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夢飛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國家十分重視農村電商的發展,促使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迅速發展。但目前農村電商發展中出現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農產品生產未形成標準化、農村電商人才缺乏等限制因素,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通過了解當前農村電商發展現狀,分析農村電商在發展出現的各種問題,提出相關的對策。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鄉村振興戰略列入了“七大戰略”之一。鄉村振興是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方面的全面振興,其中,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和重要根基,產業興旺,農民收入才能不斷增長。在互聯網產業高速發展的今天,農村電商的發展確實對鄉村發展意義非凡,是一條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路徑。針對這一情況,財政部聯合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發布關于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通知,推動農村電商的發展。農村電商指的是以網絡系統及信息技術為支撐 、以農產品的生產經營為主體 ,進而開展的農業生產管理、農產品網絡營銷、物流及客戶關系管理等一系列電子化的交易、管理活動。1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和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得普及,電子商務在農村的普及率不斷上升,農民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度提高,參與電子商務的熱情增加,農村電商規模不斷擴大。農村電商的發展擴大農產品銷售規模,提高了銷售效率。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民的收入,促進了農村就業、創業。農村電商發展情景廣闊。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商發展現狀
在政府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下,政府對農村電商加大了扶持力度。目前農村電商有了一定發展,國家加大力度對農村電商軟件及硬件設施上的投入。這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在移動社交越來越發達的情況下,部分農村電商通過自身的不斷優化,建立了更適合農村的電商發展模式。但目前農村電商的發展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雖然大部分農戶已經對電商有了一定的認知,但還是有大部分農戶一直持有保守的態度,缺乏一定的電商知識,習慣于傳統農產品銷售模式。即使有的農戶了解并接受了電商,但是其本身能力素質也限制了他們有效運用農村電商來助力產品銷售。另一方面,農村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包括道路設施、網絡設施等。道路設施不完善會導致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滯后現象以及帶來大量損壞,嚴重阻礙了物流的的效率,影響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目前農村電商產品主要為農產品,而大部分農戶都是個體種植,生產規模較小,農產品質量以及收成受天氣影響大,不穩定,這在源頭就限制了農村電商的大規模發展。
二、農村電商發展阻礙因素
(一)農村電商服務體系不完善
農村電商發展需要一定的配套設施。比如網絡建設、物流等方面。在網絡建設方面,部分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區、貧困縣互聯網尚未全面覆蓋,通信信號還不夠通暢,信息獲取不夠及時準確,影響線上銷售。在物流方面。我國農村人口比較分散,農村交通運輸落后,從而導致物流發展困難 。大部分物流公司考慮成本問題,配送范圍未全面覆蓋農村各村。同時農村電商存在存儲困難、運輸困難等問題。相當一部分的農產品,比如水果類、蔬菜類等生鮮類產品,保存時間短,對物流要求高。這一系列問題都對農村電商銷售渠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二)農村電商人才缺口較大
目前農村電商規模擴大,也需要更多的網站運營、營銷策劃等人才。但目前農村的電商人才嚴重缺乏。一方面受農村基礎設施以及農村環境的影響,大部分電商專業的人才不愿意選擇在農村發展。即使有部分年輕人來農村就業,助力農村電商發展,一般也容易流失。而且在絕大多數的農村缺乏成熟的電商協會。另一方面,農村留守人員大部分缺乏網絡知識、物流配送等知識,缺乏對農村電商的意識,農產品銷售依賴于原有模式,能夠有效運用電商平臺的農民不多。而且沒有有效的、便捷的途徑去學習電商知識,致使農村電商發展緩慢。
(三)農產品生產未形成品牌化
目前大部分農民依然是采用傳統的生產模式,規模小,缺乏技術性,受天氣等原因影響較大,產品產量、質量不穩定,產品問題會直接從源頭影響后續銷售等一系列環境,從而影響農產品本身聲譽,無法讓客戶產生信任,形成長期合作。傳統的生產模式下農民缺乏科學管理、品牌化意識,農產品標準化程度較低,生產成本高。另外,農戶無法全方面獲得市場需求等信息,無法掌握農產品的供求趨勢,只能根據自身經驗以及往年的銷售情況來進行農產品種植,容易使農產品種植同質化,產品競爭力弱,無法形成品牌效益,給農民的農產品銷售帶來一定的風險,生產出的產品無法更好適應市場需求,影響農村電商的持續發展。
三、推動農村電商發展策略
(一)完善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
農村電商要發展,必須完善電商公共服務體系,一方面要改善當前的網絡環境,不斷加大農村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構建良好的農村電商環境。政府應通過加強網站建設,建立一些綜合性農村信息化網站,也可以引進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的合作,引導廣大農民積極主動參與電商活動中,學習網絡技術、電商操作流程,并把自己的農產品經過電商平臺去銷售,讓廣大農民群體真正感受到電商的優勢 。另一方面,應不斷完善農村物流配備,改善農村銷售模式。規劃好農產品的村村、運輸,降低運輸成本,實現經濟效益的增長。完善鄉村物流配送體系,大力發展合作配送,整合郵政、供銷、商貿、快遞、交通等物流資源,搭建配送橋梁,提升物流效率,推進智慧物流的發展,暢通農村“最后一公里”。
(二)推進農村電商人才隊伍的建設
一方面,政府鼓勵大學生到鄉村創業,引導學校培養的電商專業學生以及具有實踐經驗的電商從業者返鄉創業,從事到農村電商中,擴大農村電商人才隊伍。支持對返鄉農名工、退伍軍人等開展農村電商普及和技能培訓,強化培訓體制,建立培訓隊伍,有針對性進行培訓,樹立農村電商意識,豐富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培訓內容。另一方面,政府可以組織培訓,針對當地人民進行電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等方面進行培訓,當然,也需要對到農村從事電商的人員進行實踐性培訓,使他們更快速更有效地了解當地農村電商地發展情況以及適應當地農村電商發展地需求。當地從自身出發,因地制宜,建立持續運營的農村運營體系。
(三)打造農產品品牌
實施農產品規模化生產,加快農產品品牌化發展,推動農業生產標準化,是促進農村電商發展的有效路徑。當地政府充分利用好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當地電商,引導農戶聯合起來,進行規模化生產,組織農民制定科學合理的農業生產標準,結合當地特點發展新興農業,借助綠色生產打造當地特色農產品品牌,合力發展,減少生產成本,降低農產品生產風險,促進經濟效益的增長。
電商已成為扶農助農、鄉村振興的重要平臺。政府工作報告已明確要“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農村消費”。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導,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促進農產品進城暢通,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涉農商品和服務消費雙升級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和現代農村市場體系的建立。(作者單位:郴州職業技術學院)