動,比如騎馬、滑雪、潛水、足球、籃球等。孕晚期要以無負重為主,減輕孕婦腰椎及背部肌肉負擔。②運動強度:妊娠期婦女情況比較特殊,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完全可以滿足,并且還可以降低妊娠風險,告知妊娠期婦女千萬不可運動過量。③運動頻率:運動頻率要循序漸進,每周3 次左右漸次增加,可以增加葡萄糖的代謝,降低空腹血糖。④運動持續時間,每次運動環境要堅持在30 min 以上,1 周總量達到150 min 左右,讓孕婦享受運動,保證孕婦的妊娠安全。⑤具體運動,在運動前,要先做5~10 min 的準備運動,進行適當的四肢伸張,讓身體適應接下來的運動和治療,如果處于寒冷的天氣下,運動前的準備時間更長,正式運動則根據孕婦的具體喜好而定,但是要確定安全。運動結束后,也要進行相應的放松,進行5~10 min 的漫步,或者按摩,促進血液回流,防止肢體出現水腫或者瘀血。營養干預措施,教會妊娠期婦女合理的飲食,評價孕婦每日能量需要量,一般早孕孕婦≥1300 kcal/d,晚期孕婦妊娠≥1700 kcal/d,給予營養結合運動干預指導并保證總熱量包括10%~15%的蛋白質、35%~40%的碳水化合物和20%的脂肪;吃4 頓飯,在上午9:00 和下午15:00 左右加2 頓飯;早餐占總能量的5%~10%,中餐占25%,晚餐占25%,另外還有3%~7%。此外,食用量≥200 g/d 的蔬菜,可延緩消化吸收速度,有助于控制血糖。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孕婦體重變化情況(孕期增加重量、每周增加重量以及孕期體質量指數增長)、羊水過多、子癇前期、產后出血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婦體重變化情況對比 試驗組孕婦孕期增加重量(12.52±3.24)kg、每周增加重量(0.39±0.14)kg 以及孕期體質量指數增長(5.22±1.24)kg/m2均少于對照組的(14.29±3.87)kg、(0.55±0.28)kg、(6.73±1.18)kg/m2,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體重變化情況對比()

表1 兩組孕婦體重變化情況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兩組孕婦羊水過多、子癇前期、產后出血發生情況對比 試驗組孕婦羊水過多、子癇前期以及產后出血發生率分別為35.0%、17.5%、42.5%,均低于對照組的57.5%、40.0%、65.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婦羊水過多、子癇前期、產后出血發生情況對比[n(%)]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最常見的并發癥,主要是由于妊娠前糖代謝正常或有潛在糖耐量減退而發生的糖代謝異常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在1%~14%,是造成妊娠期母嬰不良結局的獨立危險因素,研究顯示,妊娠期糖尿病僅在妊娠期間對母嬰造成影響,對孕婦和后代的一生也會發生影響。當子宮內處于高糖情況下,會影響到胎盤形態及功能,從而影響子代各期的發育,導致子代成年后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因此安全有效的控制血糖就顯得非常重要。目前臨床上的主要措施就是飲食治療、胰島素治療和運動治療。運動治療和飲食相結合的方式越來多的受到人們的重視,醫務人員主要采用飲食控制和適當的運動療法來達到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的目的[3]。研究發現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可以降低到正常范圍的約61%~72%。但對于血糖控制不良或嚴重紊亂妊娠期糖尿病應加用降糖藥。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理想的個體化飲食不僅要滿足孕婦的能量和營養需要,還要控制空腹及三餐后2 h 和夜間睡前血糖在理想范圍內[4]。運動可以刺激胰島素,將血糖下降,但是要注意不可運動過量,過量運動可能會導致糖代謝紊亂,嚴重者會導致宮縮。并且在運動過程中方式、強度、頻率及運動持續時間等一定要仔細選擇,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進行。如果單純使用飲食控制會導致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及嬰兒營養缺乏,并且減少飲食量在食物和餐數上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血糖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三餐后1 h 內進行運動,這將有助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形成正確的飲食和鍛煉行為,并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心理焦慮和恐懼[5]。從本試驗可以看出,試驗組孕婦孕期增加重量(12.52±3.24)kg、每周增加重量(0.39±0.14)kg 以及孕期體質量指數增長(5.22±1.24)kg/m2均少于對照組的(14.29±3.87)kg、(0.55±0.28)kg、(6.73±1.18)kg/m2,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孕婦羊水過多、子癇前期以及產后出血發生率分別為35.0%、17.5%、42.5%,均低于對照組的57.5%、40.0%、65.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采取營養結合運動干預的研究意義顯著,值得推廣。本次研究僅僅納入80 例,樣本過少,為本研究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